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李二口长城有感

初心

<p class="ql-block">  不惑之年,越发不喜欢远游,偶尔只在近郊走走。</p><p class="ql-block"> 五一小假,携家人来到李二口,一个三省交界、隶属大同的小村,村子倒没什么特别,舟车劳顿,只是因为这里的长城。</p><p class="ql-block"> 长城,华夏的地理标志,中国人的民族记忆,始于西周,盛于秦朝,明朝则是修筑长城的最后一个朝代,李二口长城便属于明长城,修筑于明嘉靖25年(1546年),主要作用是防止内蒙游牧民族对华北地区耕作和商旅造成的袭扰。</p><p class="ql-block"> 五百年,沧海桑田,彼时雄伟的明长城,如今大多都已是断壁残垣,李二口这一段,保存相对完好,透过风蚀的城台,仍能感受到它曾经的雄浑、悲壮。置身其中,成千上万民夫热火朝天修筑长城的情景,依稀就在眼前。正午的阳光射过残缺的垛口,边关的风呼啸着掠过耳旁,我仿佛看到了数百年前的刀光剑影,听到了战马嘶鸣。</p><p class="ql-block"> 万千民夫筑起了长城,书写了历史,可那千千万万有名有姓的人,最后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贤人著书,圣人立说,凡夫俗子无法为后世所铭记,却可以借助群体的力量,筑起这道历史的高墙!</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明长城,早已失去了往日的作用,但我们决不能因此去否定它曾经的功绩,而承认历史的虚无。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当下所做的事情,将来都会变得毫无意义,但对于整个人类历史,却不可或缺,因为没有现在,就没有未来。</p><p class="ql-block"> 很多地方,终生只会来一次,对于李二口长城,我想也会是如此。朔风凛凛,边塞苍苍,胸中顿时升起一股莫名的悲凉—不知道它还能在此伫立多久?可转念一想,即便消失又有何妨?这个世界,本就留不下什么,你我终归同那万千民夫一样,不过是历史的匆匆过客。</p><p class="ql-block"> 临别时,驻足回望,长城蜿蜒向东,不知所终,但它一定有尽头,只是我穷尽目光也看不到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