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9号—16号(2021)年陕西省农村学科带头人培训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进行,本次培训共计7天,通过听专家讲座、听名师示范课、到校观课研讨等多种形式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体育学习的盛宴,让我们每一位培训老师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10月11号早上根据培训组安排我们到西安雁塔区雁南小学观摩研讨,9点钟我们一行人到达颜南小学,迎接我们的是颜南小学的校长,进入学校首先映入眼帘是学校主题为“迎金秋满月,庆盛世华诞”学生作品展,各作品展是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的,每个年级组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内容,以学科融合的形式展示不同内容,作品美观大方、内容新颖。</p> <p class="ql-block"> 在研讨活动开始前校长带领我们简单的参观了学校,为我们讲解了学校的建校史及办学理念,带领我们观看了颜南小学的教师风采,学生风采,学校的文化长廊及学校的航空航模基地,在航空航模基地她为我们介绍了学校航空航模课程的设置及学校学生在这方面比赛中取得成绩,通过交谈了解到,该校是一所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学校,从课程的设置,到活动的开展都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参观结束我们就来到了操场观课,今天为我们带来示范课的是雁南小学的师鹏飞老师,师老师今天执教的内容是水平一二年级的《跑与游戏》。</p><p class="ql-block"> 课的准备活动首先以游戏“照相机”引入,在音乐的背景下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拍手快走、双人手拉手慢走、四人手拉手跑跳等动作练习,听到老师的口令后立刻停下来做“照相机”的动作,紧接着师老师带领学生跳了《小玉米》的韵律操,整个准备活动的形式活泼、有趣,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学情,也有效的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基本部分的教学设计了“看谁启动快”、“看谁跑的快”、接力比赛、游戏“极速穿越”等几个环节,带领学生练习了单人原地做不同动作听哨声快速拿绳球的练习,两人一组面对面交换位置跑,四人一组往返跑,八人一组的接力比赛跑、小组合作拓展提升练习等,整个教学过程由简到难,层级递进,在一步一步的练习讲解中,引导学生在迎面快速跑中做到跑直线、右错肩的方法,在教学中师老师淡化了教师“教”的痕迹,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练中学、赛中学,符合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堂教学教学的新要求。同时,本节课中师老师以一个简单的器材绳球贯穿始终,在“看谁启动快”练习中通过让学生快速拿球提升学生的反应,在“看谁跑的快”、“接力比赛”中利用绳子作为跑的起点和终点,在游戏“极速穿越”中利用绳球摆放“隧道”,在结束部分的放松操中做了绳球操,体现了一物多用,值得我们体育老师学习借鉴。</p> <p class="ql-block"> 评课议课环节由雁塔区教研员王涛老师主持,首先是师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然后是本次培训的老师对课进行评课,培训老师评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小组推荐一名学员点评,各点评的老师都根据课中的一个点或者几个点进行了细致的点评。</p> <p class="ql-block"> 最后王涛教研员进行了总结性的点评,王涛老师首先说了《跑与游戏》一课的优点,王涛老师点评中说到:本节课的设计从准备活动到基本部分的教学都紧紧围绕着快速跑这个主题进行教学,准备活动的反应练习,基本部分的一对一、二对二、四人一组、八人一组的练习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了快速跑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其次,在教学中师老师对每一个环节的练习都有总结,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很有必要,再者,师老师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做到了一物多用,从准备活动的反应训练,到基本部分的各种练习,以及结束部分的放松,让绳球这个器材贯穿课的始终,这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单一器材多类型运用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在提出优点的同时,王涛教研员也对师老师的课提出了不足和建议:1.课堂常规是体育课堂教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都要有常规要求。2. 在跑的教学中,老师必须要给学生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沙包作为起跑线,老师并没有对起跑线的意识进行强调,以至于学生在练习中有踩线的行为。3. 往返接力跑的时候将绳球拉开作为终点站,加大了学生绕的距离,不符合绕这个技术动作的要求。4.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评价不够多元、及时、有效。</p><p class="ql-block"> 总之,一节好课就是在不断的打磨,不断的改进中产生的,作为一线体育老师的我们,师老师的课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启发,王涛老师的点评更是给我们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让我们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下午是陕西师范大学杨晓帆教授给我们做题为《小学体育教学案例采集与编制》的讲座,杨教授的讲座从案例及案例教学释义、教学案例的采集要求、教学案例的编制模式、案例教学的功能与实施四个方面进行,在讲座中杨教授先为我们阐述了教学案例是什么,撰写教学案例需要遵循的核心原则,然后结合具体的案例和个人撰写经验为我们讲了教学案例选题的具体要求以及撰写方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杨教授的讲座让我们参培老师对教学案例有了全新的认识,为我们以后撰写教学案例和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指引。</p> <p class="ql-block"> 10月12号早上我们到雁塔区金泰假日花城小学参加研讨活动,今天为我们带来示范课的是杜尧老师,杜老师执教的是水平二四年级的《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课的开始部分杜老师通过播放自己的录音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以一段花式篮球引入,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然后在音乐伴奏中带领学生做各种形式的慢跑练习,在跑动中让学生有序的取球,在篮球操的练习中带领学生做了各种熟悉球性的练习,很好的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基本部分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古诗音阶,让学生通过背诵古诗复习了原地高低运球,接着教师通过对比示范讲解让学生明白了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的动作区别,并和学生一起总结行进间运球的动作口诀。待学生明确动作要领以后,杜老师通过游戏“贴地飞行”、游戏“精灵与魔法师”、“穿越谜语森林”、“听声御球行”、接力比赛等多个环节的练习,引导学生进行两人、四人一组面对面相互评价运球,观察教师手中标志颜色的红绿灯运球、听不同音乐节奏运球、运球接力比赛等多种不同形式的运球,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在杜老师的这节课中,情景贯穿课的始终,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练兴趣,同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音乐的运用非常合理、贴切,通过音乐指引学生运球,解放了老师,让老师有时间去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p> <p class="ql-block"> 课结束以后杜老师对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思路做了简单的介绍,王涛教研员对本进行了点评,点评中王涛老师肯定了课的优点,对杜老师课上情景的创设,音乐的使用,评价的使用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也对课不足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意见:1.课上教师对学生的规则意识强调的不够明确,在准备活动学生拿到球以后进行抱球走的行为没有进行强调纠正,因为在篮球中这是属于违例行为。2. 在复习原地运球中要提示学生抬头运球。3. 在比赛结束没有进行点评,没有做出阶段性的总结,使得比赛的效果不是很好。4. 本节课教师对时间的把控不是很合理基本部分的练习占用时间较多,导致课的后部分时间比较仓促。</p><p class="ql-block"> 对于培训的老师来说,观课是学习,评课议课更是大家思维的碰撞,一个好的想法,一节好的课,是在大家的探讨中生成的。</p> <p class="ql-block"> 10月13号是忙碌的一天,早上7点整我们就坐上去莲湖区远东实验小学的车,8点整进入学校,路过操场看到了学校各种训练队正在有序的进行训练,有足球、篮球、田径、体操等等,孩子们热情似火,教练认真负责,让我们一行人停足驻目。</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天早上为我们带来讲座的莲湖区体育教研员郭成芳老师,和我们一起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莲湖区的体育老师们。郭老师为我们做了题为《新课标下大单元教学策略》的讲座,讲座中郭老师从新课标视域下大单元内涵、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意义与作用、新课标视域下大单元教学设计与要点、体育大单元实施困境与应对策略几个方面出发阐述了新课标背景下大单元的实施背景,大单元的类型及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在场的各位老师深受启发,郭老师的讲座仿佛就想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正在摸索前行的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大家将以郭老师的讲座为指导,进一步的去探索新课程背景下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p> <p class="ql-block"> 讲座结束,为我们带来示范课的是远东实验小学的王欢老师,王欢老师执教的是水平二三年级《接力跑比赛》一课。这是一节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在该课的教学中王老师很好的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视频讲解练习方法,让学生理解更清楚,利用音乐控制学生跑步的节奏,让学生练习更有序,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值得我们借鉴学习。</p><p class="ql-block"> 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从准备活动的两两小队慢跑击掌练习,到基本部分的两人原地交接棒练习到两人一组近距离的迎面接力跑练习到四人一组加大距离的迎面接力跑练习,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着迎面接力跑右手传右手接、右错肩跑的重点展开,由简到难,循序渐进。一节再好的课也有值得推敲的地方,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入星级评价,但是实施效果不明显,原因在于评价标准不够明确,学生评价难度较高。再者,整堂课的教学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的多,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过少,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我们带来第二节示范课的是莲湖区远东第一小学的柯争艳老师,柯老师执教的是《身体素质—下肢力量练习的方法与游戏》,素质训练是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体能板块的内容,一直以来,素质课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枯燥乏味,素质课如何上的有趣、有效是我们一直探索的,柯老师的课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柯老师创设“低碳环保 人人有责”的情景贯穿课的始终,从开始部分的绕圈多种形式的慢跑、弹力带操,到基本部分的单人练习、组合动作练习、接力比赛,紧紧围绕着“低碳环保”的情景展开,学生兴趣高昂,参与度高,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练目标,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 通过一早上的讲座、看课学习,让我们受益匪浅,郭老师的讲座高瞻远瞩,又接地气,让我们回味无穷,两位老师的示范课让我们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新样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p> <p class="ql-block"> 下午在师大体育馆由陈丽霞老师对我们进行花球啦啦操的培训,陈老师专业的示范,认真耐心的讲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分解动作讲解、到整体动作练习、到跟随音乐节奏展示,从跟随教师学习、到小组强化练习、到集体展示,让我们很快掌握了操的动作,陈老师的授课,不仅让我们掌握了动作,更让我们对啦啦操教学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一下午的学习训练虽然有些累,但是当我们每个人跟随音乐的节奏跳完最后一个动作的时候,大家都激动的鼓起了掌,这掌声是为了鼓励自己,也更是为了感谢陈老师的耐心教授,让我们每一位学员有了很大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14号上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外国语校长李西鹏为我们做了题为: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 打造“一级一品”健体新样态的讲座。讲座中李西鹏校长首先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背景出发,为我们解读了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性质和理念。</p><p class="ql-block"> 然后李西鹏校长为我们阐述了南海外国语学校“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及“一级一品”的健体模式,李校长讲南海外国语学校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为各年级学生量身订制特色健体项目,一至九年级的健体项目分别为:我型我秀、智趣跳绳、韵动青春、动感篮球、男足女舞、幸福奔跑、飞鸿武术、力争上游、素质全能。李校长介绍,通过“一级一品”健体教育,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为宗旨,突出健体内容的整合,更加注重把德、智、美、劳融入到健体教育中来,强调五育并举,综合育人。</p> <p class="ql-block"> 李校长的讲座对参会教师们在今后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教育健体新样态给出了新的思考,也让教师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南海外国语学校的幸福教育体系。</p> <p class="ql-block"> 14号下午的学习内容是小学体育实践展示与评析。为我们带来示范课的是陕西省第七批学科带头人李翔和工作坊成员王勇老师。两位老师执教的都是篮球教学。</p><p class="ql-block"> 首先,由李翔老师带来水平三《小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本课以任务驱动为目标,注重“学-练-赛-评”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从课堂开始李老师积极引导学员在运球慢跑中巩固篮球场地规则,引导学员从自主学习逐步过渡到同伴合作学习,合作中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员与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设计巧妙、环节完整,层次分明,使得新课程理念在体育课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学员参与的积极性高,课堂氛围活跃。</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由工作坊王勇老师带来的《小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王老师从开始部分的常规要求,准备部分的热身活动,充分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基本部分王老师把前面学过的传球、运球,并结合今天学习内容进行教学,充分的体现了知识的衔接和大单元教学,在王老师的课堂中淡化了单个技术教学,将篮球的传球与运球、步伐进行了组合,最后还创设了4V4的小比赛,整个教学很好的将“学、练、赛、评”在体育课堂中进行了落实。</p> <p class="ql-block"> 课后,王勇老师围绕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了说课和反思,说课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能够全面的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给各位培训学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p> <p class="ql-block"> 15号的早上为我们带来示范课的是雁塔区翠华路小学欧阳春明和宁洲两位老师,两位老师进行的是水平二三年级篮球大单元第二、第三课时的教学。<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单元教学与常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情境性、进阶性、系统性等特点,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提到的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和水平二学生的身心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 第一课欧阳老师为我们执教的是《原地高低运球》,整个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着“军旅生活”的情景主线进行。在“营地训练”的情景中教师通过“机关枪、火箭炮”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了高、低运球的不同,明确了原地高、低运球时大小臂发力变化。在“守住阵地”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在互评互助中练习,提升学生运球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评价能力。在“坚守阵地”的环节中让学生在对抗、比赛中提升技能。最后在“攻守兼备”的情境中进行了补偿性的体能训练,整个教学层次清晰,循序渐进,有效提高了学生篮球运球水平。</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为我们授课的是宁洲老师,宁老师执教的是《篮球直线运球》一课,在本节课教学中宁老师沿用“军旅生活”的情景,从结合古诗词复习原地运球过渡到行进间一步一运球到二步一运,再到多步一运,最后到有防守的运球过人,整个教学过程由简到难,层级推进,不仅有效的让学生掌握了“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按拍球的后上方,球落侧前方,脚步与运球协调配合的重难点,有效的达到了教学目标,还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p> <p class="ql-block"> 下午,依旧是示范课的教学,为我们带来示范课的是陕西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徐仕岿老师及其团队成员。</p><p class="ql-block"> 培训开始,首先是徐仕岿给全体国培老师讲解了体育课中的整队口令、教师的站姿和站位,徐老师讲解精炼,动作规范,纠正了全体学员平时很多忽略细节,也要求大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以更高的标准来鞭策自己。</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就是三位老师执教三节示范课,第一节课是西咸新区沣西第一小学李藤老师带来的水平二四年级《小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本节课李老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练-赛-评的氛围,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挑战。教学中教师将单人练、小组练、无球练、有球练等多种练习方法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练兴趣,激发了学生自主学练的内驱力,同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将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与篮球的运球、跑位进行串联,避免了单一技术教学,强化了组合动作学练,并创设了比赛的情景,有效的帮助学生将所学技能应用到实际比赛中。</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航天城第四小学赵一培老师带来的水平二四年级《灵敏与速度体能游戏--扬帆起航》,本节课特色很鲜明,赵老师以一首经典歌曲《水手》导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围绕扬帆起航这个主线创设情境,从单人的练习到两人一组的移位练习到四人一组的移位练习,整个教学层层递进,由简到难,且将学练赛评贯穿课堂的每个环节,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练兴趣,让体育教学中“勤练、常赛”在课堂中得到了有效的落实,是一节值得我们学习的体育素质训练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经开第一学校李若桐老师带来的水平二四年级《跳绳--提高交换脚跳绳能力的练习 》,本节课开课前李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段花样跳绳,李老师精湛的技术动作让大家眼前一亮,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在教学中李老师改变常规体育课堂,教师教、学生练的模式,将小组的学练形式贯穿课的始终,首先让学生通过分组自主探究,以任务卡的形式让学生自主体验单脚交换跳绳的动作要点,然后各组推荐优生展示总结单脚交换跳绳的要领,总结完毕让学生在音乐的节奏下继续分组练习,最后通过分组比赛检验学生了学练成果,整个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交换脚跳绳的技术,还让学生掌握了跳绳计数的方法,将“教会、勤练、常赛”的新课程理念贯穿课的始终。</p> <p class="ql-block"> 几天的培训累并充实着,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确是学习的新开始,教学永远是一个常学常新的过程,尤其在当前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如何在我们课堂中得到有效的落实,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新”到底应该“新”在哪里需要我们每一个体育老师去探索、去思考,本次培训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都给我们起了好的指引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将将此次培训作为载体,将<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所学内容及时梳理、内化,科学合理的运用到教学实际当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