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回家看望爷爷奶奶20230701于济南

梦幻通灵

<p class="ql-block">大明湖风景区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由济南众多泉水,如珍珠泉、濯缨泉等汇流而成的,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大明湖风景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多雨。</p> <p class="ql-block">大明湖湖面积约0.57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米,最深处达4米。1955年,大明湖被建成公园,2007年进行扩建。公园面积约1.03平方千米,湖面约占53%。湖中约有26000平方米荷池,两岸环绕800余株垂柳。大明湖历史文化悠久,早在北魏就有记载,后历经多朝多次修建,并在唐代起就扬名四海。大明湖湖畔有北极庙、铁公祠、南丰祠、历下亭和超然楼等多处名胜古迹,其中历下亭和铁公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明湖风景区因湖内多生荷莲,曾名“莲子湖”;隋唐时,又名“历水陂”;宋初,久雨成灾,湖弥漫无际,曾称“四望湖",又因地处府署以西,称西湖。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因该湖汇集趵突泉、天镜泉、东、西密脂泉之水,加之湖底更多涌泉,水明如镜,将这片水域命名为“大明湖”。</p> <p class="ql-block">大明湖风景区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即东经117.01°-117.03°,北纬36.67°-36.68°,北临大明湖火车站,南临山东省政府,西临银座好望角广场,东临山东省物价局。大明湖湖面约460万平方米,占大明湖风景区公园的53%。湖中约有26000平方米荷池,两岸环绕800余株垂柳。</p> <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大明湖风景区坐落于济南市,济南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多雨。年均温度约13—14℃,年均最高温度在七月,约27℃;最低温度在一月,约-2℃。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20.9—126.7千卡/平方厘米,光资源比较丰富,位于出东省太阳辐射分布的高值区内。无霜期平均为190—218天,年平均降水量在600—700毫米之间,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65%左右,其余季节降水均较少,冬季最少,仅为年降水量的4%以下。</p> <p class="ql-block">水文</p><p class="ql-block">大明湖水源来自城区黑虎泉、趵突泉、五龙潭泉群,经护城河注入大明湖,然后由北水门泄出,流入小清河,东注渤海。大明湖水源充足、排水便利,有“恒雨不涨,久旱不涸”的长处。经年水位恒定,平均水位2米左右,最深处约4米。[5]大明湖湖底由不透明的火成岩构成,湖面有历下亭、汇泉堂等大小岛屿六处。2007年,大明湖进行扩建,湖面面积由0.46平方千米扩大到0.57平方千米。[13]平槽蓄水量90余万立方米,一般调蓄量为32万立方米。湖北岸设有泄水闸两处(铁公祠东、汇波桥下)控制泄水于北护城河,以调节湖水位。</p> <p class="ql-block">植物</p><p class="ql-block">大明湖风景区共有约浮游植物50种,分属于6门。其中,绿藻门物种数最高,密度最高,占总密度的41%;其次为蓝藻门,占总密度的37%;排名第三的为硅藻门,占总密度的20%;裸藻门、甲藻门和金藻门物种数相对较少,密度相对较少。</p><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大明湖还有荷花、睡莲、香蒲、芦苇、黄花鸢尾等水生植物。其中,在湖东、南、西三岸浅水区保留了近20处、六万余平方米荷田,主要种植明湖红莲、明湖白莲、明湖重台莲、明湖碧莲。大明湖还种植了10多个品种的水生观赏花卉,如睡莲、香蒲、芦苇、黄花鸢尾、再力花、梭鱼草、千屈菜、水葱、慈菇等。</p> <p class="ql-block">动物</p><p class="ql-block">大明湖风景区拥有许多周丛原生动物,经鉴定,共计有32种,属于15属、11科。分别为屋滴科、变形虫科、表壳科、放射科、壳吸管科、足吸管科、钟形科、累枝科、喇叭科、游仆科、尖毛科。</p><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还有浮游动物,如变形虫属、鞭毛虫属、轮虫属等。底栖动物种数1—5种,如豆螺属、环棱螺属水丝蚓属等。</p><p class="ql-block">每年动物迁徙时节,大明湖还会吸引许多野生鸟类,如伯劳鸟、戴胜、北红尾鸲、黄尾鹣、天平鸟等。</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大明湖风景区历史悠久,最早记录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济水》中,文章中提到,“其(深)水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侧湖。”即趵突泉北面就是大明湖,在今天的五龙潭附近。现在的大明湖风景区则应为《水经注》中所云“历水陂”。</p><p class="ql-block">济南自古北部低洼,因泺水、历水与众多泉水的原因,形成大小不等的若干湖泊沼泽。西晋以前,大明湖范围很大,西至大明寺,南到濯缨湖,北通鹊山湖。西晋永嘉年间,因扩建济南城墙,西北角城墙截断泉水渲泄途径,逐渐形成今日大明湖的规模。北宋熙宁年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大明湖修堤建桥筑亭,建成环湖风景带,并修建北水门、曾堤等,使其可调节城内湖水水位高低,奠定了今日大明湖的格局。宋以前,大明湖包括今五龙潭一带,甚至和鹊山湖相连,南宋初期,伪齐刘豫开挖了小清河,直接导泺水入海,鹊山湖逐渐干涸,只剩下今天的大明湖。北宋时,大明湖改为四望湖,历水陂改为西湖,筑白花堤将西湖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逐渐演变成大明湖。后历经变迁,至金代起,大明湖专指城内湖区。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明湖胜景自唐代起就名扬四海,宋代诗人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大明湖已是消暑游憩之地。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5]当时湖面上有北渚亭、环波亭、北水香亭等亭榭,还有百花、鹊华、芙蓉等七座桥梁。金文学家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记载,大明湖周围有“历下、环波、鹊山、北诸、岚漪、水香、水西、凝波、狎鸥亭”等景胜和百花、芙蓉二桥。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览了大明湖后,称赞其“园林美丽、堪阅心目;山色湖光,迎接不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大明湖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新砌了湖岸,挖浚了潮泥,沿岸栽培了大量的观赏树木,修缯了原有的建筑、增设了文娱休息场所,并于1955年辟为游览公园。</p> <p class="ql-block">景区布局</p><p class="ql-block">大明湖于1955年被建成公园,公园占地面积约860万平方米,湖面约占53%。除湖面外,其余地方建有多处名胜古迹,素有“一阁、三园、三楼、四祠、六岛、七桥、十亭”之说。以大明湖为中心,北岸建有北极庙和铁公祠、东北岸建有南丰祠、东南岸的建有历下亭,南岸有老舍纪念馆,还有超然楼为大明湖制高点,历下亭和铁公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不仅如此,还有大明湖风景区的新增八景,分别为环绕大明湖的七桥风月、大明湖南岸的秋柳含姻、大明湖南门东侧的明昌晨钟、大明湖西岸的稼轩悠韵、大明湖东北岸的竹港清风、大明湖东南岸的超然致远、大明湖北水门南侧的曾堤萦水、大明湖鹊华楼东侧的鸟暗绿荫八大景区。</p> <p class="ql-block">历下亭</p><p class="ql-block">历下亭位于大明湖岛上东南方,坐落于大明湖的湖心岛,又名古历亭,被评为海右古亭。[26]因其南临历山(千佛山),故名历下亭。1979年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该亭是一座木结构建筑,历史悠久,位置几经变迁。[5]历下亭始建于北魏时期,有1500多年的历史。北魏至唐代历下亭在五龙潭处,郦道元《水经注》称“客亭”,是官府为迎接宾客而建造的。唐初始称历下亭。清朝初年迁至大明湖岛上现址,为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重建,“历下亭”红底金字匾额由乾隆皇帝手书。清代何绍基手书的“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联,取自杜甫诗句,悬挂在历下亭大门两侧。[</p> <p class="ql-block">老舍纪念馆</p><p class="ql-block">老舍纪念馆位于大明湖风景区南岸。2014年,济南老舍故居更名为“济南老舍纪念馆”对外开放,馆内分成“人民艺术家”“老舍在济南的足迹”“老舍笔下的济南”三大部分,陈列了老舍先生曾经使用过的生活用品。该馆于2022年3月进行提升改建,5月竣工。纪念馆门口立着一座老舍先生的雕塑,提升修建后,老舍笔下《济南的秋天》的图景以壁画的形式入驻了纪念馆。至此,老舍纪念馆成为大明湖风景区的重要文化场所。</p> <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北极庙</p><p class="ql-block">北极庙位于大明湖北岸,也称北极阁,也是大明湖重要古迹之一。始建于元代(公元1280年),明代永乐年间重修,是济南市区现存最大的道教庙宇。庙宇建在7米多高的石砌高台上,由前后殿、钟鼓楼、东西配房组成。正殿内供奉北方之神真武大帝金身坐像,两侧有彩塑金童玉女。</p> <p class="ql-block">铁公祠</p><p class="ql-block">铁公祠位于大明湖北岸,是为纪念明代兵部尚书铁铉而建。铁公祠始建年代无从考据,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重建。铁公祠是一座综合性园林庭院,占地6000余平方米,由祠堂、小沧浪亭、得月亭、湖滨长廊、荷花水池等景点组成[5][24]祠堂内置的铁铉铜像将古代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打造出高2.3米,重1800千克的仿古青铜色铜像,铁铉身着明代文官服饰。祠堂内墙上嵌有古今书法家手书石刻八方,各式文体具备。院中多有文人名士题刻,包括游记、重修记录、诗文、题辞、祝寿词及纪念性文章等,如清代书法家翁方纲题写的“铁公祠”匾额。</p> <p class="ql-block">南丰祠</p><p class="ql-block">南丰祠位于大明湖东北岸,也称为曾公祠,是为纪念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而建。曾巩在济南任职时,在大明湖修建了亭台桥堤,并均有题咏,极受齐州(今济南市)人民爱戴。在他调离时,百姓为其择址建祠以纪念。南丰祠的始建年代已无考证,清道光年间(公元1829年)重建,1994年再建。祠堂为大厅三间,堂内门前有抱柱楹联“北宋一灯传作者,南丰两字属先生”。</p> <p class="ql-block">超然楼</p><p class="ql-block">超然楼位于大明湖的制高点,始建于元代。《历城县志》记载,元代学士李泂建大明湖水面亭后,又建超然楼。后此楼坍塌成瓦砾,2009年大明湖风景区扩建,遵其旧制,对超然楼加以修复。重建后的超然楼,为钢筋混凝土仿木楼阁式建筑,坐落在花岗石台基上,瓦面及附件等采用铜质材料,匾额和抱柱采用掐丝景泰蓝铜工艺制作,建筑面积5673平方米,楼高51.7米,上下共七层,有电梯可直达楼顶。[28]2021年,超然楼加入中国名楼协会。[29]每天晚上六点左右,超然楼都会亮起灯光,使这里成为新晋网红之地。[30]2023年5月1日起,灯光亮化时间调整为每晚19:4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