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仙境

一路走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九寨沟,在国内5A景区中位置显要,给四川旅游资源撑起一片天,现在有了九黄机场,来九寨旅游方便了许多,听说没有建成机场之前,从成都来九寨沟需要一天的路程,而且山路崎岖,一边是万仞倩碧,一边是看不见底的深渊,每年都有旅游大巴在这条线路上出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0年秋天,我与同仁一起前往九寨沟参观,九黄机场是建在高山山脊上的一座机场,下了飞机大巴车先是把我们拉到黄龙景区游览。黄龙风景名胜区与九寨沟相距100多公里,海拔5千多米。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3.6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碳酸钙沉积,形成数百个形状奇特,结构精巧,色泽鲜艳的彩色鱼鳞状的水池,甚是壮观,这些排列整齐,色彩斑斓的景观无不让人体验到大自然神奇的力量,沿着木栈道拾级而上,明显的高原反应,令人步伐有些沉重,幸好沿途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吸氧站,投一元硬币能吸氧几分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出了黄龙景区,大巴车一路下山直奔九寨沟已经傍晚时分,匆匆吃过饭重新上车把我们拉去观看大型演出,也许不是九寨沟的旅游旺季,偌大的演出大厅,只有几十人观看,但是宏大的演出阵容依然没有缩水,上百人的演员的精彩表演博得阵阵掌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之前只是从宣传资料中看到过九寨沟的美,当置身于其中亲眼目睹到一个个清澈见底的湖,当地叫做“海子”,如同一条彩带串成的五彩斑斓的宝石项链,有深蓝色的,也有浅绿色的,还有暗红色的,数十米下的游鱼看得一清二楚,齐腰粗的古树横卧于湖底,标志着大自然自生自灭循环往复的模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来到九寨景区的游客估计没有几个吝惜胶卷的,谁都不想放过每一个精美绝伦的镜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脉南段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距离成都市400多公里,系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支流。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树正沟、则查洼沟、日则沟、扎如沟四个景点,其中又分为多个大大小小的景点,以高原钙化湖群、钙化瀑群和钙化滩流等水景为主体,其水景规模大,景型多,数量众,形态美,表局精和环境佳。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超过80%,是岷山山系大熊猫A种群的核心地和走廊带,具有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九寨沟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美学旅游价值。九寨沟是以地质遗迹钙化湖泊、滩流、瀑布景观、岩溶水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地质公园。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来到四川,难免顺便捎带上都江堰、乐山大佛。都江堰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也正是有了都江堰,才促成了天府之国。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五A级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两千多年前,蜀郡守李冰父子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导游介绍说,当年建设都江堰时,全靠人力劈山凿石,李冰父子发挥聪明智慧,夜观天象,堆积大量木柴于峭壁,伺机点燃,随着大雨浇淋,山崖炸裂,加快了工程进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是谁在百余米的山崖上历时近百年生生挖凿出一个高达七十多米的大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导游小姐跟我们介绍说,大佛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相传三江水势凶猛,过往船只经常被吞没,船毁人亡。凌云寺僧释海通和尚心想这兴风作浪的架势,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着菩萨的法力,定能降服水妖,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为了普渡众生,他召集人力物力修凿,海通和尚死后,他的弟子接手修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佛建于唐代,因为是在山崖开凿,历时九十余年才建设完成,远看大佛身体协调,五官端正,雕刻精致,不得不承认古代人在人物结构上的把握能力。双领下垂袈裟,双手置膝,足踏莲花。佛像本体高59.98米,头高14.7米、宽10米,目宽3.3米,鼻长5.6米,嘴宽3.3米,耳长7米,颈高3米,肩宽28米,体宽28.5米,中指长8.3米,脚长10.5米、宽9米。每个都有圆桌大小。每只脚的脚背上都可容纳百余人。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之最。如此高大的佛像能够把身体的比例安排的这么精准,让人无不叹服。沿着大佛右侧的之字形阶梯,我们下到底部,站在大佛脚下的台基下,我们拍照留影,显得是那么的渺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乐山大佛的头部和身体部位都设有排水沟,迂回纵横,布局巧妙,不易发觉。这是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统,对大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护作用。大佛在建成时为彩绘金身,其外原覆盖有十三层的楼阁,名大像阁,宋代称天宁阁,明末毁于战火。此后佛像就一直处于露天之中,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然安坐在滔滔流水之畔,静观人世的沧海桑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