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之中一清明——生态视域下陈志峰的鸟事儿欣赏

弦语书屋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马草/文</i></p><p class="ql-block">与志峰兄相识已久,常向其请教艺术创作、艺术史的事宜。志峰兄不以为扰,总耐心讲解。志峰兄认为我对他的创作较为了解,嘱我写篇关于他作品的评论。我踌躇许久,一是担心对他作品的体悟有限,恐难以做到恰当、准确地鉴赏、评论;二是我是美学理论研究出身,立场、观点与志峰兄有差异,恐怕产生冲突,有伤情谊。志峰兄却不以为意,认为争论总比附和要好,异见能让人反思,一再邀请。盛情难却,便勉力为之。</p> <p class="ql-block">依惯例,评论一位艺术家往往先从他的生长环境、经历入手,再论及创作,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知人论世。通过对艺术家创作条件、环境、动机、心态等问题的认识,可以深入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志峰兄出生于安徽萧县,长于乡村。对于任何在乡村生活过的人来说,自然风物不是偶尔一游的景点,而是生于斯、长于斯,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自然已融入他的生命,转化为他对世界的认知和体验之中。这种对自然的热爱,视自然为生命至境,是解读志峰兄创作的一把钥匙。在自然培养的生命情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志峰兄的创作内容。观其题材,占据多数的是花鸟之作,其次山水。在这类作品中,志峰兄抒发了他对自然的深挚热爱和深切关怀。其观察之细微,描绘之精准,于一枝一叶中见到那种人与自然的共鸣。观其创作,飞禽走兽,山木相间,无不生机盎然,神完气足。立于前,我们可以感悟到它们拥有的生命活力与自由,品味到艺术家与自然风物同一的生命共感。不只是描绘对象,而是视自然与自我同等的生命存,抒发于自然中的生长的生命情怀,这是志峰兄创作的突出特色之一。</p> <p class="ql-block">与志峰兄闲谈,其常回忆起童年经历,感叹身为异乡人的陌生感。在我看来,志峰兄创作花鸟,在抒发对自然的生命情怀之外,还表达了浓郁的家园感。身处现代化的城市,居于科技化的厅房,却也远离了家乡风物,疏远了与自然的亲切和谐。儿时便已浸入灵魂的故土感,在远距离之下,便会被激发,生长,凝为情结。于是,抒写在家乡培养出的对自然的生命情怀,便成为志峰兄创作的动机之一。志峰兄在作品中表达的远离故土的家园感,是一种人人俱有的归依体验。志峰兄创建的不仅是他的精神家园,亦是每一个人心目中的心灵家园。异乡,不仅仅是志峰兄一人的感受,亦是当下很多人的境遇。远离故土,奔赴他乡求取生活。在异乡谋求生存,但异乡未必能够满足所有需求。身体的疲乏,精神的空虚,使得人们更加追求解脱。那么通过花鸟创作,创造一个熟悉的自由境界,抚慰异乡人的劳烦,实现生存的幸福感,这大概是志峰兄的创作的目的所在。面对志峰兄的创作,只要是有着相同经历的人都会产生共鸣。这是一种补偿,是志峰兄创作的价值之所在。</p> <p class="ql-block">哲学家常把日常生活视为庸俗之地,混沌一片。人类沉沦其中,被遮蔽了本真。只有艺术才能拯救人类,还人类之本真。但大部分人堕落于此,不自省,亦无拯救之路。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生活中,如何坚守自己的初心,保持本真,这是任何艺术家都面临的问题。无论花鸟,还是山水,在志峰兄那里,均可视为对现实的某种影射。画家不愿随波逐流,而是通过自己的天真初心,于混沌世界中创造出一个雅致悠然、透彻澄明的艺术世界,为现代人建构一个清明的精神家园。在这其中,既能看出志峰兄的个人性情志趣,又可旁观其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深切关怀。观志峰兄的绘画,飞禽或是翱翔天空,或是蓄势待发;草木或是秀挺劲利,或是茂密活泼;山水或是气韵清逸,或是高深悠远;无不呈现与烦扰俗世截然不同的境象,让人不由得脱离红尘,顿入妙境,直面本心。特别是志峰兄创作的一系列鹅的画作,其形象高洁清雅,优游逍遥,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画家的情趣和境界。观此类画作,宛如一缕阳光射入混沌之中,呈现清明的本心。看似传统花鸟,却处处尽显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关怀,这是志峰兄创作的当下意义所在。</p> <p class="ql-block">从取法来看,志峰兄广收博取,融众法于一体。万法皆为我所用,却不拘泥于一家,随心随势随机随境,挥洒自如。在平时请教中,我发现志峰兄对历代艺术家、艺术品中的形式技巧极为熟悉,可谓是如数家珍。在吸收前人技法的基础上,志峰兄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表现个性。工笔,在精微中含韵致,在严谨中见潇洒,在妍富中现清丽。写意,在随意中见匠心,在程式中孕个性,在舒朗中现气度。笔墨自然流畅,设色清秀典雅,渲染精准生动,意象劲健飘逸,神韵清俊勃发。很多作品不拘泥于工、写,而是兼用工写,在对比之中呈现出了新的艺术张力。在勾勒、渲染、设色、构图等方面,多出于自家体贴心得,颇多有新意。这既看出志峰兄对传统的尊重与吸收,彰显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又能看出其在艺术创新之路上的执着,表现了他积极的进取之心。</p> <p class="ql-block">志峰兄新近的创作出现了一些新的值得重视的气象。在新近作品中,他对自然的态度开始悄然发生变化,不再刻意追求传统自然描绘中强烈的个性情趣表达,而是转向对自然本真的描绘。在他眼中,自然不再是人类情趣的投射,而是人类生存其中的根本。人在自然之中生存,自然对象也是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人类与自然一样均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勿分优劣高低。画家应该尊重自然,呈现自然的本真存在,尽量克制自然书写中的自我表现倾向。这些倾向在《舞·月光》《雪夜》等作品中已经初现端倪。在这些作品中,志峰兄精准描绘了自然对象、环境的本真样态,并未如前人一般注入强烈的意趣色彩。为了更好地书写自然,志峰兄在笔墨、渲染、构图、视点等多方面进行了颇为大胆的创新,形成了传统绘画不曾有过的技法特色。睹之不仅惊叹自然造化的神奇,亦感叹画家对自然的尊重,试图破旧立新的勇气。看似不含情感,实际上却蕴含着画家对自然的那种更为深层的认知和真诚的尊重。这类作品看似如西方再现艺术,实际上全然是中国的。它接续了中国绘画传统,进行了创新发展,使之能够与时代契合。古人云,笔墨当随时代,便是指此。这可以看出志峰兄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自然于人的价值所在,转变背后有着深厚的哲学思考。志峰兄表现出的对自我创作惯性的打破,对中国绘画艺术向何处去的探索,难能可贵。到底此类绘画成绩如何,尚需志峰兄继续探索,我们将拭目以待。</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陈志峰</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977年出生于安徽省萧县,</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00年7月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00--2012执教于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12-2015年攻读南开大学博士学位,</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现任职于南开大学艺术与美学研究院,博士、副教授,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评审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书画艺术研究会工笔画院执行院长,天津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画院院外画家。</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在艺术道路上主攻花鸟画,亦擅工笔人物画,并涉及版画,多次参加国家级美术展览并获奖。论文在《山东社会科学》《中国书法》《现代出版》等其它期刊发表十余篇,作品在《新华文摘》《美术》多次发表。出版画集、专著5部。</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