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抗美援朝老战士何立初(1)——老秃山战役,作者:何奇

微云疏雨

<p class="ql-block">——我的老父亲,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141师警工营战士,与罗盛教一个营。</p> <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湖南省新邵县人民医院住院部14层眼科,电梯前厅处。</p><p class="ql-block">“老同志好!”</p><p class="ql-block">“李医生好!”</p><p class="ql-block">“眼睛恢复得怎样?”</p><p class="ql-block">“很好,(看得)很清楚。乔斯密哒!”</p><p class="ql-block">“乔斯密哒?”</p><p class="ql-block">李医生一脸疑惑看着我。</p><p class="ql-block">“他在说谢谢你!朝鲜语,我父亲是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p><p class="ql-block">李医生肃然起敬:“乔斯密哒!老同志可参加过战斗?”</p><p class="ql-block">“当然,像老秃山战役。”</p><p class="ql-block">“老秃山?电影《英雄儿女》?”</p><p class="ql-block">是的,我的父亲何立初,当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141师警工营工兵连的一名17岁的小战士,今年已经91岁了,因左眼完全失明,在湖南省新邵县人民医院施行白内障手术。</p><p class="ql-block">父亲和李医生的一番对话,将我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带到那个硝烟弥漫、生死看淡的老秃山……</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在朝鲜,位于三八线黄海道涟川郡西南端,上浦防东山,海拔266米处,有一个正面约500米长、纵深不到百米的无名高地。</p><p class="ql-block">这个无名高地,扼守通往汉城的战略要道。</p><p class="ql-block">志愿军第39军某部与美军联合国部队,为占据这个战略制高点,敌对双方已经反反复复地发生了多次生死抢夺战,敌对双方均付出了沉重代价,各自的连排级基层指挥员和班组战斗人员均死伤惨重,剩下来的人员无论怎样打乱编制重新组队,都不能成建制了。</p><p class="ql-block">他们累坏了,以致于双方的现有战斗人员一时间内都无力再战……</p><p class="ql-block">目前的战局态势,美联军盘踞在驿谷川南端,驻守着无名高地狭小山头上的环形平台。志愿军第39军某部则退守在北坡下,掘进坑道形成对峙,双方最近的对抗距离不足百米……</p><p class="ql-block">而这个无名高地上的树木花草,覆盖在地表上的皑皑白雪,甚至沟坎和土包,经过敌对双方多次炼狱之火的锤击,已变为光秃秃寸草不生的黑山秃岭,从而被志愿军标注为"老秃山"。</p><p class="ql-block">《无名高地有了名》——作家老舍,在书中叙述的,就是一群最可爱的人在“老秃山”这场惨烈战斗的殊死纪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志愿军司总部参谋处深刻认识到,夺取了老秃山,就等于打开了汉城的"大门"。</p><p class="ql-block">而美联军指挥中心也心知肚明,守住了老秃山,就等于为汉城以及后方加上了一道顶门柱。</p><p class="ql-block">于是,敌对双方均在换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志司总部参谋处经过数次沙盘推演后,总部决定调遣战斗人员主要由湘籍组成的,骁勇善战尤其是擅长山地战并捕捉战机的第47军141师换防此地。</p><p class="ql-block">而对手美联军刚刚换防的是美步兵第7师,由31团两个排及两个搜索班、1个坦克连、1个107化学迫击炮连(用于毒气此刻的),外加哥伦比亚1个加强连,共450多人驻防。</p><p class="ql-block">外围则有数个炮兵群、航空兵及1个坦克营支援战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3年初,志愿军第47军接防第39军的防线后,考虑到老秃山位于驿谷川东岸,盘踞在高地上的美军俯视我军的防御纵深,对我军形成极大的威胁,因此,这颗钉子必须要拔掉。</p><p class="ql-block">志愿军方面,准备"拔钉"的部队,是47军141师423团。</p><p class="ql-block">141师警工营侦察连摸排后得知,老秃山敌方工事遍布,交通堑壕纵横交错,构成环形防御网和火力网,易守难攻,被"联合国军"克拉克司令称为"攻不动、打不烂,十分保险"的防御工事。</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1953年3月2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决定集中军、师、团三级重火力,由141师423团展开地面突击……</p><p class="ql-block">据守无名高地的美步兵第7师第31团,指挥“联合国军”哥伦比亚营一个加强连、美7师20团2个排另2个搜索班、1个坦克连,共近500人,明暗堡195个。</p><p class="ql-block">志愿军第47军投入此次战斗的重火有,122毫米榴弹炮4个连15门、76.2毫米野炮3个连8门、75毫米野炮3门、75毫米山炮10门、 T -34坦克3辆,122毫米自行火炮4台。</p><p class="ql-block">战态形成了正面以15、16、17号高地为刀把、刀背、刀尖状的支撑点,坚固的环形防御体系和密集火力。其后背纵深阵地的几个山头上,有炮群提供重火支援。</p><p class="ql-block">志愿军采用的是三三制战术编队,攻防兼顾,进则能攻,退则能守,配合娴熟,战力非凡……</p><p class="ql-block">23日晚20时整,战斗打响。志愿军47军集火发起四分钟炮火急袭后,早已乘暗夜潜进抵近、蛰伏在无名高地山脊北坡下坑道里的,141师423团1营,由3连3排率先向16号高地展开主攻冲击。</p><p class="ql-block">担任开辟通路的423团1营3连11班,连续爆破了美军前沿的六道铁丝网,准备爆破第七道时,3排突击队已似旋风般冲了上来。</p><p class="ql-block">3连11班副班长腾明国带领爆破组其他四人(李高彪,丁兆贵,吴二华和张福祥)扑向铁丝网搭起了人桥,让冲击分队踩着他们的身体通过了第七道铁丝网。</p><p class="ql-block">3连突击排前仆后继,仅用时7分钟就攻占了16号高地,但伤亡较大。双方幸存者在阵地上展开了殊死搏斗……</p><p class="ql-block">战至23日晚22时34分,志愿军141师423团1营长郝忠云率领1营全歼守敌,拿下了无名高地的全部阵地。此役,423团伤亡营参谋长以下353人,1连连长牺牲。负责主力突击的3连,仅剩20余人……</p><p class="ql-block">23日至28日,为争夺这个无名高地,志愿军与美军交战双方昼夜交替、反复攻防。战场上航弹倾泄、炮火轰击、抵近枪战、暗夜偷袭、人员互搏,战况十分惨烈,以致无名高地山上草木皆无、一片焦土。</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同一时段,临津江边,志愿军第47军141师直属警工营工兵连,正在为老秃山战斗的兄弟部队保驾护航,他们为保障前线作战物资供给和往后方运送伤亡战士,在临津江上架起来横跨两岸的两座大桥,一座是江面之上的土木大桥,一座则是隐形于江面之下的暗桥……</p><p class="ql-block">临津江上的土木大桥,承受着美军轰击机的轮番轰炸,白天炸、晚上修,修复后、又被炸……</p><p class="ql-block">而隐形于临津江水面之下30公分的暗桥,则不为美军所知,始终承担着前后战备物资和战斗人员的输送重任……</p><p class="ql-block">有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由吴京和张译领衔主演,片名叫《金刚川》,演绎了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们,在建桥、修桥、护桥过程中,工兵部队和高射炮部队与美帝轰击机斗智斗勇殊死较量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何立初,湖南临湘籍,时年未满20岁,隶属中国人民志愿军47军141师直属警工营工兵连,3排9班谢华一4人战斗小组。</p><p class="ql-block">此刻,他们在朝鲜上浦坊东三八线北侧的临津江岸,为前线供给及向后方输送伤亡战士,保障着一道坚强的生命线。</p><p class="ql-block">这是一道对老秃山这场战斗影响巨大的生命线,据父亲说:当时,美军轰击机每过5分钟就会飞过来轰炸和扫射一次,意图切断志愿军的后勤保障……</p><p class="ql-block">在美军的一次空袭过程中,美军轰击机投下的航弹碎片,击破了父亲的军帽前檐……</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5,</p><p class="ql-block">鏖战六天六夜后,美军全线败退,再也无力发动有规模的反击。141师423团,此后一直据守至7月27日,板门店朝鲜停战协议签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秃山”战斗的惨烈程度,堪比抗美援朝战史上最为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战后,“老秃山”战斗被选为志愿军8大步兵团经典战例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3月28日后的坚守阵地、直至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期间,141师又有689人伤亡。其中,仅为423团坚守老秃山阵地部队,执行前后输送任务的官兵和民运,就有450人被美军飞机轰炸或炮火杀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