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和平”路

薰衣草

<p class="ql-block">在遍地金黄,天朗秋宜的时节,我们重走和平路。这个和平是一村庄的名称,是1969年—1972年先生南和他父母从大连下放农村的地方。从黄石出发,我们导航行驶了286公里,到达了监利市(县级)红城乡观音社区。路边停车问路,恰巧遇见了一位72岁的退伍老兵,我们问他知不知道观音中学。他非常热情地说:现在没有观音中学了,观音寺初级中学跟它合并了。他还说我骑电动车带你们去学校原址看看,就“泥巴路”。我们心想,天气晴朗,且我们还是驾车,泥巴路就泥巴路。监利口音的泥巴路其实就是一里路😄(里把路)。他在前,我们在后,很快就到了。学校原址现在是观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看完学校原址,我们问他知不知道和平村。他说知道,吃了午饭就带我们去。他说要请我们吃饭。我们连说使不得,我们请你吃饭。他说他吃过了。他带我们去了一家餐馆,里面有一桌食客。他一进去就看到了和平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郑国发。他连忙说他们几位就是想去你们村的,正好我就把他们托付给你了。真是太巧了,出发前我们还担心毕竟离开50多年了,变化那么大,去找谁呢?这下好了,找到组织了。南父母常跟我们说当年和平的村民们很朴实,对他们很友善,没有因为他们是被下放的而另眼相看。今天从退伍老兵身上证实了监利人的善良。向你致敬:退伍老兵👍👍👍</p> <p class="ql-block">大约二十分钟的车程,郑书记带领我们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和平村。参观了南父母创办的学校,住的地方和农科所,只是原来的房子都没有了。下面配图就是原址。还见到了和南一起上学的同学。郑书记65年生人,他还记得李老师的儿子叫南以及武汉知青把南家的狗打吃了。</p> <p class="ql-block">该看的都看了。离开前我们去了村委会,郑书记给我们介绍了现状。全村572户,大约三千多人,主要是中老年人,年轻人都外出了,村里没有学校。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养小龙虾🦞和种稻子(虾稻),孤寡老人由民政部门负责。南同学跟他同岁,他告诉我们他养虾种稻,每年有十万的收入。郑书记说监利才是养小龙虾🦞的大户,潜江的大部分小龙虾都是从监利进的。最后,经过郑书记电话联系,我们去县城拜访了当年结拜的姨妈,今年已87周岁。这次的监利之行真是太顺利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