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阳光下的脚印 第六十二章(原创)

老骥

<p class="ql-block"> 纪实文学</p><p class="ql-block"> 春 光 灿 烂</p><p class="ql-block"> 第六十二章</p><p class="ql-block"><b> 初次贩运藏乡行</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 因为汽车抛锚,出了点儿小毛病,驾驶员小刘急忙从他那解放牌军车上下来,打开引擎盖检查火花塞上的铂金。于是我和余茂清、林吉高三人,因为腿坐麻了,屁股抖痛了,也乘空下车活动活动,顺便居高临下,观一番山景。坐在货厢里的时候,我们虽然已经感到了这儿天冷风大,但因为三个人背靠驾驶室坐着,又肩膀挨肩膀地挤着取暖,居然没有领教到这鹧鸪山天气的厉害。到下车以后,才知道这座海拔高达 4400 多米的高原雪山上的冬天是什么滋味?</p><p class="ql-block"> 站在左边是石壁,右边是悬崖的狭窄公路边,尽管还隔着近一米高的雪墙,而且我们还穿着毛领大衣和绒衣绒裤,可是大家一下车就像浑身浸在冰水中那么难受。虽然脚上穿着厚厚的棉鞋棉袜,也像打着赤脚站在雪地上一般,冷得我们缩颈抱胸又躬腰,还仍然感觉那呼呼直响的寒风在脸上刮、往鼻孔里钻。不过,放眼那视线所及之处,只见峰峦叠嶂,白雪凯凯,沟壑纵横,林海茫茫,湛蓝的碧空下银光闪闪,无底的深谷中雾气沉沉,这一派气势磅礴的美景,简直让我们开了眼界,长了见识,既享受了观赏雪山美景的视觉盛宴,又开阔了登高瞭望壮丽河山的博大胸襟!</p><p class="ql-block"> 小刘这位汽车兵,虽然年龄不大军龄长,又成年累月在川藏公路上跑车,对于这样的情况自然是见惯不惊了。加之他长途行车的经验丰富,所以那点儿小毛病,只是小菜一碟,不过一会儿,他就把汽车修好了。于是,深知翻越鹧鸪山之苦的二舅,用感激的目光看着小刘高兴地说:“ 哎呀,对了对了,修好就对了。要不然呀,在这儿当山大王就惨了!”</p><p class="ql-block"> 汽车发燃火,又是下坡路,挂上了链条的车轮子伴着呼呼的寒风声,在我们身后的雪地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辙印。下午五点过钟,我们翻过鹧鸪山,沿着梭磨河,经过卓克基,来到了马尔康县县城。这座城不大,街道也不多,但干净整齐,风格极具嘉绒藏乡特色,它的城区就坐落在梭磨河两岸的狭长地带里。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不仅是马尔康县的治所,还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州委州政府所在地。我们来到位于主街的州委招待所,凭介绍信办理了住宿手续,并把汽车停在该所的院子里,接着就打开热水龙头,舒舒服服地换了衣服洗了澡。走到大街上,我们一边闲逛观街景,一边东张西望寻吃的,虽然可吃的东西也不少,但我们根据二舅的建议,各人吃了半斤大米饭和一碗牛杂汤,虽然花钱不多,却既可口又分量足,非常实惠。</p><p class="ql-block"> 吃过睌饭又去逛街,二舅说他要去看一看他的叔伯岳父母,并邀请我也和他一起去。据二舅讲,他那个叔伯岳父母,是他亡妻张向荣的四伯,过去那家人对他不错,所以他很多年没进山来了,这次既然来了就必须去看看二位老人家。二舅还说,四伯他们那家人虽然住在藏区,但他们的原籍却在四川盆地中部的安岳县龙台镇,是在民国时期为了躲抓壮丁逃到这里来的。听说在个这遥远的地方,还有亲戚可走,让我和余茂清、林吉高以及小刘都很感兴趣,于是我们都欣然同意,就一齐往马尔康县林业局的职工宿舍走去。</p><p class="ql-block"> 原来,二舅那四伯四娘都是很有福气的人,他们一共生了七子一女八个,个个都长大成人,而且都很有出息,不是州、县两级的局级干部,就是还在部队服役的基层军官,连唯的一女儿也嫁给了州公安局的干警。两位老人虽然是脚木足乡孔龙村的农民,但因为他们的四儿子现在是县林业局的局长,所以年老以后,就住到了县城里来。</p><p class="ql-block"> 马尔康县林业局宿舍,是一栋顺山溪走向的五层大楼。那时候的楼房,因为没有电梯,所以最好的楼层是金三银四。虽然论职位,张局长是可以住三楼的,可是,为了年迈的父母行走方便,他却住在了阴暗、潮湿、采光不好的一楼。进得房来,恰好张局长的全家老少都在,看到一行五人忽然来访,张家人既惊奇又热情,大约四十岁左右的张局长立即上前与我们握手、让座、又泡茶,还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父母和妻儿人等。接着,二舅也从他那黑色手提包里,掏出了两盒从成都带来的小白免奶糖,恭恭敬敬地递到两位老人的手里。</p><p class="ql-block"> 大家坐定之后,乘大家相互询问之机,我才仔细打量了这客厅中的人。两位老人端坐客厅上方那张具有藏式风格的长沙发上,他们虽然已经须发全白,但体态微胖,面色红润,满脸慈祥,也穿着厚厚的藏式衣装。特别是二舅的那位四伯父,浓眉大眼,鼻直口方,国字形脸庞,厚密的银色胡须一直垂到胸膛上,想必老人家年轻之时,也许就是张局长现在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次日一早,我们又驱车直奔70多公里以外的沙尔宗镇,但叶世春他们那个坭市口村,却在一片高高的山坡上。由于上山没有公路,所以,我只好让小刘把汽车停在镇上的供销社门口,并在守在那里等候我们。然后才叫二舅带着我和余茂清、林吉高一行四人,徒步向山坡上走去。有句俗话叫 “ 看见屋,走得哭 ”,在这里,才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意。因为,我们站在山脚下的河边公路上,二舅就指着坡上那个小山村说:“ 没有好远的,叶树春他们的家,就在那上面。” 结果呢?我们气喘吁吁地走一程休息一下,休息一会儿又走一程,从上午九点半钟开始上山,可是进村的时候,已经是中午十二点过钟了。我等三四十岁正当壮年的男子汉尚且如此,若是十来岁的小娃娃,那还不走得哭吗?这一趟藏乡行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地广人稀!因为那个还地处马尔康县中部的脚木足乡,居然离县城就有40多公里,若是位于该县西北部的沙尔宗镇则达到70多公里。但是,一个镇的人口不过2000多人,一个村也就300∽400人,人口密度与成都平原相比的话,几乎是十倍之差!</p><p class="ql-block"> 尽管叶树春以接待贵客的方式款待了我们,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们刚刚坐下喝茶,他就十分抱歉地对我们说:“熊二哥,实在对不起,我这里的苹果已经卖完了。”</p><p class="ql-block"> “卖完了?”大家都惊讶地问。</p><p class="ql-block"> 叶树春满面惭愧地点点头,很不好意思地说:“是的是的,我怕你们来不了,所以昨天有买主来,我们才一角五分钱一斤就卖了。”</p><p class="ql-block"> “哎呀,你咋就卖了呢?”二舅既着急又不满地质问他,说:“叶树春,你前次给我写信,不是说卖不脱吗?为了解决你们的困难,我们才从那么远的地方跑过来,现在我们来了,你却说卖完了。我们是那么多年的老朋友了,你……你这不是在整我们的冤枉吗?”</p><p class="ql-block"> “对不起,对不起,实在对不起啊!” 叶树春满脸通红地陪着不是,以悔罪的语气说:“ 熊二哥,你听我解释嘛!关于我们那苹果的事呀,起初确实是卖不出去,所以才写信给你说一下,看你有没有办法?但是,后来又仔细一想,那信一来一往,快则七八天,慢则十多天,又看到那仓房里的苹果天天都烂那么多,我们也着急啊!”</p><p class="ql-block"> 听了叶树春的解释,虽然他也说得有道理,但二舅仍然余怒未消地追问道:“ 你再着急也不该让我们白跑一趟呀?叶树春,你村长都当得来,未必这一趟我们要受多大损失你不晓得呀?还有,那汽车还是租人家解放军部队的,跑那么远的路又没有拉着货,你这不是要让我们白给放空费吗?”</p><p class="ql-block"> “哎呀,你咋全怪我呢?”叶树春被逼急了,他也耍赖似的说:“你也没有及时给我回信嘛,我咋敢有人买而不卖,看着苹果天天烂着还死等你啊!再说了,我也说不准你到底来不来噻?”</p><p class="ql-block"> “回信?”二舅辩解说:“像你说的一样,那信最快都要七八天,还不如我们早点来,所以我三天前收到信,昨天我们就动身了嘛!”</p><p class="ql-block"> 虽然两个人都有道理,但是事已至此,还争论那谁有理谁无理又有什么用呢?看到他们两个在那儿争论不休,这对于初次做生意的我来说,一时也没了主意。不过,就在他二人都沉默下来的时候,我忽然问道:“二舅,既然事到如今,还能不能想点其它办法来补救呢?”</p><p class="ql-block"> 二舅一脸无奈地说:“补救?那咋个补救呢?”</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叶树春的老婆忽然过来说:“嗨,树春,听说白莎那边也有苹果,带他们到那边去看看嘛。”</p><p class="ql-block"> “哦,对对对,可以到白莎那边去看看。”叶树春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似的说:“快快快,吃饭吃饭,吃过饭我马上带你们去。”</p><p class="ql-block"> 二舅一边吃饭,一边对叶树春说:“白莎吗,你就不必去了,我的老丈人就是那里的人,现在都还有侄儿子在那边。你一去一回上百里路,我们自己去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哦,对对对。”叶树春连连点头,满怀歉意地说:“那就给你们添麻烦了,熊二哥,肖老弟,就请你们多多原谅,多多理解啊!”</p><p class="ql-block"> 看到有了办法,我那紧绷着的心也终于松驰下,于是笑了笑对叶树春说:“可以理解,可以理解。叶村长,你不是也着急吗,我们咋能不理解呢?”</p><p class="ql-block"> “ 是啊!” 叶树春说:“苹果刚下树的时候,有人给一角九分钱一斤,我们也没有卖,还不是想多卖几个钱噻。哪晓得拗过火了,后来一角六都没有人要,又看到天天烂那么多,所以前天才一角五分钱一斤,我们就全卖了。”</p><p class="ql-block"> 为了不至再发生买不到苹果出现放空问题,急于赶到脚木足乡白莎村去,我们四人匆匆吃过午饭就告别叶树春一家下山,到沙尔宗镇上找到小刘,得知他已经在供销社吃了午饭,就立即开车往回走,直奔白莎村而去。</p><p class="ql-block"> 白莎村位于大渡河支流脚木足河东岸的一面山坡上,从脚木足乡的跨河桥过去左拐,沿着一条可以过拖拉机的土路一直往北走,过去就是白莎村和孔龙村。在这条土路的两傍,不但散布着不少藏族人家的石砌土楼,还有几座高高的石砌碉楼。这些建筑有个共同特点,均体现出浓厚的藏式风格。</p><p class="ql-block"> 下午四点过钟,我们来到了二舅亡妻的侄子张友生家。因为害怕再遇到像叶树春那种事,二舅一进门就向张友生说明来意,并叫他带路和我们一起去找村长。见到白莎村村长,不禁让我心中一阵狂喜,因为村长说,不但苹果还有,即使数量不够,还可以买些饲料玉米来凑足汽车吨位,以免在运费上吃亏。只是因保管员外出未归,所以明天才能装车。得到了这个消息,终于让我吃了定汤圆,那我们还担忧个啥呢?于是我们回到张友生家里,然后又到野外转山,心安理得地欣赏这藏乡风光。</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因为这里是农业区而非牧区,所以当地人主要以种植业为生,但也家家都养有几只或十多只山羊。有趣的是,那些山羊既不套绳,也不须要人去放牧,而是自己集合去山坡上吃草。每天早晨太阳出来后,从村子里面最远处的农家起,一群羊子沿着门前的土路向山坡出发,它们每走到一户农民门前时,都有一群羊子加入到那个行列中。于是,羊子的队伍越往前走,它们的阵容就越来越大,简直就像汇成了一条小河似的。到了下午的傍晚,则与之相反,回家的羊群一直往村子的深处走,每到一户人家时,都会有几只羊离开队伍回自己家去,直至羊子的河流消失为止!</p><p class="ql-block"> 次日清晨早饭后,村长叫人来给我们装车了,我们也很高兴地到现场看货、验货、监督过称和装车。可惜的是,苹果数量只有6000多斤了,于是,经与村长商量,他又建议我们再买点饲料玉米来湊重量,结果也只买到了2000多斤,还是不足汽车的设计运载量。正当我们不知咋办的时候,林吉高忽然对我说:“嘿,肖经理,再过几天不是冬至节就要到了吗?他们这儿又那么多羊子,只要价钱合适,我们何不买些羊子回去,这样既可凑足运量,也可赚钱,多好呢!”</p><p class="ql-block"> “嗯,这个办法好!”我马上表态说:“对对对,我们成都有冬至吃羊肉的习惯,带些羊肉回去肯定可以赚钱。”</p><p class="ql-block"> 对于林吉高这个建议,副经理余茂清和二舅都觉得不错,我就叫二舅又去给村长说。村长说羊子是村民私人的,要跟村民商量价钱才行,于是他带着我们又去找村民谈价钱。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我们与村民们议定了价格,于是立即开始收购,不久我们就收购了20多只又大又肥的山羊。</p><p class="ql-block"> 可是,羊子收到了,钱款也付给别人了,我们却在当地找不到屠宰的人。他们说,他们自己家里杀牛羊,也要找阿訇来念经,否则的话,谁也不会帮我们的忙,即便给再多的钱也不干。</p><p class="ql-block"> 这一下可把我们难住了,咋办呢?因为苹果是散裝的,活羊子是肯定不能放到车厢里去的,否则它要屙屎屙尿,还不知要吃掉踩烂多少苹果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