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火星台景区!这个景区位于商丘古城西南方向1.5公里处。他包含了燧皇陵和商组词两个景点。现在我们商丘市对外宣称出去的文化主打品牌就是:“三商文化”与“火文化”。“火文化”我们大家就有了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三皇之首的“燧皇”死后葬在商丘,因此商丘称燧皇故里、中国火文化之乡。很多次全国性的运动会、河南省运动会都在我们的燧皇陵点燃的圣火。 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我们的三商之门,上面写着八个字“商祖圣地、三商之源”。所谓的三商:第一商是诗经上有一段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始祖的母亲简狄出去沐浴,误食玄鸟卵而怀孕,生下的商的始祖,当时是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对于生育的概念还很模糊,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是天的儿子!所以就讲:“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是黑色,玄鸟就是黑色的燕子,成为商族部落的图腾。那么三商文化的第一商,大的范围来讲,是指商丘是商时祖诞生并繁衍生息的地方,商部落活动在这里。4200年前,商丘这个地方不是大家现在看到的平原,那个时期全是丘陵,商部落居住的地带为丘,就被后人称商丘,是一直延续至今。 那么第二商指的是什么呢?商始祖的六世孙王亥,夏朝商国的第七代诸侯王。这个人驯服了牛,把牛用于农耕,这使中国的劳动生产大大提高,最早出现了劳动剩余产品,商部落的人把用不完的这些东西,他们用牛车、马车拉着到外部落进行交换。而外部落的人一看到长长的牛车队伍来了,他们就奔走相告,然后口中喊着四个字“商人来了,商人来了!”商国的人到这里进行交换呢,称他们为“商人”,从事的这种行业,被后人叫“商业”,去交换的东西被人们叫“商品”。所以商丘是“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发祥地。所以王亥作为中国经商第一人,被尊为华商的祖先,因此商丘被称为“华商之都”。所以,自2006年以来,第一届“国际华商文化节”在商丘举行。我们这个地方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的“华商文化节”。来自世界各地的华商会汇集在这个地方拜谒商族王亥!祈求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所以三商文化的第二商商业的起源在商丘。 那么三商文化的第三商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它指的是商始祖“契”的十四世孙成汤,成汤经十一战灭夏,在这里建立的商朝的第一个都城就叫“南亳”。非常有力的一个证据呢,是在《史记》上记载的一段话:成汤灭夏之后,从天王居,居都于亳。商丘这个地方名最早就是叫“亳”,他是帝喾王代颛顼为帝,在这里建都“亳”,“亳”之后才改名叫“商丘”。所以《史记》上记载的先王居住的“亳”地,就是商丘这个地方。商汤当时在这里建立了商朝的第一个都城叫“南亳”。后来经过了五次迁都,十三世的盘庚迁殷,迁到安阳小屯,在那里定都下来叫“殷商”,是商朝后期的都城。商朝第一个都城是建在商丘的,所以商丘就有:“成汤故都、先商故地”的称号。所以,三商文化的第三商,商朝的最早建都地在商丘。所以2019年我们的习主席视察河南的时候,就讲:“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兴盛于安阳”就是由此而来。大家看到我们三商大门的颜色为红色和金色,金光灿灿。代表财气,那么红色则代表了走进三山大门的客人。无论是做生意或者过日子都会红红火火! </p> <p class="ql-block">(富商大道)进了三商门,大家首先踏上去的就是我们的富商大道。因为我们大家知道,虽然很多商人和人民币打交道,但是他们对于这个钱的文化可能不是很了解,游客来到这个地方祭拜商组的同时,可以了解我们的钱币的发展史。这个富商大道长198米,宽5米,分19组,每一个朝代两组。给大家展示了一部中国古钱币的发展历程。那么我们中国在册的古钱币种类是有两万多种,我们这个地方展示了260种,四千多枚,但它足够让大家了解了每一个朝代钱的变化不同。大家只要记住,古钱币有三次大的币制改革。第一次改革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把古钱币的样子定了下来。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古钱币币外圆内方的币制是秦皇定下来的,延续了近3000年。因为那个时候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有天圆地方的学说。中国的第二次币制改革是唐朝的李渊皇帝,李渊废除汉代的五銖,实行宝文制。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通宝、元宝、重宝,这叫宝文制钱,它是李渊皇帝定的币制,延续了1300年。中国的第三次币的改革,是清朝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他派人去英国学习造币技术,并从英国买进来造币机器。在中国的广州筹建了第一个造币厂,把手工铸币推进成机器铸币。所以我们的富商大道也就只展示到了光绪年间的钱币,全是手工制币的展示。其实我们从踏上这个钱币,脚下都是通宝、元宝、重宝。这也是我有给大家介绍的宝文制钱。大家看到钱币上写的这些文字叫钱文,钱文文化博大精深,那么有很多书法大家都曾经在这个钱上面写字。比如苏东坡,他写过元“元丰通宝”,欧阳询写过“开元通宝”。宋徽宗赵佶写的瘦金体“大观通宝”,中国在册的古钱币两万多枚,只有三个钱币上面的字最美!一个是我们脚下的辽金时期的“泰和重宝”,还有一个就是王莽的“布泉”,南北朝时期的“永通万国”,被称为中国钱文文化“三绝”。其实我们在看钱币的同时,大家可以看到两侧有两个古田青雕刻的“金蟾”,两个大元宝形的“商海”。“金蟾”有金钱的谐音。但是我们平常见到大街上门市部里面摆放的,或者是老板的办公桌上上喜欢摆放的金蟾都是三只脚的。而我们这一对是四只脚的“招财蟾”</p><p class="ql-block"> 我们重新回到富商大道上来,今天我教给大家几个小窍门,如何辨认中国古钱币的时间?那么古钱币专家有一个行话叫“秦半两、汉五铢”。所以当您看到古钱币的时候,您首先看它的外形。如果它是外圆内方钱,您就可以断定这个钱的币制是从秦皇以后才有,然后您的看上面写的文字,所以写着半两的,那么就是秦朝的。写着五銖,分为汉代或者隋朝的根据“五”字的写法不同,您就辨认它是汉代或是隋朝的。那么大家见到最多的是通宝、元宝、重宝,这种宝文制除了花钱之外,就是年号钱了,比如说看到“康熙通宝”,您知道是清康熙的。您看到“天启通宝”,知道是明代的。您看到“开元通宝”,那么您就知道这个钱币是唐朝的。宝文制钱只要您知道皇帝的年号,您就能够知道钱的时间。再往前走就会看到隋朝的五銖钱了,五銖分为汉五銖和隋五銖两种,五字写法不同的就可以辩识是那个朝代的五銖,汉五銖的五字是曲股的五,而隋文帝杨坚想用汉代的钱,但又不想与他完全一样,所以就把原来曲股的五字改成直股的五了,但是改过的五字发行之后,老百姓就民间传播说改过的直股五字不好,因直股的五旁边如果加上一横,这个五字就变成了凶,所以隋五銖就是被称为凶钱,凶钱的出现预示着这个朝代不会久远,所以隋炀帝杨广时隋朝就覆灭了,所以人们把隋五銖称为灭国的钱币,以至于唐李渊皇帝就有了第二次的币制改革,宝文制钱登上了历史舞台,沿用了一千三百年。</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我们就会看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钱币了,这段时是我国历史上最乱的一段时期,钱的质量也越来越不好,但是这时却出现了南北朝时期的一枚钱文最美的钱之一“永通万国”大篆里的玉竹篆体!他是当时一个少数民族国家的钱,做这钱的皇帝希望他做的钱可以所有的国家都流通,而且可以永远的流通下去,可是事实很残忍,这个国家存在不足五年就灭亡了,再往前走我们就看到了东汉时的五銖,这个五字就和隋五銖不一样的写法,说起汉朝,他与商丘也有些渊源,汉高祖刘邦是在商丘芒砀山斩蛇起义而建立的汉朝,这里有个传说故事给大家分享,只是传说,说是刘邦做了皇帝之后他晚上经常做梦,而且总是做相似的一个梦,他梦到有一条蛇对他讲,你把我的身体斩成两段,我要把你的朝代斩成两半,所以把西汉和东汉分开的人是莽,“莽”不是蛇的另一个称呼吗?王莽做了不到十五年的皇帝,但是他给人类做的最大的中国套币的出现,他做了六泉十布,王莽是我们中国几百个皇帝里面最迷信的一个皇帝,我们从他的钱币上就可以看出来,他夺的是刘邦的天下,而汉代流通的是五銖钱,刘的繁体字是卯金刀,銖字是金字旁,他不愿意让与刘姓有关的字出现在自己的钱币上,就用泉水的泉字代替了銖,泉水是源源不断的流通的!钱币能够展示这个朝代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都能够表现出来,国库空虚就会出现虚额大钱,五銖钱与秦半两都是等量货币,可是王莽做了一套泉币,比如大泉五十,重量与五銖同等,但是他可以当五十个五銖钱来用,等于每发行一枚大泉五十会从老百姓手中剥夺四十五銖钱,但是他国库空虚呀所以就做了套币的六泉十布,甚至做了一个一刀平五千的圆钱与刀币合体钱,一刀两个字是黄金做成的,其他是优质的铜,做工精美,发行量少,这个漂亮的钱只发行不到一年就废除了,为什么要废除呢,是因为他后来想刀字也刘姓组成部分,就不再流通这枚钱了,所以这个很精美的刀平五千存世就很少了!秦朝的钱都是半两了,不过我想当大家看到周时的钱,有刀币,布币(布币就分很多种”,外圆内圆的周贝,楚国流通的蚁币钱等!我们就很容易理解秦始皇的心情了,六国有六种不同的钱,统一货币势在必行!夏商遗址里出土的大多是中国最早的钱天然贝与铜贝,王亥是以物易物的时期没有货币的存在,但是大海里得到的天然贝少又很美,可以用他交换自己喜欢的东西,后来天然贝不够用就用铜做成了贝的样子,再后来就把生活用的工具铲子,刀用铜做成了小的布币和刀币,由于贝是中国最古老的钱,所以现在与价值有关的字都带贝字旁,比如:购、货、财、贪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万商广场)其实我们大家在看钱币大道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两侧有的万商广场,这里也是每一届华商文化节举办的主会场。两侧总共有15600个商字,叫“万商云集”。它有100种不同的“商”字字体。那么当时我们的设计师呢,他设计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您站在任何一个“商”字上面。脚下的“商”字是第一个,所以从脚的“商”字走起,前、后、左、右或者斜角方向对角走出去。第11个“商”字和它是重复的。因为商人最讲究的就是财路:四通八达,财源可以:八方进财!</p> <p class="ql-block">(王亥像)那么您看到的这个塑像,就是王亥的雕塑了,王亥像高9.5米,他五官端正,有王者之风,是个很英俊的国王,他胡须上翘是个睿智的商人,披着披风,迈着左脚向前走,有一种经常出发的沧桑感。他带着子民赶着牛羊去交换,教导子民在交换东西的同时讲究“诚信”。所以大家会看到,下面我们做了九个铜鼎,叫:一言九鼎,就做生意一定要讲“诚信”。所以“诚信”两个字成为我们中国最古老的“商德”。每一次华商文化节的时候,我们都会重申这一点。如果所有的商人都秉承“诚信”,那么他们的生意就会:蒸蒸日上,红红火火!</p><p class="ql-block">而王亥当时去交换的时候是以物易物的交换,没有货币的存在。后来人们发现大海之中有很美的贝壳,贝壳可以捞出来作为装饰品,也可以交换自己用的东西,就形成了最早的钱币。由于天然贝壳不够用了,人们就用铜做成了贝壳的样子。所以在夏、商遗址里面出土的都是“天然贝”或者“铜贝。因为“贝”是中国最古老的钱,所以现在和价值有关的字都带贝子旁,比如像购、货、财、贪,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所以咱们就看到了这个夏商时期的“贝币”的这个展示。那么到“贝币”之后,人们把生活中的刀和铲子来进行交换。刀和铲子很笨重,人们就用铜做成他的样子,就有了“刀币”和“布币”。但是到了周朝的时候呢。六国有六种不同的钱,所以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把古钱的样子就定了下来,全部都用外圆内方钱,它就有了“秦半两”。然后就有了我们一路走过来的这些壁纸的改革。</p> <p class="ql-block"> 商始祖祭祀区:看完华商广场之后,我们会到第二个区域里,那么这是商始祖祭祀的区域。首先,我们要走过三商桥,我们商丘的“三商文化”第一商:商部落的活动生息在这里;第二商:商业的起源在这里;第三商:商朝的最早建都地在这里!过了三商桥之后,大家会看到地上有一些石刻。这些石刻是我们展示的“三商之祖”历史画卷的一个再现。就是给大家展示了:成汤如何都商、王亥如何训牛,还有“玄鸟生商”故事。照壁上面首先看到的是一幅很精美的景德镇的陶瓷画,原作者是著名画家曹天舒先生。他绘制了两幅画,一个是:“王亥经商出发”图,一个是:“王亥经商交易”图,就是王亥带着子民赶着牛羊去交换,其他诸侯国的国王会迎接到一个固定的地点进行贸易,就形成了中国最早贸易的存在,也是最早的集市,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商场。正前方的这个大殿就是商祖店。我们里面塑了王亥的坐像,商人来这里拜祭祖先,他们同时也希望发财所以商祖殿两侧我们设计了文武财神殿:武财神“关公”和文财神“比干”。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大院里面有东西两个配殿,那么在西配殿是“华商先贤馆”,里面是春秋战国500年内九位有名的大商人。像吕不韦、子贡这些代表人物。东配殿是“华商名人馆”。里面是明清500年内九位大商人,代表商人有沈万三,红顶商人胡雪岩等,所以我们两侧设计的这样18位成功商人,就是让商人来商丘拜祖的同时可以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p> <p class="ql-block">(阏伯台)过了商祖店之后就是我们最古老的“阏伯台”,因为所有的文化都是依托这个阏伯台,阏伯是五帝之一帝喾王的儿子,尧、舜、禹中尧的弟弟,当时被尧封到商丘,在这个丘的上面用肉眼观测火星,根据那个火星在4200年前每年不变的运行规律告诉人们,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到来。指导我国最早的农牧业生产。他观火星、定历法的时期,是中国最早的历法之一,就叫“大火历”。因他一生呕心欲血,造福黎民百姓,所以后人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个台子为“阏伯台”。他观测的恒星叫大火星,人们把这个台子就称为“火星台”。他死后,老百姓尊他为火神爷,这个台子便被后人叫到“火神台”了。1994年5月,中国商丘火神台学术研讨认定会在商丘召开。经过二十多位考古专家和天文学家的认定,最后确定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阏伯台是中国目前为止,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观星台遗址,距今天有4200年历史,是“尧”时期的天文台遗址,它比登封“灵台”还早了2000年。大家看到的这个丘上现存的建筑是元朝大德年间的,距今已有近700年。最后一次大的维修是在民国的二十三年,而台下的这个土丘现高11.3米。1994年专家考证发掘出来的瓦片,都是汉代以前的,所以专家由次来断定这个丘是汉代的保留至今。当时高35米,丘的正下端是4200年前高出地面8米的一个自然丘陵,阏伯当时在那个丘的上面观火星的。证实在汉代以前这里就祭祀阏伯的庙会了。因为他这个35米的高丘土质很杂乱。我们这个地方每年正月份有个庙会,正月初七是传说里面火神阏伯的生日。大年初一到每年2月2呢有一个月的庙会,山东、安徽、江苏、河北附近四个省的人都来赶庙会。而最多的一天的人流量呢达到了十几万人。老百姓来这里赶庙会的时候,会从家乡带一包土给阏伯添这个丘,所以这个丘的土质杂乱,瓦片都是汉代以前的。现存的阏伯台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人们用这种方法堆积成了35米的高丘。大家可以想象当时的盛况,这个庙会有多么的盛大。那么经过黄河泛滥,现在下面已经埋了25米,现存的这个丘是11.3米。在《商丘县志》和《归德府志》上记载:“商丘”在城西南三里,台高88尺,周200步,台阶41阶。县志上为什么会称这个土丘为“商丘”?因为阏伯作为商的始祖,王亥是他的六世孙,成汤是他的十四世孙,他一生观星定农时,指导农牧业生产,造富人民百姓。然后商氏后裔讲我的祖先是在这个丘的上面观火星的,就称为商丘,所以很多外地人来商丘,如果不到火神台来,就不算到过商丘!那么庙会期间,那么多人来商丘,来首先祈求商始祖保佑老百姓们风调雨顺。还有就是要:“登商丘”,“登商丘”有什么样的讲究呢?这个台阶从下到上,每个台阶之间的高度是一梯比一梯高一点点。它像人们的前程一样,叫“步步登高”。所以来商丘来是一定要登这个“商丘”的。</p><p class="ql-block"> (阏伯台上)登上“商丘”之后,中间大殿里面供奉的这个人就是火神阏伯。上面写着离宫正位,“离”为火、为南,就是火宫正位的一个含义。他为什么被封到了商丘,又在这个地方观火星定农时呢。在《左传》的昭公元年和襄公九年有古文记载。五帝之一的帝喾王高辛氏,他其中有两个儿子,一个是“阏伯”,一个是弟弟“实沈”,兄弟两人不和,经常打斗。当时在位的是他们的哥哥“尧”,“尧”对他们兄弟俩的争斗感到很不满,于是想办法能把把兄弟两人分开。在《尚书·尧典》上记载:帝尧时期是“观像授时”时的晚期。什么叫“观象授时”?在我国史书记载:任何一个文明古国在尚无历法的年代,都要进入观天象授民时,在阏伯那个时期正是晚期。所以阏伯被尧封到了商丘,在这里“观火星、定农时”,同时把他的弟弟实沈封到了大夏。现在的山西到那里观参星。从此之后,兄弟两人各尽所职,死后被当地的世人誉为“商、参”二神。这个典故在我们当地流传很广。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在公元的744年秋天。三人在商丘相聚!高适21岁来到商丘,46岁离开,在商丘定居了25年。那么李白和杜甫是来商丘找高适。所以,三人畅游千年之前的梁苑遗迹。同登阏伯台,杜甫当时也听到了这样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所以他写了一首诗期中有两句诗说出来大家可能都知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指的就是他们兄弟两人。而这个高适也写了一首诗:“阏伯去已久,商丘临道旁,人皆有兄弟,而独为参商,终古犹如此,而今安可量”。那么此时此刻我们才算真真正正的踏到了“商丘”的顶端。我们上个台阶叫“步步登高”,所以大家不能再走回头路。我们要从两侧的台阶下去,西边的台阶是58个台阶,和前面上来的41加在一起是99。而下去的台阶的越走越宽,所以人们叫步步宽,也叫步步顺。所以总结一句话:来到商丘的客人以后会步步高升,还会步步顺利!而且有很多商人来商丘拜祖的时候,他们就会讲,商丘燧皇陵景区,有商祖祠—商业的起源地,,还有燧皇陵—火的发源地。这就意味着来商丘拜商组商人生意都会红红火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