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朗朗上口的古诗从小就会背。<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而且我敢肯定</span>大部分人都是因为诗人王维的这首诗才知道的阳关。<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王维一曲渭城唱,使人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span>几十年来课本中,生活中念念不忘的“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今天终于见到了,难掩心中的激动。而当你真正来到茫茫苍穹下的阳关遗址前,就能体会到汉武帝刘彻安国定邦之伟大。眺望远方的戈壁、荒无人烟,此时此刻才真正领会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张骞为了国家的利益</span>走出阳关进入西域该多么艰辛!</p> <p class="ql-block"> 景区内历史遗迹遍布,文化内涵丰厚,存有古阳关、龙勒城、阳关烽燧、阳关古道、汉长城塞墙、汉代渥洼池、古墓葬群、水系、古陶窑等汉代时期的众多文物遗址。</p> <p class="ql-block"> 汉塞墙</p> <p class="ql-block"> 阳关——汉时西北边陲长城防线上的著名关隘,中国通向西域、中亚的西大门之一,自汉武帝辟路通疆之后,即为都尉治所,成为交通、军事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据点。魏晋时置阳关县,在整个汉、晋、隋、唐时期,曾经有过空前繁荣辉煌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张骞作为汉朝杰出的外交家,为当时的汉朝打开了视野、出使西域,正式打通了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这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出任西域大唐使节张骞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大门,就被阳关博物馆两侧的壁画长卷所吸引。数百年前这里也曾是繁荣富庶的地方,百姓们在这里农耕劳作,生息繁衍。</p> <p class="ql-block"> 阳关,熟悉而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们经常说到“阳关大道”、听到“阳关三叠”,陌生是因为在时空尺度上它是那么遥远,远在天边。</p> <p class="ql-block"> 阳关城内建筑都是后期修建的,城内有都尉府、练兵房等设施,展现了当时官兵驻守这里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这里宾客不绝,商旅往来熙攘,热闹非凡。而今黄沙漫道,再也听不到驼铃悠悠。</p> <p class="ql-block"> 来到唐代诗人王维石像前,仿佛见到当年他举杯诵诗的豪迈气概。</p><p class="ql-block"> 《送元二使安西》</p><p class="ql-block"> 渭城朝雨浥轻尘,</p><p class="ql-block"> 客舍青青柳色新。</p><p class="ql-block"> 劝君更尽一杯酒,</p><p class="ql-block"> 西出阳关无故人。</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都尉府是都尉大人日常办公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 都尉是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在战国时期就有设立,一直沿用到汉代。</p> <p class="ql-block"> 阳关都尉府内置有阳关都尉办公、饮宴、办理通关文牒等场景。</p> <p class="ql-block"> 汉代都尉大人的主要职务是辅佐太守,掌管全郡军事事务。还要征收来往货物的关税,稽查过往商旅。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局长和海关总署署长的职务。</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办理通关文牒,然后才能顺利过关。在这里买张“阳关护照”,出阳关走向“阳关大道”,一路上会有人“多多关照”。关照原指古代通关的“通行证”。</p> <p class="ql-block"> 各国的商旅、使者在此交换关牒。值得一提的是,关牒、关照就是通行证,相当于现在的护照。现在,我们还能在阳关遗址博物馆见到根据历史记载发的大约两千年前的关照复现,也是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一一阳关关照。后人将“关 照”引申,变成“给照顾”、“行方便”等意思。这时你会了解到我们日常交际中常说的“多多关照”的渊源了吧。</p> <p class="ql-block">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p> <p class="ql-block"> 西汉时,阳关曾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许多王朝都把这里作为军事重镇,严加把守。</p> <p class="ql-block"> 关口备有站岗的兵器以及攻城和守城器械</p> <p class="ql-block"> 巢车:一种专供观察敌情用的瞭望车,车底部装有轮子,可以推动。车上用坚木竖起两根长柱,柱子顶端装一辘轳轴(滑车),用绳索系一小板屋于辘轳上,屋内可容纳两人,通过辘轳车升高数丈,站岗时可观察城内外敌兵情况。</p> <p class="ql-block"> 投石车: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的大型人力远射兵器。春秋时期己开始使用,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古书中的“抛石”、“飞石”指的就是投石车。</p> <p class="ql-block"> 塞门刀车:城门被攻破时用于堵塞城门的守城器械。前刀壁上装有钢刀,使用时将车推至城门缺口处,既可杀伤敌人,又可挡住敌方的矢、石。对于坚守城池的长期恶战,城门难保一次不失,这塞门刀车便是最为有用的救急兵器。</p> <p class="ql-block"> 冲撞车:属攻城锤类,其主要作用就是撞击坚固工事,是一类攻城器。其撞击力可以破开由厚木板制造的城门或石墙,打开一个可作攻击的缺口。</p> <p class="ql-block"> 云梯: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有的种类其下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故也被称为“云梯车”。云梯的发明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鲁国能工巧匠的公输盘(鲁班),其制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架云梯。</p> <p class="ql-block">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守关将士的住所</p> <p class="ql-block"> 关口贴有逃犯的通缉令</p> <p class="ql-block"> 唐玄奘就是在这里成功偷渡出去的,我怎么偷渡就这么惨呢!没有成功还被抓起来城门示众。</p>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就走出国门了</p> <p class="ql-block"> 从阳关城到烽煫有一段路,可以走路,也可以选择坐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有两种,一种是电瓶车,另一种就是有人牵着走的小驴车,在这样的情景下,坐小驴车更有感觉,但因为时间原因,还是选择了电瓶车,可以更快些。事实证明,小驴车只是好看,但并不好坐,一颠一颠的不说,还很慢,要知道在这四处荒漠的地方,太阳晒、风沙吹,待久了实在是不好受。</p> <p class="ql-block"> 在我身后是一处保存完整的阳关烽燧遗址</p> <p class="ql-block"> 如今烽煫已残破不堪,只能看出部分形状,望向远处茫茫黄沙,人烟罕至、一片凄凉油然而生,我想大多数人到了这里都会想起大诗人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当时从这里走出去便是关外,自己就成了外乡人,还哪里那么容易见得到故人。</p> <p class="ql-block"> 现在唯一能看到的建筑物就是这阳关烽隧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是否也会消逝呢?</p> <p class="ql-block"> 近距离观察阳关烽隧,是否能感受到千百年前烽火连天的场景。它似乎也在默默的诉说着这千百年来历经的风雨。</p> <p class="ql-block"> 阳关烽燧采用几层土块一层芦苇的方式层层叠压而筑成。现高4.7米左右,底长宽8—7.5米,顶长宽8一6.8米,攀登烽顶,方园数十里,尽收眼底,故称“阳关耳目”。</p> <p class="ql-block"> 阳关如今早已不如往日,仅仅是在一座红色的堆满沙石的山峰上,残留有被称为“阳关耳目”的烽墩。遗址周围竟也看不到断垣残壁,只有在沙丘之间暴露出的地面,到处可见碎瓦残片,让人回忆起盛事时亘古遥远的驼铃。</p> <p class="ql-block"> 阳关遗址究竟在什么地方?似乎学界至今还有些争论。现在被称做阳关的的地方,并没有一个“关”,不过是墩墩山的一个汉代烽燧。阳关故址是1974年才确定的,于是有了一块标明身份的碑,成为一个已无关的阳关。</p> <p class="ql-block"> 看到身边的围栏了吗?导游介绍,经过千百年的风雨,阳关城都已经埋在围栏内的沙漠底下了,深达十几米。围栏外面还有一条历经两千年洗礼的阳关古道,也仅仅只剩下两公里而已。</p> <p class="ql-block"> 而真正历史留下来的就是城外的一座烽火台遗址,也就是出了阳关城,所谓的关外地区了。</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阳关已淹没于历史的沙尘,人们心中的阳关却从未消逝。千百年来的吟诵传唱,阳关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认同。人们心中的阳关,是大漠孤烟,是金戈铁马,是生死离别,是乡关故园,是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我走我的阳关道,你过你的独木桥。 今天终于知道了什么是阳关大道,可惜未见那独木桥。</p> <p class="ql-block"> 所谓的“阳关大道”就是指去往西域的这条路,四处空旷,还真是一条“大道”。阳关大道现已是表达美好愿景的希望大道、康庄大道的代名词。而能在丝绸之路上做生意,也的确是一条致富之道。</p> <p class="ql-block"> 此时站在荒芜人烟的阳关古道,不禁令人思绪翩翩。</p> <p class="ql-block"> 当年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和玉门关、阳关两关,打开了帝国新的视野。让多少人走出家乡,行走在丝绸之路上,而又有多少人在阳关与故人辞行,把阳关视作自己的精神故乡。</p> <p class="ql-block"> 轱辘车,你承载了历史,你见证了文人骚客的风骨!</p> <p class="ql-block"> 看完阳关古道,不禁联想到</p><p class="ql-block"> 唐代王翰的 《凉州词》</p><p class="ql-block"> 葡萄美酒夜光杯,</p><p class="ql-block"> 欲饮琵琶马上催。</p><p class="ql-block"> 醉卧沙场君莫笑,</p><p class="ql-block"> 古来征战几人回?</p> <p class="ql-block"> 阳关,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阳关,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凄凉、悲惋、寂寞、荒凉。</p> <p class="ql-block"> 沧海桑田,物转星移,而今的阳关,已不再是王维笔下“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荒凉之地,而是柳绿花红、泉水清清、葡萄串串的好地方,它已成为敦煌的丝路名关,中国的文明见证,人类的文化遗产。更是吸引了大批来自中外各地的游客到此旅游观光。</p> <p class="ql-block"> 走丝绸之路必走敦煌,走敦煌必走玉门关和阳关。阳关与玉门关合称“两关遗迹”现已被列入敦煌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时间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站在烽煫前,最后看一眼夕阳下的阳关。多想在这里多待一会,听听北风的呼啸,看看西边的残阳,吹吹阳关的风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