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咏雪”真情境,研习“文本”跨学科——第十七届名师优课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单元整体构建”教学观摩研讨会

小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昆明市第五届袁蕾名师工作室工作简报</p><p class="ql-block"> 2023年第二十三期(总第95期)</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14日下午</p> <p class="ql-block">  14日下午,第十七届名师优课初中语文(第三期)教学观摩研讨会之跨学科学习专场在线上线下参加培训的老师们的期盼中如期而至。本场跨学科学习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重庆市学科带头人,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首批名师,重庆市渝中区教研员李永红老师主讲。内容由课堂展示和主题报告两个部分组成。</p> 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  经过预习效果检测(朗读课文三遍,说说《咏雪》的大意)后,李永红老师设置了“咏雪”讲故事谁是高手的情境,安排了四个学习活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学习活动忠实原文·讲故事·谁是高手环节,学生们敏锐地抓住“俄尔”“撒盐空中差可拟”等关键词和倒装句讲故事,并通过学生互评落实“忠实原文”的要求,以讲故事的方式推动文章文意的理解。在李老师的引导下,同学间组合再讲故事,并发现“公大笑乐”中的“乐”这一关键词对理解文意准确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在概要大意·讲故事·谁是高手环节,李老师要求学生概要大意讲故事时提炼出运用的方法。有的学生抓住了人物、事件叙述的要素讲故事,有的学生运用概括段意讲故事,在学生评价过于详细,概要性不强时,李老师适时地概要为“寒雪内集”“雪骤对诗”“道韫出色”“公大笑乐”,并依据学习活动要求小结出三种概要方法:“标题法”下雪天,谢安讲解诗文让孩子们“咏雪”,大家咏出了让谢安大笑的诗句。“要素法”(起因、经过、结果)谢安寒雪日内集讲论文义,雪骤咏雪,孩子们对诗,让谢安大笑乐。“提纲法”聚讲文义-欣然问答-公大笑乐。</p> <p class="ql-block">  随后的推选角色·讲故事·谁是高手环节,李老师采用了先独立思考再合并小组讨论推荐汇报形式:</p><p class="ql-block"> 首先汇报的是推荐谢道韫的小组,通过两个比喻句比较形似与神似、公大笑乐的评价、最后一句身世介绍侧面说明进行推荐理由分析。而李老师则抓住学生的分析引出《咏雪》出自“言语”拓展到《晋书·谢道韫传》的推荐阅读,并从讲故事的情境中播放《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两个视频,把课堂讲故事延伸到听故事,为新的讲故事埋下伏笔。</p> <p class="ql-block">  其次是推荐谢安来讲故事的学生汇报: </p><p class="ql-block"> 生1:谢安是主导者、发起者,由他讲故事更好,他没有对子侄们的描写评价,比较含蓄。</p><p class="ql-block"> 师评:谢安为文章叙述主语。</p><p class="ql-block"> 生2:没有长辈的架子。</p><p class="ql-block"> 师评:没有架子,是从形象角色的角度。</p><p class="ql-block"> 生3:公大笑乐,没有做评价,对孩子个体的尊重,个性的鼓励。生4:与儿女讲论文义,看出他是有文思,有智慧,注重后辈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师评:文学素养高,懂写作。</p><p class="ql-block"> 生5:谢安是长辈、活动发起人、问问题、大笑乐、旁观者感受会更深。</p><p class="ql-block"> 师评:像导演。</p><p class="ql-block"> 生6:他发起活动、相机而动。生7:根据背景,谢万战败、家兄死了,他发起活动是家人的主心骨。</p><p class="ql-block"> 师评:从史书上得到资料,提出新的看法,这就是跨学科学习。</p><p class="ql-block"> 生评1:讲故事的角度,参与者,发表看法。</p><p class="ql-block"> 生评2:推荐的理由课内外知识结合,分析人物、背景资料,有理有据。</p><p class="ql-block"> 师小结:谢安介绍,文化宰相,讲“东山再起”“淝水之战”“曲水流觞”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推荐谢朗讲故事的学生发言之前,李老师从诗歌意象:“盐”“柳絮”入手,引导学生发现谢朗非文学天才·是科学的高手,并展示科学观察:雪花,盐,柳絮在显微镜下的形状三个视频。推荐谢朗讲故事的学生认为:谢朗第一个回答,文思敏捷,从他的角度讲故事,可以和他一起经历他思考的过程;在谢道韫回答后,他会比别人感受更深,对比回答之后他对雪会有更多的认识;他的回答直接,客观判断雪的形状。李老师评价:与众不同,很了不起,可以给大家更多的启示,更多的成长机会。</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角色穿越·讲故事·谁是高手环节,李老师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拟创作写故事、讲故事的形式。先由学生朗读读老师准备的谢安穿越讲教学专业故事。</p> <p class="ql-block">  学生朗读李老师创作的谢安讲教学专业的故事后评价:谢安引导“咏雪”用孩子的口吻;从文本中发现老师的范例与华为手机新品发布会穿越的情境相连,所以,他讲谢朗的故事就可以从科学情境中来讲。抓住这个契机,李老师建议:脑洞再开一点,科学高手和穿越结合,可以到云大的实验室去。学生随即讲述谢朗在生活中细心观察,触摸摸雪花的质感,像食盐,都是晶体,道韫却说“柳絮”没有“撒盐”科学真实。经过学生评价:故事具有完整性,体现了谢朗是科学高手。</p> <p class="ql-block">  基于情境创设,学生展示讲谢道韫将文学专业故事:名师优课云大附中现场,听到了同学们对我的文学诗句的赞赏,我不由得回忆起了那次赏雪,弟弟抢答,他的形似而我的神似且富有想象力。此刻我弟弟带我去到了云大附中的实验室,我说:“想反驳你1700年前你的说法,你看云大附中的孩子们都认为你说的没有韵味。”可弟弟说:“今天用实验来证明。”叔叔一听大笑乐。面对学生的作品,李老师补充到:可以用无人机撒盐、撒柳絮,可以让云大文学院的教授来分析,可以再开放创造。接着播放刘雅茹微信公众号《风流名相说谢安》、对雪花研究的两个视频升华对文本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课堂展示以学生谈收获作结:通过课文分析、从生活中的每一处去发现美好;学会了跨学科学习;雪花有很多形态;雪可以比喻为许多东西;细心观察,发现更多的事物;跨学科知识;发现了谢朗的多面性,谢道韫在文学方面造诣很高,谢安的成就。</p> 主题报告 <p class="ql-block">  李永红老师《跨学科学习“教学内容选择”策略》的讲座与课堂展示相辅相成,紧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结合教学实践展开。</p> <p class="ql-block">  一、原点追问:语文·教学</p><p class="ql-block"> 首先围绕任务群教学研讨进行了语文是什么?语文怎么学?的追问。李老师结合“课标”“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应该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写作中学习写作”,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去触摸文字,展开言语的实践活动,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则说明了我们要去广阔的世界展开语文学习。 </p> <p class="ql-block">  追问语文是什么?引用“课标”中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引用温儒敏提出的“1语言+3(思维、审美、文化)”,即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再去实现思维、审美、文化的核心素养培养。从文本的事实性知识入手,进阶到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的知识。以高中《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进行分析,从初中已学的诗词鉴赏方法深入语言文字中,通过寻找文本关键点来爆破思维,从而动态解读文本:用《沁园春·雪》中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与“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进行比较,都在情感直陈处和词意转折处,读文就读到了关键处,再通过如画江山的壮景、周郎爱情事业这样的英豪来抒发壮志难酬和释然旷达。呈现了语文教学从语言文字入手,则可以实现初中与高中知识学段衔接。</p> <p class="ql-block"> 追问语文怎么学?引用“课标”“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结合课堂展示《〈咏雪〉,谁是“高手”》对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分析,强调要理性认识到内容大于形式,精选精练语文核心知识,分清隐性和显性知识。</p> <p class="ql-block">  二、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结合“课标”梳理了语文学科属性、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三者间的关系,并提出三者语言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思考。语文包含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 在语言运用、文化自信、审美创造和思维能力的核心素养统领下,语言文字对应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基础型学习任务,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学对应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发展型学习任务,语言文化对应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拓展型学习任务,六个学习任务群同时贯穿于语言实践活动中,我们应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处理好它们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三、跨学科学习的策略</p><p class="ql-block"> 作为学习任务群之一的跨学科学习,李老师基于师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需要,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阐述。</p> <p class="ql-block">  (一)跨学科·教师解决真实问题需要</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用2012年自己的教学案例《传真“一句话消息”》进行分析,在案例中,因为“传真失真”的真实问题,布置学生运用叙述、说明、议论的方式进行写作并给其他班学生提供正视“失真”问题依据。</p> <p class="ql-block">  同时拓展到一系列失真乌龙消息进行教师下水分析写作,解密口语“传真失真”在于口头传播的个人理解、干扰因素、不可复制等,相较于书面表达而言准确性低下,进而过渡到跨学科学习写作层面的讲述。</p> <p class="ql-block">  (二)跨学科·学生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p><p class="ql-block"> 结合《“传递”听写本》的案例,由听写作业的真实问题设计跨学科学习,通过听写作业谁批改更有效、听写作业轮换批改方式、听写作业分组传递等闯关“听写”过渡到闯关“写作”。</p> <p class="ql-block">  通过学生习作《秒杀“听写本传递”秘诀》的展示,基于学生真实问题解决得到了验证,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经历三重闯关,学会了用数学建模的方式解决问题,不仅解决了“听写本传递”的问题,还将跨学科学习展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三)跨学科·活动生成写什么</p><p class="ql-block"> 怎样在跨学科学习中锻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李老师通过案例《挑战“鸡兔同笼”——生活中的抒情》呈现,从数学学科的问题,引入语文学科写作教学。</p> <p class="ql-block">  经过挑战速度+一句话微写作、挑战思维+一句话微写作、终极挑战+一句话微写作三个环节,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训练了学生一句话抒情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从微写作过渡到抒情方法的学习,结合教材进行分析讲解,总结抒情方法。</p> <p class="ql-block">  (四)跨学科·阅读</p><p class="ql-block"> 在跨学科阅读教学的叙述中,李老师再次强调“课标”结构化思维和问题解决思维,创设阅读教学情境,结合案例《散步》阅读教学进行讲解。</p> <p class="ql-block">  “秒懂百科”的情境创设,跨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学科,同时文案写作也由之前的一句话微写作上升到二百字左右的片段写作,不仅仅是跨学科数量的增加,更是实现了学生习作训练的进阶。</p> <p class="ql-block">  (五)跨学科·项目式解决</p><p class="ql-block"> 关于项目式跨学科学习,李老师运用了“班级文化设计”和语文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两个案例,分别从班级管理项目式学习、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的角度展现了项目式学习跨学科的广角度和深层次。</p> <p class="ql-block">  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文化设计,历时一个月,完成预定的六个项目设计,涉及音乐、美术等学科,最终两年后在《中国教育报·班级文化之窗》呈现,足见项目式跨学科学习早有成效,结合“课标”更能发人深省。</p> <p class="ql-block">  在陈述语文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项目式跨学科学习时,李老师先展示了学生制作的“中国何以能·我的重庆我的城”系列视频《见证时空——重庆凯旋路电梯》,并对视频立意的深刻、对比的运用、叙述的方法及学生的创造力表示赞赏,对该项目式学习的设计组织者陈丹丹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  从项目式跨学科学习的情境创设、李老师的导入课、学生四周的学习活动、成果微信公众平台展示,李老师把整个项目式跨学科学习全程分享,并强调项目式跨学科学习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实核心素养都是非常好的教学内容。</p> <p class="ql-block">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对于我们来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的项目式跨学科学习,应该不会只停留于此,在2022年这样特殊时期的跨学科学习设计更是弥足珍贵!学生们居家学习的成果,将会为更多的老师打开全新的教学设计之门!</p><p class="ql-block"> 出发,我们一起前行!</p> <p class="ql-block">图文:黄艳</p><p class="ql-block">初审:杨淞文</p><p class="ql-block">终审:袁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