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爷爷

岁月清欢

<p class="ql-block">  爷爷生于1929年2月18日,逝于2015年10月7日申时,享年87岁。爷爷出生在那个国家动乱民族危难的岁月,经历了祖国从沧桑走向繁荣的八十多年,少年时尝尽了苦难,青年时艰苦创业,中年勤俭持家,老年俭朴节约。他一生尊老爱幼、老实本分、勤劳俭朴,可谓是上世纪中国农村淳朴农民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爷爷虽然只读了几年私塾,但他很好学,记性又好,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爷爷一生生育了三男一女,我爸是长子,我是长孙。幼年时的我很博爷爷疼爱,常常缠着爷爷,听爷爷讲那个年代的故事,听得最多的是关于上贤下孝的传承故事,让我从小就接受了孝文化的洗礼。少年时的我在外求学,与爷爷呆在一起的时光不多,但每次回家,都感受到他充满疼爱和关切的眼神,激励我努力学习奋发向上。</p><p class="ql-block"> 真正读懂爷爷,慢慢走进爷爷的内心世界,是在我参加工作后。爷爷的一生是过苦日子的一生,几个子女都是他操持成家。1952年生我父亲,1955年生我大叔,1959年生我姑姑,1967年生我小叔。在那个物质匮乏的贫穷年代,要养育一家老小确实不易,但我爷爷勤俭持家,再困难也供几个子女上学。四个子女中,我爸和小叔上过初中,大叔只上过小学,姑姑是唯一高中毕业的。几个子女在爷爷的辛苦操持下相继成家,我爸与我妈于1975年结婚成家,我于1976年出生,由于是爷爷的长孙,最早感受爷爷的疼爱和期望。1979年,在爷爷的带领下,全家人艰苦努力建造了一栋四个栋的新房。我大叔于1983年成家,我姑姑于1984年外嫁成家。随后我爸和大叔相继分家出来,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爷爷操持几个子女开立门户,没有给子女们分一点债务,自己独自一人承担。经过他和奶奶辛苦劳作,还清债务后终于让家庭稍有结余。1990年,在爷爷的操办下,小叔也终于结婚成家。子女全部成家后,爷爷于1994年独自生活,他自己种田,养牛,培育柑橘树,同时在土里种植大豆高粱等作物,增加经济来源,为自己的老年生活积蓄经济,不给子女添麻烦。</p><p class="ql-block"> 年老的爷爷自给自力生活到2009年,那年他已80周岁。从2010年开始,他不再种田,但他仍然坚持作土种菜,独自生活,爸爸三兄弟每人每年负担720元口粮款。晚年的爷爷仍勤于耕作,生活十分节俭。我每次回老家看望他,劝他别太节省,想吃的就去买,能吃多吃点,而他总对我说:“我总不能全部吃光用光,以后百年之日也能帮后代减轻点负担。”听着他那些话,我深深感受到他们那一辈人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其实,到2013年6月他摔伤时,爷爷已经积蓄了近30000元存款。</p><p class="ql-block"> 让我最难过的是他摔伤后卧床两年多的日子,爷爷生活不能自理,但神志很清醒。他一生不吸烟喝酒,生活上没有什么不良嗜好,所以身体很健康,食量也好。由于不能下地行走,八百多个日子里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天天躺在床上孤独过日子,可想而知,两年多来,那是一段多么煎熬的日子啊。我每次回家看望他,能感觉到是他最开心的时刻,总有和我说不完的话语,现在回想起来,深深遗憾还是回家陪他次数太少了,心里忍不住的伤感和懊悔!</p><p class="ql-block"> 爷爷走的前一日清早,我接到小叔的电话,他说爷爷已油尽灯枯病危恶化。我加急赶往老家,看到爷爷已经神志不清,不能言语,我无法再和他说上一句话,内心无比悲伤。第二天下午,爷爷与世长辞了,看着他苍白安详的面容,我泪如雨下,感觉他怀着深深的不舍永远离开了我们家人。回想那病痛折磨他两年多的日子,离开人世是他最好的解脱,祈愿爷爷在通往天堂的路上一路好走!</p><p class="ql-block"> 爷爷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高尚的形象永远活在我的心中,他勤俭一生的优良生活作风值得全家人永远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 忆祖父一生勤劳俭朴留典范,勉儿孙后代发扬传承寄哀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