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故事】重阳节聊聊我的父亲

其叶蓁蓁

<p class="ql-block">图文:其叶蓁蓁</p> <p class="ql-block">  每年父亲节、重阳节比平时更怀念父亲,昨天翻出了,25前清明节写的《怀念父亲》刊登在孝感报一文,重新阅读,又一次陷入深深的回忆……</p> 父亲简介 <p class="ql-block">  父亲生于1927年,卒于1978年,享年51岁。</p><p class="ql-block"> 简单概括父亲,引用认识他的人的普遍定位:什么都好,就是身体不好。</p><p class="ql-block"> 父亲身份是干部,爱好很多——画画、书法、各种的艺术字、摄影、音乐、财会、剪纸,手工工艺、最擅长的是摆橱窗(现在的商品广告设计),由于他有这多的爱好和技能,导致那年代,满街的标语大部分出自他手,每个商业单位的橱窗设计也都是来自父亲团队。父亲的最后的工作就是,设计布置完了百货大楼(当时应城最大的商业楼)的橱窗,此后再没有工作了。(1966年)</p><p class="ql-block">(下图摄于1969年)</p> 称职的父亲 <p class="ql-block">  父亲很称职,他把爱好和技能也融合到父爱里面。小时侯我们都不爱吃面粉,但计划供应买大米必须搭面粉,为此,父亲为了我们吃饱且快乐接受面粉,他把面粉做成各种动物形状馒头,还用蔬菜点缀颜色,我们很喜欢边玩边吃这种馒头。衣服破了,他会剪块动物或树草形状的布补上。脸盆摔掉瓷,他会用油漆画一条栩栩如生鱼覆盖。他会给我们做各种玩具,如万花筒、九链环、铁环、拼图、木偶……他会一手举着打针的吊瓶,一手跟我们下跳棋,还会用他吃完药的盒子,给我们剪孔雀、剪龙、剪各种鸟,也会拉二胡给我们伴奏,经常带我们去公园认树认花……</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的眼里,我们真的是天使,经常给他的朋友说:我有几个好姑娘。即便是经受着一个又一个冬天他不能平躺入睡的折磨,他始终都是乐观的。</p><p class="ql-block">(下图全家福摄于1962年)</p> 久病成良医 <p class="ql-block">  久病成良医,也是父亲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病久了(支气管炎哮喘,胃溃疡)父亲也真的很懂医,且会扎针灸,艾灸,拔火罐,懂很多药之间的融合和冲突。父亲生命的后十年,在医院比在家里多,但每次住院后出院时医生护士都依依不舍且相送很远。每次入院,都是医生抢着把病历拿到自己的科室(那年代不讲经济效益哦),这不仅仅是父亲的人格魅力,也含有他能十分理解和配合医生。当时各科室对父亲的评价是:“资深医生跟他问疹,是学术探讨,年轻医生跟他谈病,是技术升华”。接触过他的医护人员整体认为:听他述病说药是一种享受。</p><p class="ql-block"> 父亲把学的医药学也用于邻居、朋友和家人,谁家有点小毛病,他会用扎针灸,药帮忙解决,为此也经常得到邻居的大赞。</p><p class="ql-block"> 父亲人缘极佳(人气指数),这可能源于他十分会安慰别人,(现为心理医生),不管谁有多么崩溃的进门,出去时都是笑嘻嘻的,也因此,他在家养病十多年不寂寞,总会有叔叔阿姨们来找他聊,也有小明友来找他讲故事……</p><p class="ql-block">(下图摄于1968年)</p> 父亲的愧疚 <p class="ql-block">  对父亲来说,他最感愧疚的是母亲,母亲照顾了他一生,他经常跟朋友们讲:我真的没有条件,有条件要把她(母亲)送到疗养院去休养,(那时妈妈才40岁),也很愧疚我们,他认为是自己身体的原因,让我们都没上中学。虽然,当时城区疯传他有眼光,由于没上学就没下放到农村,又由于没下放都进了国营单位工作。但父亲始终坚信他的女儿是应该读书的,且也能读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p> 父亲的感恩 <p class="ql-block">  父亲内心最感恩的是他的一帮朋友(叔叔阿姨们),这帮朋友经常来家陪父亲,在每次病危时都在场,并还帮忙安排我们的工作。那时计划购买都要供应票,只要父亲写个纸条,我们拿出去,都会有长辈帮我们。最难忘的是,有次在街上碰到一位长者,拉着我问:你父亲死了,你们还好吧?我是某单的姓X,有事来找我啊,你爸爸是个好人。(当时我爸还没死,只是长期卧床没露面)我低声说:谢谢您的关心,爸爸还没死……</p> 父亲的遗嘱和愿望 <p class="ql-block">  父亲生前跟我们说了两大遗嘱和愿望——对妈妈要好;捐赠遗体。对母亲,我们都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照顾和关怀,但捐遗体的愿望就没有实现,当时包括现在县级医院没有能力接受遗体,父亲要大姐联系汤池一五六部队医院,由于文革期间,重视科学有限,跟本找不到捐赠的途径,记得每次大姐联系或者写信医院了,父亲就满怀希望,心想:这次有人收遗体了吧。其实,每家医院都一样,处于瘫痪,没人管这些事,有次父亲听说没人收遗体,大发脾气:难道还要别人得我这种病,医学束手无策吗?我就是想他们把我的遗体拿去研究,让更多的人减少痛苦……</p><p class="ql-block"> 再以后,大姐开始骗他:别人说了,等您去世了,他们来拖您的遗体……</p><p class="ql-block"> 捐赠遗体的愿望没完成,是时代造成的,相信父亲在天堂能原谅大姐。但是,父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会用之于人,用之于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