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探归园田居(其一)之“拙”》——义乌市第六中学语文学科金雯妍老师满月汇报课

(^_-)素年

<p class="ql-block">“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咏橘绿与橙黄。”你方唱罢我登场,风采各异齐绽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20日上午第四节,金雯妍老师执教《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探归园田居(其一)之“拙”》。地点:稼先楼一楼录播教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课堂上,金老师以遍览全诗,寻找诗人评价自己的字词开启课堂,引导学生找出“拙”字,提出问题:诗人口中的“拙”是什么“拙”——为什么要守——怎么去“守”;然后围绕三个问题深入展开教学。其次,围绕三个任务展开具体教学任务一:结合世人辞官不就,归隐田园做法及苏轼的评价来理解陶渊明之隐居田园的目的。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陶渊明之“拙”—行拙;其次,任务二:诗人是如何选取、使用意象?构成怎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明确,陶渊明运用白描手法,使用明白如话的语言,描绘了平淡舒缓的田园乡村生活图。此环节,让学生感悟到陶渊明之拙——诗拙。任务三:如何看待陶渊明的“拙”?这和一些当代年轻人的“躺平”“佛系”有何异同?此环节,让学生体悟到陶渊明之“拙”——情拙。接着,又让学生尝试回答是如何看待这种“守拙”的,逐步明确陶渊明之“守拙”,其实是“守真”。</p> <p class="ql-block">认真听课</p> <p class="ql-block">今天,大家的衣服色系很齐整和谐。</p> <p class="ql-block">你一言我一语,评课进行时。切磋琢磨,交流探讨。</p><p class="ql-block">高一备课组黄可田老师认为:教学设计值得回味。切口小,有纵深。围绕一个“拙”字展开,以“行拙-诗拙-情拙”为主线,串联整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在“拙”与“不拙”的对比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陶渊明其人、其诗、思想境界。细微之处如对“依依”的分析、“拙”的意项列举等给学生思考提供了支架,同时引经据典多达十处,可见金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文本解读能力。</p> <p class="ql-block">高二备课组时珊珊老师——</p><p class="ql-block">金老师这节课给我的感受如下:1. 切口小。以“拙”为切入口,紧紧围绕“拙”字,分析了“拙”字的内涵,联系陶渊明所处时代背景以及人格特征,区分了诗人口中的“拙”是什么,又从意象、意境角度,具体赏析“拙”的体现。2. 有深度。比如,和当代年轻人“躺平”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交流讨论,问题设置指向了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对“陶渊明的选择”有一个思辨性的理解。3. 容量大。整堂课引经据典,资源丰富。可以看出,金老师为了整节课的设计下了很多功夫,查阅了很多资料。值得我学习!</p><p class="ql-block">朱筱婷老师昨天参加了磨课活动,今天听课后觉得整个设计主线贯穿,细节上比昨天做得更好,敢于留空白,让学生参与进去。</p> <p class="ql-block">高三备课组裘宁宁老师认为,本堂课设计思路清晰,主线明晰,课堂上学生讨论环节不错。并对分析“榆柳荫后檐”时提出的反映出丰盛富足这一点表达了自己的看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科研处王静老师认为,课堂设计切口小,有深度,实际教学中如何更好地结合文本进行深入分析,是一个努力的方向。而且,教学中可以多进行类型拓展,尝试由一首走向一类,从而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板书,简洁大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满月汇报课已结束,总结反思持续下去。优化自己的教学,不断探索完善。你,就是不一样的烟火。</p><p class="ql-block">金者,黄金也;雯者,文采也;妍者,美丽也。切磋打磨,终将绽放美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