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焦竹园革命圣地:位于泌阳县城东30公里铜山乡焦竹园村,地处泌水源头,北靠白云北麓,南与铜山相望,是竹沟革据地的前身,是豫南革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8月,豫鄂边省委在此成立,1936年民主革命时期成为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指挥中心所在地,也是当时全国十四块革命据地之一。先后有张星江、王国华、周骏鸣、张旺午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开展游击战争,于1938年1月13日,豫南特委和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迁往竹沟,其间流传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丰功伟绩也常让人忆念和敬仰。如今焦竹园革命圣地也是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平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h3> <h3> 鄂豫边革命游击根据地的创始人有张星江、王国华、仝中玉、周骏鸣、张旺午、陈香斋等。1935年,鄂豫边省委机关最初设在焦竹园以西的王店张楼村。1936年,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在信阳吴家尖山成立,初成立时仅有7个人。经过努力,游击队员借来一支九七汉阳造步枪,一支八音手枪,买来一支橛把子枪(没有抓子钩)。不久,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进驻焦竹园和距焦竹园南约1公里处的邓庄铺。</h3> <h3>新中国成立后,焦竹园革命旧址建筑群的保护有县乡负责。2000年,该旧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2006年,省文物局、省财政厅拨付300万元,对焦竹园革命旧址进行了全面维修,恢复建筑群的原貌。纪念馆馆长王瑜廷介绍,近两年来,许多当年的老红军及老红军的后代们千里迢迢来到纪念馆,回顾那段战斗历史,瞻仰先辈们过去工作和战斗的地方。2009年6月1日,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的40余名成员来到焦竹园鄂豫边革命纪念馆,进行了学术交流。当年在鄂豫边打过游击战的万海峰,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为鄂豫边革命纪念馆欣然题词:红色鄂豫边,伟业照千秋。</h3> <h3>革命圣地,红色记忆,英雄丰碑,巍然屹立。焦竹园见证着鄂豫边辉煌的革命历史,焦竹园流传着无数先烈的斗争精神。历史是一面镜子,照耀着我们努力的方向;精神是一种力量,鼓舞着我们为建设美丽富饶的祖国勇往直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