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引领前行 匠心铸就名家——记岭南师范学院“名家工程”培养项目第一阶段培训活动

梦之蓝~赵德兰

且听且思 <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名家工程,扬帆起航 。2023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嘉瑞禾酒店2号会议室举行的岭南师范学院“名家工程”培养项目第一阶段培训圆满结束,七天的学习时间虽然短,但意义深长。</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开班仪式,并与导师见面,聆听导师的点拨;在徐晓琳教授组织的破冰活动中,我们组建了团队,有了思想的碰撞。接着,我们聆听专家们的系列讲座,有了深入的思考:从林文智校长的《明理教育的思与行》中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从邓胜兴书记的《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与教育评价发展趋势》中看清了时代教育的方向;从王林发副院长《教育教学成果问题梳理与提炼》中掌握了教育成果梳理与提炼的方法;从卢勃教授的《智慧教育背景下教与学的变革》中体悟到教学改革的迫切性;从梁彦校长的《打造特色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吴川市沿江小学“人本教育”探索》中理清了办学方向;从余翔教授的《研创教学成果: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引擎》和林文明教授的《基于未来学校教师的素养》领会了如何为名师们提供养能......我们还在导师们的指导下深入学习了撰写课题申报书的思路及论文写作与修改的技巧。在这期间,我们还前往廉江市中塘革命纪念馆开展了“红色教育铸师魂”的教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进入了精彩纷呈的总结交流时刻,学员代表们真诚地和大家分享了参加此次培训的收获与感悟: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流,视野的拓展,学习的提升。大家都纷纷表示此行收获颇丰,对如何提高自身办学能力和管理水平,有效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见解。</p> 且研且进 <p class="ql-block"><b>  第一组代表林慧玲总结发言:《共生智慧 共同成长》</b></p> <p class="ql-block">  学员林慧玲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汇报:</p><p class="ql-block"> 一、感恩 </p><p class="ql-block"> 感恩严谨、有效的培训模式:理论研修与行动研究相结合;导师引领与个人研修相结合;脱产学习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研修提升与示范辐射相结合。</p><p class="ql-block"> 感恩顶级导师的真诚帮助:导师根据学员提出的工作实践问题,引导学员开展研究,制订解决方案,提供专业指导、提供教育教学方面的新信息以及咨询服务,帮助学员对实践结果加以评估,指导学员撰写研究报告。通过研训结合,提升培养对象质量和水平。</p><p class="ql-block"> 感恩“名家培训工程”高标准的培养目的:本培训通过评价学院专业发展计划书、考察学习心得、课题申报书、学校问题诊断书及学术论文等考核培训目标达成情况,高标准的目标督促我们不懈努力去发展自己专业,创设自己的教育教学成果。</p><p class="ql-block"> 二、收获与思考</p><p class="ql-block"> 聆听了丰富的专题讲座后,我们不仅收获满满,而且思考良多。</p><p class="ql-block"> 1.作为管理者指令要清晰。</p><p class="ql-block"> 2.作为管理者要善于学习、工作要亲力亲为。</p><p class="ql-block"> 3.作为管理者要熟悉国家政策、成人达己。</p><p class="ql-block"> 4.作为教育者要懂得如何提炼问题、撰写论文。</p><p class="ql-block"> 5.从研伴们的工作、学习态度中反思。</p><p class="ql-block"> 三、目标(决心)</p><p class="ql-block"> 1.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多读书,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办好学校,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帮助老师们。</p><p class="ql-block"> 2.对标对本,把这次培训的作业融合到自己的工作中来,回去之后在一周之内制定自己的专业规划,同时邀请导师到我校进行把脉诊断,尽快在11月份前做出自己学校的问题诊断书,同步着手课题的撰写及申报。</p><p class="ql-block"> 3. 在课题的引领下、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小伙伴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希望自己所管理的学校能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行,有学校的内涵,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p> <p class="ql-block"><b>  第二组代表卓锦香总结发言:《看见时代 看见自己》</b></p> <p class="ql-block">  教授的讲座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性。通过聆听教授的讲座,我们看见了时代,同时看到了我们自己。看到了我们与各位专家教授以及各位在座的名家们的差距,也看到了我们自己未来学习之路。看到了名家对教育的思考,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看到了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改革,看到了各名师、名家的特色教育,看到了时代的趋向和教育的未来。余翔教授的关于论文写作的讲座,陈小亘和蒋承国两位导师的课题指导,让我们领略到了导师们的专业风采,在此,感谢各位导师,也感谢在座的各位同行们。愿在座的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能看见时代,看见自己,因为只有看见自己才能看见未来。</p> <p class="ql-block"><b>  第三组代表毛细总结:《共筑教育梦想 名师之路绽放光彩》</b></p> <p class="ql-block">  很荣幸能够当大家的生活委员,不过很抱歉,对大家照顾不周,还望多多包涵!过去的几天里,我们共同经历了思想碰撞、情感的交流,还经历了精神的洗礼,最高兴的是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校长、主任、教师同行,我们一起经历了风雨,共同成长。</p><p class="ql-block"> 在这短暂而充实的几天里,我们倾听着教育专家名师的专题讲座,感受着他们的智慧和激情。专家名师们的讲座,如同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们不仅教授了专业知识,还分享了宝贵的经验,为我们解开了许多教育过程中的困惑。专家和导师们的经验及见解就像一滴滴雨露,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这次的培训使我们更加明白了作为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更加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就像古人所说的“众志成城“,我们需要相互支持,共同进步,才能够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想对“名师工程”培养项目组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和机会,让我们在名师工程的舞台上茁壮成长;感谢各位专家导师的悉心指导,让我们在教学之路上更加坚定;感谢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让我们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最后,我还要感谢各位学员对我工作的积极配合与付出。</p><p class="ql-block"> 正如古人云:“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专为未来。”教育的未来在创新,创新的未来在智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未来的道路虽然艰难,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能够坚定地走下去。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的名家研修活动更加精彩纷呈,让我们来携手共筑教育梦想,名师之路绽放光彩!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b>  第四组代表蔡军总结发言:《同研共进 感恩遇见》</b></p> <p class="ql-block">  感谢岭师工程的项目组,在封闭学习中,大家都很认真,这个团队非常的优秀,这个团队带动了我们,包括我们高校专家,导师团队,还有当地的名师明校长,他们都是非常的接地气,通过他们的启迪,让我们明白教科研成果和课题申报的前提条件,取得了打造校园文化的宝贵经验。虽然在这过程中出现了小插曲,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大范围积水过膝,但都阻挡不了教授们的传授解惑的热情,阻挡不了学员们求知的脚步。所以,在这同研共进过程中,感恩遇见你们。</p> <p class="ql-block"><b>  第五组代表陈莹总结发言: 《深耕细研心始悟 星光熠熠研修路》</b></p> <p class="ql-block">  一、教育思想的蜕变</p><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让我们学会了跳出教育看教育,从世界的格局去看中国,从国家的发展去看教育之所需,从教育发展看一个学校该如何变革的时候,我们心中多了一份成名成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国必须强教育,强国必须兴教,兴教的核心是强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只有拓宽我们的格局,把我们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复兴梦!</p><p class="ql-block"> 二、合作共享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层次高、内容丰富。给我们培训的专家、学者在国内都有相当大的知名度,他们中有在教育改革中卓有成效、教育实践丰富的特级教师;有教学理论丰富、思想观念先进的教授和学者,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开拓了思维,在专家、导师们实践智慧的启迪下,我们有了改革教育,创造特色的构思。</p><p class="ql-block"> 三、教育启航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十月,带着秋的内敛、蕴着秋的端庄;十月,携着秋的成熟、含着秋的喜悦。在这美好的季节,我们带着对理想的追求,对自己的期许,完成了2023年度岭南师范学院名家工程培养项目第一阶段的培训,期间,我们进入深度思考,我们坚决按照培训的严格要求,放下繁忙的工作,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格局。</p> <p class="ql-block"><b>  第六组代表康海玲总结发言:《最是名家成长时 学研相长岭师行》</b></p> <p class="ql-block">  太平盛世,岁在癸卯,上冬之中,会于港城岭师之修舍,游学事也。“三名”毕至,专家咸集。此地有悠久历史,钟灵毓秀。又有科研硕果,资源丰富,引以为研修之源,畅游其中。虽无脱产学习之便,两年四期,亦足以满载而归。讲座也,高屋建瓴,精彩纷呈。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己任之重。所以引人入胜,足以极视听之美,信可乐也。于破冰之旅,明确目标。或明理教育,尽显中华文明。或课程改革,构建高质课堂。虽学时短暂,亦受益匪浅。学前,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五脏待润;研后,十卷诗书九章数理八索文思七纬地理六腑略通。中塘之行,强化党性。明日名家,未来可期。叹缘分之妙,于芸芸众生中相聚;恨时光之短,临别难舍不知所言。人生漫漫,望君珍重!</p> <p class="ql-block"><b>  第七组代表黄小薇总结发言:《赋能成长,蓄势前行》</b></p> <p class="ql-block">  大家早上好! 在参加名家培训学习期间,我们受益匪浅。从副高到正高之路迷茫又漫长,处于瓶颈期的我们在这短短7天的培训中,通过听课、参加讨论和导师面对面指导等方式,我们不仅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还提高了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感谢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感谢王院长主持的这次“名家工程”培训,为我们突破瓶颈期,赋能成长,蓄势前行!以下是我们的具体感受:</p><p class="ql-block"> 1.理念更新</p><p class="ql-block"> 我们认识到名家应具备的一个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就是:理念更新。一个优秀的名家除了需要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还应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愿意接受新的挑战和学习新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跟上时代的发展。王林发院长的"核心素养视野下校长课程领导力"讲座;林文明书记的“基于未来学校的教师素养";余翔教授的"研创教学成果: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引擎",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我们突破瓶颈赋能前行!</p><p class="ql-block"> 2.创新发展</p><p class="ql-block"> 一位优秀的名家除了理念与时俱进,还要创新的发展。我们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准确地分析问题,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梁彦书记“打造特色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人本教育的探索;卢勃教授"智慧教育背景下教与学的变革”,邓胜兴书记"课程改革的时代需求与教育评价发展趋势”为我们作了优秀的示范,为我们的创新发展赋能前行!</p><p class="ql-block"> 3.团队合作</p><p class="ql-block"> 我们认识到名家培训同时也是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需要团队合作。导师陈小平主任,王国民老师面对面的实践指导为我们突破瓶颈期赋予了巨大的能量。陈小平主任为我们做了学习计划布署和课题研究实践指导,王国民老师为我们做了论文撰写的指导,让我们有了具体实践的行动力;徐晓琳老师主持的破冰活动,让我们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林文智书记的"明理教育的思与行",告诉我们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其他名家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在实践环节中,我们与其他同学一起解决了实际问题,通过合作和协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p> <p class="ql-block"><b>  第八组代表詹福艳总结发言:《学有所思 行之有向》</b></p> <p class="ql-block">  非常荣幸参加2023年中岭南师范学院“名家工程”培养项目培训,让我们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和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实现二次成长和飞跃。</p><p class="ql-block"> 一、多元讲座,增长知识</p><p class="ql-block"> 教师团队建构合理,涉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学科和学段的校长、书记和教授。培训课程设计多元,从教学改革、教师素养、教师评价、特色建设、品牌打造、论文写作、成果提炼等多角度为我们进行培训。 </p><p class="ql-block"> 二、多维反思,提升素养</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以爱为底色,专注教学与教育,做有温度的教育。要不断学习,从论文写作、课程开展、校本教研、特色提炼等方面提升专业水平。同时,我们要向名家学习,他们都具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坚持阅读和写作的好习惯。正如华为的任正非先生所言,决定一个人的上限,不是他的短板而是长板。所以,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更要创造条件发挥老师的专长,让其在团队中可以有所作为。因为专注,我们才能专业。因为专研,我们才有所专长。</p><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未来的教研之路还很长,但在导师的引领下,在优秀团队的影响下,我们必定将获得成长和进步。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p> 碎花欣赏 袁旭老师讲话 <p class="ql-block">  年轻帅气的班主任袁旭老师首先对学员们的学习热情给予点赞,其次对学员们的生活饮食做了总结,最后他殷切希望学员们继续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遵守培训纪律,认真完成培训任务。</p> 刘天平副教授讲话 <p class="ql-block">  项目组负责人刘天平教授做了题为“真心 用心 狠心”的总结发言,各位优秀的学员都有一颗“成名家”的真心,经过严格遴选而进入“名家班”学习,他希望大家学有所成后能够回去发挥引领作用,辐射作用。刘教授对项目培养目标做了简要说明,项目组用心对标职称晋升,或者是特级教师的评定要求来对我们进行培训,从项目的设计到团队的服务,狠心配备了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由岭南学院公共教学部的主任袁旭老师担任“名家工程”班班主任,聘请名家导师团,专家教授,用本土的专家带出本土的名师,打造湛江版的百千万培养工程。</p> 文娱尽享 <p class="ql-block">  相聚情浓,离别不舍。我们在主持人招泽平校长的激昂慷慨的歌声感染下,尽情歌唱,优美的歌词是我们相聚培训,暂时离别的真实写照,深情的歌声是我们离别的心声。</p> 结语 <p class="ql-block">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第一阶段的集中培训已顺利结束,但学习与实践无止境。学员们纷纷表示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善于总结、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理论联系实际,以工匠精神,特别的智慧,造就名家之梦。</p> <p class="ql-block">供稿: 赵德兰 各小组发言代表</p><p class="ql-block">摄影: 杨明生 洪土寿 詹福艳 韩杰</p><p class="ql-block">审稿:招泽平</p>

教育

我们

名家

培训

导师

学习

学员

名师

团队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