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人生旅途上的千山万水,总是要一一作别的。
天上宫阙,
人间瑶池。
陪你痴狂千生,
伴你万世轮回,
共我一路风霜。
再见了,年保玉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 当灵魂互相激撞,契合了,那便是金风玉露一相逢。</span></p> 色达,曾许愿此生要去的地方,已经近在咫尺。
一段盘山公路后,海拔升高到4517米了,头痛与耳鸣的高原反应症状也明显加剧。
<p class="ql-block"> 栈石星饭的旅途,</p><p class="ql-block"> 骤山骤水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青海省班玛县,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在班玛县城吃午饭,餐桌上多了一道“菜”,那瓶红景天是店家免费提供的增值服务。</p><p class="ql-block"><br></p> 迷迷糊糊,晕晕沉沉,下午三点半我们到达色达县城,广场上高高的格萨尔王征战的雕塑。格萨尔王在藏族的传说里是莲花大师的化身,一生戎马,扬善抑恶,宏扬佛法,传播文化,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豪的旷世英雄。
在云南香格里拉看到的关于天葬师的介绍。
目睹这种场景,对生死的感受即刻提升了一个层次,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皮囊”在此的意义只是布施,无论你是富贵还是贫穷,是美貌还是丑陋,在鹰鹫的口中,不过一餐美食
生与死在这里并不重要,家属们也没有过多的悲伤,因为他们都相信,灵魂已经去了新的轮回,肉体也有了最好的归宿,悲伤似乎有些多余。
轮回是藏传佛教中的重要概念,而六道轮回更是来自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 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以现世的修行来换取来生的幸福。
也许以你的角度看,轮回不过是欺骗,让人甘心忍受更多的现世苦难。其实宗教的消极和积极意义又何尝不都在于此,消极的是教你忍受现世,不要去争取平等的人生,而积极的是教人多行善、少作恶,天上的眼睛时刻注视着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轮回让死亡成为一件不再可怕的事情,因为有了轮回,生命的终点也是另一个生命的起点,灵魂有了归处。
我为了死,才一次又一次努力地活了下来。
--仓央嘉措
从天葬台下来,藏人对待生死的那份淡定、藏人死后布施行善的那份超脱让人敬佩。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有什么好恐惧的,自古人生不过百年,活着其实也不比死去容易。还是珍惜好活着的每一天,珍惜好身边爱你和你爱的人,把握生命的宽度比在乎生命的长度更加有意义,趁着自己还未老到哪儿都去不了,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的人生才不会遗憾,面对死亡才不会遗憾。
<p> 世间事,</p><p> 除了生死,</p><p> 哪一件都是闲事! </p><p> ---仓央嘉措</p><p> 调整一下略显低落的情绪,收回有点游离恍惚、似乎岀了窍的灵魂,往前几公里后,远远的便可看到喇荣五明佛学院了,那年《国家地理》一张照片,惊艳了世界。</p><p><br></p> 进了佛学院大门游客不能自己开车上山沟了,得转乘面包车,单程每车20元。
佛学院海拔4000多米,以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的僧舍,不计其数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无数,一眼望不到头。
这是一片最为纯净的佛国天堂,在绵延的群山之间,古老的宁玛红教传承着藏传佛学的博大文化和济世情怀。
依山而建的小木屋,低矮而简陋,采用的是土木结构。屋与屋之间,比肩而立,只有狭窄的小路相连。
这些小木屋里住着的是来此修行与学习的僧众,据说多达4万众,他们或购或租木屋,在此长修。
谷底和山坡上分布着几座寺庙和佛堂,建筑规模虽都不很大,但装饰考究而辉煌。
无数的喇嘛、觉姆身披绛红色僧袍来来往往,空气中充满生机和祥和的气氛。
这里的人终日只做一件事,就是修行,一场关于生命的修行,在这里他(她)们一呆几年甚至一生,朝圣在信仰的国度,永生在无畏的精神世界里。
在色达,生活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行。相对于物欲横流的世界,这里显得如此纯净,格格不入。
谷底两个最大、装修最豪华的建筑分别是觉姆经堂和喇嘛经堂。觉姆经堂是佛学院里最恢弘的建筑,金色的屋顶,熠熠生辉。每天上午8点到10点,是佛学院上大课的时间,觉姆集中在可容上千人的觉姆经院上课。
每间房子都用油漆写了编号。
四方形的土台上有一个小楼,非常精致的建筑,就是上师闭关修炼的地方。
在佛学院左侧的山腰上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叫做“坛城”。
一个人,
需要隐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步二步便是天堂,
却仍有那么多人,
因为心事过重,
而走不动。
不走进高原,没有真正走进藏传佛教的寺院,看看那些虔诚的喇嘛和朝拜的藏民,你就不会真正读懂仓央嘉措的诗。
慈祥温暖的僧众,匆匆一眼,那些累世光影,俗世梵音会深深烙印在脑海,由此心存眷恋、再难割舍。
这一暮然回首,想到仓央嘉措,想到他的传世情诗。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转动所有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自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怕误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在色达,偶遇仓央嘉措动情诗句,每一句都触碰心灵深处。
七点钟下山时,天色还是没有一丝向晩的迹象,这也是高原的一大景致。
佛学院找不到象样的住宿,海拨又太高,大家都不愿走回头路回色达县城,在打听到往翁达镇的路况很好后,我们决定再往前赶几十公里,在晚上九点左右时,赶到翁达镇过夜。
Day5行程:翁达-康定
从翁达镇出来,踏上G317国道。这里的交通管理模式:人管制+牛管制,对牛弹琴表错情,对牛按喇叭也不管用。
登高望远,对话雲烟,让人如释重负般的轻松。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白云下面牛羊成群,在这里,暂且抛开繁华都市的喧嚣。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道孚至八美,沿路一带风景迷人。
信仰无处不在。五彩的经幡,在微风中轻轻地翻动,那石头上深刻的文字,重重地敲打着灵魂的窗口。
从八美到塔公,全程修路。其间还客串了一回交警,第一次指挥川藏线上自驾游的“千军万马”,开车的喇嘛向我“扎西得勒”时,成就感满满滴!相比第一次川藏游时不听指挥被交警蜀叔约谈,进步不小(批评一下随行“记者”,我那么专业敬业的角色扮演,就是没给我有图有真相的述说。)
塔公草原
从塔公草原看到的雅拉雪山。
抬头举目,通天的路上,铺着越积越厚的虔诚。
塔公寺
扎西措,与你山水又相逢,容颜依旧,热情如故。
“我行遍世间所有的路,
逆着时光行走,
只为今生与你邂逅。”
想去的地方,想见的人,想做的事情,时光荏苒,你都付之行动了吗?
林间小憩。
新都桥镇,318自驾游营地。
还有一千七百公里,是什么,让人们如此执着,癫狂?
川藏线上因车祸、高原反应殒命的故事、事故每天都在发生。
<p> 人生除了生死,</p><p> 其他都是擦伤。</p> 折多山休息区观景台,美丽国道318线的建设者。
折多山下来,一路溜坡,捉得一泓碧水,行程进入尾声,后面归程已经很轻松,且将脚步放慢些,惜取眼前美好景致。
康定县城不远了,天色已渐晚,今晚就栖身康城吧!
三天后我回到我的城堡,又开始每天上班下班,生活象是一座老钟,原地转圈是其永恒。偶尔也会走走神,发发呆,回忆在川藏线上游走遇见的那些人和事,象是做了一次时空穿越,其间灵魂与肉体若即若离,语言文字不可言喻了。
重走川藏线,再次释放自己。拉萨,我心中的圣城,为了今生遇见你,我在前世先留点余地,继续培植相思,日夜浇灌,期待着有朝一日一树花开,修得正果。也许真的见到你的那一天,我已不再年轻的兴奋会释放得更加从容和淡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