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为体制内人,又在学校和医院工作,有些福利还是很不错的,比如说体检,每年都可以享受一次。</p><p class="ql-block"> 五十岁之前,体检基本上都没什么事,偶尔会有个别生化指标超标一点,如肝功能等,过几天复查后又恢复正常,但自从50岁以后,每次体检都提心吊胆,不知道又会出现什么情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首次发现的是肝上有结节,医院最有经验的B超老医生一脸懝重的把我慎重交给了另一位做造影的B超医生,造影确实显示结节,又进一步做了加强CT、核磁共振,并没有发现什么,心想再观察观察吧。第二年体检,还是找最有经验的同一个B超医生做的,影像结果是结节长大了,心情呼的一下降到冰点,想了很多,如果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那就坦然作好准备,去迎接一切不好的结果,联系好上海华山医院,独自一人去作了PET/CT的检查,显示的是“肝脏脂肪浸润”,也许,正是从那时开始,肝脏出现了不规则脂肪浸润,只是被B超影像判成了结节,惊吓变成了惊喜!但我一直没把甘油三脂偏高当成一会事,心想以后吃清淡点就行了,其实饮食就一直没清淡过,这也为以后的颈动脉斑块理下了伏笔。</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甲状腺结节,同时伴甲减(TSH超标)。从第一次发现,到一点点长大,最后被B超分级定为“4C”,那就住院切吧,自己的意见是管它是否癌都切掉算了,但医生拒绝了,说乱切影响功能,又作了一系列检查,当然少不了穿刺活检,不知是没穿到还是原本就没有,反正手术没做成就出院了。过了几个月再次B超检查,仍然提示“癌”,又二次住院,当然仍少不了穿刺活检,还是两针,其中一针取作免疫组化分析,结果仍然没检测到癌细胞,只好没做手术又出院了。当时我想,如果我是穷山沟里的一名村妇,即没钱也没要定期检查身体的意识,是不是就不用穿这几针外加担惊受怕了!</p> <p class="ql-block"> 但每年一次的体检还是如期进行,只是每次多了些忐忑和不安。自从参加工作后,每年体检都有X光片,一直都正常,但首次薄层CT,就发现了肺结节,请呼吸和影像的专家看片子,说结节长的方向不太好,让三个月以后复查,听后心情有些复杂,后来是一年复查一次,现在也基本保持这个频率。看来X片对早期发现肿瘤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能看出来可能已经是晚期了,体检时做一个薄层CT很有必要。</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结节是肠息肉和乳腺结节,肠息肉的发现是因科里准备开展粪便中肠癌筛查项目作预实验,科里其他同事都正常,唯我异常,尽管上一年才做过肠镜,但还是又做了一次,果然发现了一枚0.3cm的管状腺瘤,算是一次手术吧,粪便中SDC2基因检测灵敏度还是不错,没有这次预买验的发现,拖下去可真发展成癌了。乳腺结节是今年体检时发现的,医生说可能是腺瘤,可观察可手术,但因年龄的原因,还是建议切除,一个日间手术就做了,病理报告果真是腺瘤,没有吃药没有输液,甚至连术后都没留在那观察会,星期六星期天在家休息两天就上班了,不得不说给我手术的年轻的女医生做得非常好,4天后打开胸带已看不到伤口在那,遵义医科大卓越班出来的就是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 还差两年就到花甲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生化指标也出现了异常的项目,主要是代谢性指标,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虽然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从未超过“6,7”的指标,但餐后血糖大大超标,医生开了降糖药并叮嘱锻炼身体,看来已诊断为糖尿病,至少是耐糖量受损或胰岛素抵抗。因家中母亲有糖尿病,哥哥姐姐也早吃了十多年的药,所以自己一直很注意,对患糖尿病还是有心理准备的。随着年龄的增加,感觉吃的药也越来越多,有治甲减的,有治高血脂的,还有治高血糖的,50岁后出现的慢性便秘和漫长更年期地狱般的阵发性体热,都让身体非常难受,还得通过吃药缓解。</p> <p class="ql-block"> 该怎样看待自己机体的逐步衰老?还去体检吗?对体检的结果该怎样对待?人人都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但世上的动物除了水蜥可以永生,谁也做不到,有生就有死,基因早就规定好了物种的不同寿命,我们能抗挣的,也只能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尽管也明白低盐低脂和适量高蛋白及碳水化合物才是健康的饮食,适当运动能增加机体的承载力和减慢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但要严格按律生活似乎很难办到。对我自己而言,不吸烟不喝酒不熬夜,饮食尽量少碳水化合物,极少吃甜点,只是油脂控制得不好,家有俩肉食大王,不得不顾及,每周也有一到两次瑜伽运行,生活方式总体还算健康,可每年的体检都在告诉我:你老了!</p> <p class="ql-block"> 既然衰老和疾病是不可避免的,也在一年一年的体检中得知了我们衰老的进程,成体干细胞越来越少,端粒也越来越短,那就坦然一点,其实有些病最大的风险就是年龄,比如说肿瘤和阿尔茨海默综合症,其风险是随着年龄而增高的,我们无法阻止时间的前行,长寿和老年性疾病是相伴相生的,所以不用害怕体检,而是通过体检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认真对待,积极治疗,通过科学的手段干预和减缓老年性疾病的发生。但如果知道后,一方面对疾病一知半解,一方面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长期下去自然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受损DNA的修复以及变异细胞和衰老细胞的清除就会受影响,反而影响身体健康,这可能也是许多人害怕体检不愿体检的原因。既然刻在基因中的印迹无法改变,生活的环境大多数人也是难以改变的,那么就努力改变自己生活方式吧,年老后带病生存甚至是带癌生存可能也是一种常态。我们应追求健康的寿命而不是绝对的寿命,个人认为拥有长寿基因未必是件好事,活着应是一个生命个体作为有尊严的人存在于世上,当到了不得不离开的那一天,那就坦然离去,不用医疗手段去对抗,不进ICU,不插管,把医疗对抗手段用在头脑清醒且生活能自理之前,实在是医疗手段都控制不了,那就随命,不死赖在在这个世界上不走,这也算是我自己的宣言,没尊严的躺在床上多活几年或者十几年没任何意义!</p><p class="ql-block">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且用陶渊明的这首“归去来兮辞”自勉,在这已过知天命的年龄感知自己,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坦然面对衰老,正确对待疾病,争取开心的活着,然后不拖泥带水地离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