2023年“国培计划”梧州市统筹项目——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第七天学习小结

Zone

<h3>  芳华待灼,砥砺深耕。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梧州市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深入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梧州市教育局、梧州学员共同为梧州市初中思政课骨干教师举办了为期12天的培训。在第七天的学习中,全体学员有幸聆听了两节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为学员们提供了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学习方向和可行性建议。</h3> <h3>  <br>  上午,柳州市鱼峰区教研室教研员谢慧敏老师为学员们带来了题为《核心素养导向下思政教学融合》讲座。</h3> <h3>  讲座伊始,谢慧敏老师以视频《重见天日》作为导入,请学员通过观看视频谈感想,同时,谢老师也结合自身在育人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告诉学员们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有自己的情怀和理念,育人发展的过程既是孩子的发展也是老师的发展。</h3> <h3>  随后,谢老师向学员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讲座的内容:<br>一、融合背景——何为“融”?<br>二、融合基础——有何依据?<br>三、融合模式——如何“融”?<br>四、融合支持——需要哪些支持?</h3> <h3>  谢老师在讲座中提到,实现思政课的融合发展,主要是受到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的深刻影响,国际中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学习力和创造力,现阶段发展过程的时代强音是质量、创新、合作、发展。<br>  讲座中,谢老师通过合作游戏的开展,以问题为导向——“何为素养?”,引发全体学员的思考,加深了学员的理解。<br>  谢老师指出,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h3> <h3>  此外,谢老师还点明了在现阶段面临的困境主要是普遍面临着教学失效、目标失度、实施失利、衔接失衡这些难题,解决这些难题的关键是要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和进一步促进学科的融合发展。</h3> <h3>  关于融合基础,谢老师提到主要是从上位标准、学校课程三维结构这两个方面进行讲解。接着,以柳石路第二小学为例,重点向学员们介绍了融合模式、思政素养目标与学校育人目标融入的实践运用的相关内容。</h3> <h3>  最后,谢老师向学员们介绍了融合支持的实例,以视频的方式给学员们呈现了柳州市思政课堂融合模式探索的发展过程。<br>  讲座结束后,学员们纷纷对谢老师这一场幽默、生动、实用的讲座表达了充分的认可和感谢!</h3> <h3>  下午的课程,是由柳州市道德与法治兼职教研员、柳州市箭盘山小学吴玉萍老师带来题为“德法兼修共育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的讲座。<br> 讲座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改背景和追求、导向和思想、结构和主要创新、核心素养导向的案例式解读实施建议这四个方面展开。</h3> <h3>  在讲座中,吴老师提到,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经历了三次修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在2001年版、2011年版的基础上,基于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根据党的二十大新部署进行修改完善的。随后,吴老师向全体学员详细地说明了解读课程标准的重要性。</h3> <h3>  最新一版的课程标准,给道德与法治科目<br>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中,吴老师提到了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有机融入了主题教育,如:在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从而呈现出了最新一版(2022年版)的内容,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教学目标。</h3> <h3>  最后,吴老师还提到,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个学龄阶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要侧重于培养道德情感,初中要侧重于打牢思想基础,高中则要侧重于提升政治素养,大学要增强使命担当,思政课不是在某一阶段就能完成的,而是通过在不同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养成的。</h3> <h3>  讲座结束后,学员们表示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课程标准解读的深度和广度,也学习到了一些有用的实践做法。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要将这次培训获得的所学、所思、所悟充分运用起来,为梧州市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h3> <h3>美篇制作:初中组第六组<br>文字、编辑:韦闵研<br>图片、审核:廖剑媚</h3>

学员

老师

课程标准

讲座

思政课

法治

融合

素养

道德

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