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里木湖 <p class="ql-block">赛里木湖(Sayram Lake):省级旅游名胜景区,第五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新疆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有“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说法。</p><p class="ql-block">赛里木湖古称“净海”,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境内北天山山脉中,紧邻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湖面海拔2071米,东西最长29.6公里,南南北最宽25.7公里,面积458平方公里,蓄水量达210亿立方米,湖水清澈透底,透明度达12米。</p><p class="ql-block">赛里木湖原本没有鱼,1998年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凹目白鲑等冷水鱼养殖,2000年首次捕捞成品鱼,结束了赛里木湖不产鱼的历史,经过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新疆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p><p class="ql-block">赛里木湖景区共划分为环湖风光游览区域、草原游牧风情区域、生态景观保育区、天鹅及其他珍稀鸟类栖息地保护区、旅游综合服务区、原生态环境保持区等6个功能区。确定了赛里木湖中央核心部位水体、西海天鹅湿地草甸水体栖息地、查干郭勒冰雪生态探险景区3块特级保护区。2018年4月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景”。</p><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示,拟确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赛里木湖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赛里木湖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一对白天鹅在游食</p> <p class="ql-block">旅游者的营地</p> <p class="ql-block">赛里光明</p><p class="ql-block">风帆溪景点位于赛里木湖景区向北15公里处,因沿岗吉格山脉而下的山涧溪流入湖口矗立两块巨大景观石,形若船与帆得名。一块巍然耸立,高约10米,形似迎着风浪前行的风帆,是"西域净海赛里木湖"的标志景观石;另一块如船头航向入湖口,景观区内溪水百转干迥,溪声潺潺,夏季湖畔嫩黄的洋甘菊与蓝色的亚麻花、红色的披肩红交错绽放,灿若花海,与碧波荡漾的湖水相映,成为赛里木湖夏季最为重要的花李游景观区。</p> <p class="ql-block">赛里木湖</p><p class="ql-block">克勒涌珠景点位于赛里木湖西岸,"克勒"哈萨克语意为"都是泉"。克勒涌珠水湾为赛里木湖仅有的几处终年不封冻的水域之一,也是整个赛里木湖潜流涌出最为集中的区域。泉水经过砾石层和草甸的层层过滤极为清澈,水质甘冽,当地牧民相传看到神灵大青牛来此饮水,故又称"青牛泉"。湖畔地形崎呕,布有沼泽湿地,湖湾内碧水清澄,水波涟涟,是鸟类婳戏的乐园,有佩延湖中的白色月牙堤景观。现湖岸布有栈道、景观石、木平台等</p> 禾木村 <p class="ql-block">喀纳斯禾木村</p><p class="ql-block">禾木村位于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湖畔,是全国仅存的3个图瓦人村落中最远和最大的一个,<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目前仅存的最大的图瓦人集中生活的村落。它</span>地处新疆最北端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span>俄、中蒙边界,<span style="font-size: 18px;">坐落在重山阻隔的一个大河谷里,</span>总面积3040平方公里,居住着几百户人家,总人口不足两千。禾木村以游牧、狩猎为生,被称为“中国第57个民族”,以勇敢强悍、善骑术、善滑雪、能歌善舞而闻名。村内有一栋栋独立的小木屋,大半截埋在土里,以抵御严寒。木屋是图瓦人的特有标志,具有保暖防潮的特点。禾木村还入选了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小镇美学榜样”,被誉为“中国第一村”,被评为中国最美古村。</p> <p class="ql-block">禾木村天空的云</p> <p class="ql-block">空中的鸟群,配合着云彩更显得美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禾木村的民宅</p> <p class="ql-block">禾木河桥</p> <p class="ql-block">禾木河白华林</p> <p class="ql-block">这座山叫美丽峰。</p><p class="ql-block">禾木村是中国十大美丽乡村之一,被称为上帝的后花园,村后边有一座山叫美丽峰,层峦叠翠,延绵不断,在白云之下,青黛色更加美丽多彩。</p><p class="ql-block">在美丽山山峰下俯瞰整个村庄,方觉天地宽,整个村子的一座座木屋星罗棋布,就象是一颗颗棋子在太阳下泛着白光。</p> <p class="ql-block">禾木村美丽峰雨中遥观禾木村全景</p> 那拉提 <p class="ql-block">新疆那拉提大草原</p><p class="ql-block">新疆那拉提大草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境内的旅游风景区,被誉为“天山绿岛”、“绿色家园”、“五彩草原”。那拉提大草原地处天山腹地,伊犁河谷东端,总规划面积1848平方千米。景区内集雪峰、冰川、草原、森林、河流、瀑布、湖泊等众多景观于一体,自然景观资源组合层次感强,具有独特的立体美观赏价值。主要景点有天界台、游牧人家、塔吾萨尼(哈萨克语意为“美丽的山沟”)、天仙台、沃尔塔交塔观景台、雪莲谷等。那拉提草原是新疆十大风景区之一,拥有缱绻典雅的静态美,更具变幻无穷的动态美。</p><p class="ql-block">2011年,那拉提旅游风景区成功申报为国家5A级景区。2020年12月1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p> <p class="ql-block">那拉提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那拉提服务中心内小照</p> <p class="ql-block">那拉提景区,位于新疆新源县境内,地处天山腹地。在被誉为"塞外江南"的伊犁河谷东端。存"人间天堂"之夷称。该景区位于东经85º17-28,北纬43º01-15之间,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年降雨量在88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望在20摄氏度左右,三南环山,巩乃斯河蜿蜒流过。可谓是"三面青山列翠屏,腰围玉带河熄燕"。大自然的恩赐,使其形成了风光秀丽、环境曲步、植被丰富的天然地貌。</p> <p class="ql-block">天界台</p> <p class="ql-block">那垃提养峰女</p> <p class="ql-block">那拉提养蜂女”的雕像坐落在伊犁大草原的公路边上,养蜂女端庄秀丽,面朝北方可可托海牧羊人的家乡一直眺望着远方,是一个凄惨爱情故事。</p><p class="ql-block">新疆那拉提养蜂女的雕像,矗立在那拉提草原上,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2021年8月30日建造那拉提养蜂女的雕塑,将那拉提的美景融入到牧羊人和养蜂女的故事中,景区的客流量也爆增,让那拉提的知名度提高了很多,吸引更多的人来此观光旅游拍照。</p> <p class="ql-block">那礼物民俗体验园</p><p class="ql-block">作为"现在"的那礼物毡房区,建有4顶大号哈萨克毡房,主体仍沿用传统毡房的造型与色调,分别作为奶制品坊、婚房、手工艺作坊及传统哈萨克刺绣和歌舞大账。加上露天现场制作的馕、马肉、抓饭、烤肉等美食,全面展示哈萨克族游牧生活的主要场景。在这里,来宾不仅可以观赏、拍照,还可以动手 DIY 美食美物,也可以选一座毡房吃住,体验原味"草原十二时辰",制造独家专属"那礼物"。</p> <p class="ql-block">乌孙古迹</p><p class="ql-block">乌孙是我国历史上古老的游牧部族,公元前2至1世纪崛起于我国西北地区。西汉时期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为抗击匈奴联合乌孙部落达成政治联盟促成联姻,先后选派两位公主远嫁乌孙,增进汉王朝与西域的联系。乌孙是现今我国哈萨克族的主要源流,是组成哈萨克族的主体部落。据不完全统计,遍布那拉提草原的乌孙古墓共有200多座,根据墓葬规格推断此墓疑似为乌孙王猎骄靡的陵墓,此座王陵外型巨大,直径46米,高6.5米,背靠天山山脉,依山傍水,青山照映,是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草原石人</p><p class="ql-block">草原石人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新疆草原上一大历史人文景观。它与墓地有关,或随葬于墓中,或守护在墓前,而向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可以重新唤起生命意识和力量的地方。左边是男士,留着浓胡须,一手执酒杯,一手握马刀,象征着草原男性的勇猛和蒙放,右边是女上,手里拿着羊毛线的纺锤,象征着草原女性的勤劳和善良。</p> <p class="ql-block">图腾柱</p><p class="ql-block">据考证这些图腾符号是在没有文字之前,古人对大自然中的日、月、川、河以及赖以生存的动植物崇拜而刻写绘画的大美之作,就文字演变而言,远远早于甲骨文,许多象形文字就源于图腾,而这些图腾柱便是草原远古文化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塔吾萨尼(美丽的山沟)</p> <p class="ql-block">天牧台</p><p class="ql-block">天牧台,是空中草原牧民较为集中的区域,在每年的六月中上旬,哈萨克牧民使会赶着自己的牛羊马,带着家眷和生活用品来到这里,将这里打造成一副毡房点点,炊烟袅袅,牧歌声声,游牧生活气息浓厚的壮美画卷。这里在固定时间段为游客表演哈萨克族传统婚俗,他涵盖了哈萨克人历史、文化、人生礼俗、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内容,带有浓郁的草原文化特点,是哈萨克族传统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形式,涉及哈萨克族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富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族特色,是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研究哈萨克族文化、历史、民风民俗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因此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那拉提景区重要的旅游扶贫项目,不仅为当地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给有才华的年青人提供了展现才华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游牧人家</p> 独子山大峡谷 <p class="ql-block">独子山大峡谷</p><p class="ql-block">拥有“独库秘境,亿年奇观”之称的独山子大峡谷位于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境内,城区南28千米处,均有公路通达。</p><p class="ql-block">景区谷底宽100-400米,谷肩宽800-1000米,从谷底到谷肩高可达200米,海拔1070米,属峡谷地貌。曾荣登国家地理杂志,全国最美公路独库公路第一景,电视剧《九州缥缈录》、电影《飞驰人生》拍摄取景地。</p><p class="ql-block">已拥有新疆最高最宽的独库大玻璃桥、步步惊心、峡谷溜索、高空单车、悬崖秋千等丰富旅游体验项目。</p> <p class="ql-block">独库大玻璃桥</p> <p class="ql-block">独库大玻璃桥</p><p class="ql-block">独库大玻璃桥桥梁结构形式为单跨186米长的柔性悬索桥,设计灵感来源于天山雪莲,是大峡谷的佳拍摄点,桥面净宽3米,离地大高度200米,桥中央有莲花造型观景平台,其中包括3D冰山图案和9D玻璃碎裂效果及虚幻引擎雷达互动游戏。</p> <p class="ql-block">独山子大峡谷( AAAA )·新疆</p><p class="ql-block">雷纳特地图上独山子大峡谷的隐藏奥秘-﹣从冰点到沸点</p><p class="ql-block">独山子大峡谷,位于新疆大地的脊梁--天山(依连哈比尔尕山)的北坡,大峡谷就是由源自依连哈比尔尕山的奎屯河对地表亿万年的不断下切而造就出来的峡谷地貌融化的雪水从从天山北坡奔流而下,将独山子大峡谷劈成两半。自东向西依次是:</p><p class="ql-block">奎屯河,吉尔格勒特河,艾普特河,托托河,精河,阿日相河。</p> <p class="ql-block">鳄鱼嘴</p> <p class="ql-block">奎屯河,冰冷刺骨的冷水河,寒冷无比的冰点河;</p><p class="ql-block">吉尔格勒特河(今四棵树河),意思是河水潺潺温暖舒适,令人感到幸福愉悦;</p><p class="ql-block">艾普特河(今古尔图河),意思是握手言欢,言归于好;</p><p class="ql-block">托托河,就是大鸨鸟的意思。暖意融融的河流,想像大鸨鸟那样展翅腾飞。</p><p class="ql-block">精河,就是蒸笼河的意思,河床上热气腾腾,像蒸笼一样。</p><p class="ql-block">阿日相河,热浪翻腾,已经达到沸点状态。</p><p class="ql-block">从奎屯河到温泉河,一条水域的河流经过大峡谷却可以从冰点到沸腾。</p><p class="ql-block">这种神秘的气场,吸引了很多信徒来到独山子大峡谷。</p><p class="ql-block">人们坚信只要把冰点踏在脚下,勇往直前不断前行,终将走向人生的沸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