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虎口随想

赵和平

<p class="ql-block">   晚秋十月的呼和浩特,气候宜人,景色养眼。中秋国庆长假的激情还没有退去,人们又掀起一个周边游小高潮。我们一行四人选择的是杀虎口一日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位于山西省右玉县境内的杀虎口,距呼和浩特只有100多公里,一个半小时的车程。</p><p class="ql-block"> 沿路的风景还没有赏够,景区已到。</p><p class="ql-block"> 两座雄伟的关楼正中,“杀虎口”三个金黄色大字赫然在目。但那个“杀”字不再有杀气,只有与金秋相匹配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右玉县博物馆前, 一尊康熙大帝西征铜像威然矗立。雕像基座上不足400字的碑文浓缩了杀虎口4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 康熙三十五年(公元一六九六年),清廷再举三路大军西征,以此安邦定国……”</p><p class="ql-block"> “……然漫漫西口路承载商贾劳苦,更著血泪悲情,一曲走西口令天下人动容……” </p> <p class="ql-block">  从关楼下拾级而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的长城已在脚下。掐指一算,这段长城距今已有480年!</p> <p class="ql-block">  登上一处烽火台,视野便开阔起来。长城像一条巨龙,顺着山脊扶摇而上,直至远处的山巅。脚下的烽火台连同身后的那段长城、那幢关楼显然经过了修缮、加固,虽然很有年代感,但还是与视野里古老的长城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不过,它们的“血脉”是相通的。站在这样的地方回望历史,心中有万般感慨!</p><p class="ql-block"> 长城的功能无须赘述,当年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可以想见。</p><p class="ql-block"> 让我感动的是,连年征战后,康熙大帝御笔一挥,将“杀胡口” 改为“杀虎口”。这化干戈为玉帛的大智慧令人叹服!从此,中华民族进入了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p> <p class="ql-block">  曾经抵御“胡人”入侵的工事,如今成了山西与内蒙的分界。而当年走西口谋生的人们,正是从这里涌出,去往归绥(今呼和浩特)、土默特、包头、鄂尔多斯等地;有的人一路向北,远至蒙古。</p><p class="ql-block"> 烽烟早已散尽,而那段走西口的历史离我们却并不遥远。</p><p class="ql-block">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连不会唱歌的人也能哼上几句。</p><p class="ql-block"> “走嘞——” 脑海里又一次回响起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里乔致庸的那声吆喝。而站在这高高的烽火台上,我仿佛看到了千千万万个乔致庸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当数去往鄂尔多斯的人们辛苦。他们从这里出关,一路西行,走进了茫茫的库布齐沙漠。传说,他们在沙漠里迷了路,就脱下鞋朝天扔,鞋板落地后鞋尖的朝向就是他们前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令人唏嘘不已的是,有多少个乔致庸从这里走出去后再没有返回故土,而有的人更是杳无音讯……</p> <p class="ql-block">  一棵棵、一簇簇景观树将景区装点得色彩斑斓,川流不息的大小车辆从关楼下通过。再次驻足这见证历史的关楼前,浮想联翩:乌克兰战事正紧,巴以硝烟再起。这个世界上,多少人居无定所,多少人食不果腹,多少鲜活的生命倒在枪林弹雨、狂轰滥炸中,那些家庭也便支离破碎了。而我们,虽然还不能说处在盛世,甚至还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无疑,我们太平,我们温饱。如“走西口”那样的谋生,已经成为历史!</p><p class="ql-block"> 2023.10.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