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叶满肩,追光而遇,唯有勤学,不负时光。10月17日上午,福建省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在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拉开了帷幕,我县小学教研室积极组织部分语文骨干教师前往学习观摩。一天半的时间,满满的11节课,11种不同的教学风格,给老师们留下了很多启发、思考。让我们一同聆听老师们的学习心得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金锁小学 林秋萍</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新课标,我们的语文课堂该怎样紧扣新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观摩此次省级优质课评选为我注入了新的“活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是“静”。11节优质课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思维在“静”中悄然发生着。以往的课堂似乎都是倾向于热闹与高潮,太过于沉静通常不被认可。但热闹过后,会发现能够沉淀下来的东西好像并没有多少。11位老师在整堂课中设计出多样“静”的环节,让学生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索,深入到文本的深处,醉心于文字的魅力,涵养出美好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二是“备”。作为老师,要让学生真正的坐住,静下心,学得进,老师首先要是一个阅读者,思考者,研究者。所以在“教——学——评”前,老师要特别注重“备”。于漪老师曾说:“备课,必须一丝不苟,把教材吃透。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须先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当黄国才老师提到刘冰老师为了《京剧趣谈》这一课,读了不下10本关于京剧、戏剧的美学的书。这样的研究精神令我动容,令我敬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是“聚焦”。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是我们教师课堂教学的第一追求。在课堂中,老师应该把目光聚焦在学生的学习上,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答案背后的思维。像刘冰老师在学生问题的基础上进行鼓励,点拨让学生有浓浓的探求欲。我也在反思,在平时的课堂中,经常性地、真正地激发学生提出的问题,从而让他们努力地寻找证据,解决问题,再反思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引导者、促进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观摩活动让我在教学中“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于自己的教学我还需要不断地反复地学习—实践—反思,不断积累课堂教学经验,摸索出适应新课标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浔中中心小学 连艳芳</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我非常荣幸到泉州观摩省优质课评选活动,11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我从以下三点谈谈我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无限。一堂课40分钟,在时间上是有限的,但一堂好课,带给学生的收获应是无限的,不应该局限在一篇课文中,以本教本。无论是了解作者,或是落实课后作业,都是将一堂课延伸至课外的具体表现。作为教师,备好一堂课,也不可仅仅局限于课文本身,应跳出课文,看到课文的背后。刘冰老师为上好《京剧趣谈》,研读了不下十本与京剧有关的书,为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为当好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刘老师肯下苦功夫,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阅读者、思考者、研究者,着实深深地触动了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的内驱力,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学贵有疑”,听完这11节课,我感受到让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学生自觉生发的问题,会更加专注地在课堂中寻找问题的答案,11位老师在上课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关注学生们的思维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省普教室小学语文教研员黄国才老师点评时也提到,要关注学生答案背后的思维,关注学生的自我解释,这也体现了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评价。“设计‘少量、优质的作业’,并嵌套在教学过程中,以评促教,以评促学。”黄老师的这句话,真是恰当地点出了本次11节课的亮点,几位老师的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都很好地让评价贯穿始终,以评价促进教与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搭船的鸟》一课,老师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学生最感兴趣的动物,充分了解学情,并以此为据展开教学;课中作业一一观察记录表,让学生们学以致用,记录观察之得;课后继续让学生完成观察记录表,将课内延伸至课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观摩学习,让我有了比以往更多的思考和感悟,此次学习的所思所获一定会陪伴着我,助力我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中,不断成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五实验小学 林孟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幸聆听了本次省优质课比赛,听了11位老师的课,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她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与渊博的知识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高效的课堂,需要师生焕发生命的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点燃心灵的圣火,而在这些课堂中名师们的激情展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也要力求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努力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美丽转身!只有自己丰满了,强大了,解读文本才会越丰富、越深刻,提供给孩子的才会是精品,站在讲台上才有足够的自信与底气,才能激情澎湃。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龙浔中心小学 陈奕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一个接触语文教学第三年的新老师,能有机会去泉州观摩此次的省优质课评选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听课时我也忍不住连连感叹,不愧是省级的平台,每节课都有独到的精彩之处,都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授课教师的语言魅力让我佩服。11节优质课听下来,我最直观的感受便是,这些老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低年级老师在教学时注重对孩子们的注意力的把握,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中高年级老师语气和蔼亲切,并有许多启发性话语。每位老师的课堂语言都十分简练、不啰嗦,过渡语也非常巧妙,值得学习。刘冰老师的课让我印象尤其深刻,她及时且幽默的回应,不断促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即使学生答得文不对题,老师们也是用鼓励式的语言予以回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创新教学模式,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们在教学活动中的创新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过程,以生为本。如《爬山虎的脚》《搭船的鸟》的课堂,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自读感悟,领会到作者是如何进行观察,并配合作业设计,及时对学到方法进行运用及巩固。另外,许多节课都有小组讨论环节,真正起到了小组协作的作用,讨论后也给予机会,帮助学生大胆展示,并及时给予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重视积累和坚持的力量。刘冰老师执教的《京剧趣谈》一课,想必令许多老师都印象深刻。听黄国才老师评课时,我才知道刘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会提前做那么多功课,看那么多书。不仅做到了“三备”,更是备好了自己——让自己“沉浸式”地为上这节课做好准备。并且我相信,刘老师的“准备”不仅是在为了一节课而看的那十几本书上,更是在她平日养成的善于学习、善于积累、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中。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原来放在教学上也适用。反观自己,常常急于求成,可能因为短时间看不到效果就放弃在某方面的学习和积累。一以贯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才是成为“天才”的秘诀。这次观摩也激励我要静下心,重视积累,努力学习,静心沉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实小鹏祥分校 苏静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11位授课者不仅是生之师,亦是师之师。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生为本,以师做线。11位老师在课堂上各显神通,她们做学生手里的浆,带学生渡过《西门豹治邺》《京剧趣谈》《精卫填海》等河流。无需刻意组织课堂秩序,只需一个简单的语气词,一声叫好的喝彩,便领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是什么?”“为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层层深入,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不仅要会从文中找答案,还要会从答案中提取关键信息,并炼化成自己的语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的想象会跟课堂碰撞出精彩的火花。授课教师们充分引导孩子进行想象,例如:王慧敏老师在教学《夜宿山寺》时,让孩子们想象“危楼”,想象“天上人”甚至让孩子们当诗人,想象《晨观山寺》,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课堂主人翁意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有限课堂,做无限教学。教学不应局限于学会书本知识,更应学会迁移运用。《搭船的鸟》一课中,柳玲老师着力于引导孩子们学会细致留心地观察;《京剧趣谈》一课中,刘冰老师以“谈什么”“趣在哪儿”为线,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美学;《书戴嵩画牛》中,赖婉馨老师引导孩子们了解语言之艺术……课堂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策马扬鞭正当时,学无止境,不断提升,不断反思,今后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学知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七实验小学 曾宪场</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我有幸参加省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前后聆听了11位老师的课,我感觉很深,收获颇多。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一、每堂课课前氛围的创设,各位老师各显神通,根据课堂需要创设情境,形式多样,方法不一。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在教学过程中,各位老师所展现出来的深厚教学功底以及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尤其是教学评价的语言。在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这一方面是老师们都做得相当好。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老师们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自由畅谈,进取性很高。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我是带着学习的心态而来,今后将认真总结和反思,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学习,潜心钻研新课标,不断提升提升教学素养,提高教学能力,追求有效课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六实验小学 张雅萍</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7-18日,非常荣幸可以现场观摩福建省优质课评选活动,11节课精彩纷呈,让我享受了一场精神盛宴,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教师本身要有深度,不仅要深度解读文本,关注文本本身与作者背后的深意,还要不断学习和积淀相关方面的知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只有不断地研究和积淀,才能游刃有余,反过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就像刘冰老师的《京剧趣谈》,以简带繁,以有限带无限,整堂课不再仅限于感受京剧之美,而是唤醒学生对绘画、书法等天然的中国美学的感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要重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公开课中,为了将时间留给创新有亮点的地方,很多时候会忽略了语言文字教学,尤其是高年级。而此次优质课评比,多个课堂上都有预习检查反馈,有科学识字的痕迹,通过字理学习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字义,通过一个字认识一串字,一个词带出多个词。我想,正是有这些语言文字的积累作为基础,基础打扎实了,我们的学生才能懂得如何表达,用什么词表达,因此这在学习过程中依然是不可缺少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真正的求知欲,通过学生的回答,敏感捕捉学生回答背后的思维过程,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评价。反思自己平时教学,太急于牵着学生往想要的答案走了,而很少去思考学生背后的思维过程,敏感捕捉亮点给予肯定,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还需不断提高自己对语言的敏感度和评价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研途漫漫,道阻且长。今后我还需多阅读,多看优质课视频,向其他老师多学习,渐往语文教学深处漫溯,望有芳香蝶自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城东实验小学 陈仁梓</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非常荣幸能够在现场感受福建省优质课评比活动的氛围,因此,相比于观看网络视频,对整个活动的认识也会更真实、饱满一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谈谈场外的准备。怎么会谈及这个话题?那是因为同行的曾宪场老师的一句话触动了我——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一个选手,赛前挺着几个月的身孕,在无人的走廊上悉稿。我听后为之一震——这也太拼了吧。而且通过黄国才老师的介绍,2年才会见到这样一场省级盛宴。两年啊,有多少优秀、顶尖的老师为了能在这样的舞台上亮相,付出了多少鲜为人知的努力啊?是的,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拼搏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而来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不会有平白无故的优秀。努力奋斗,才能让自己有限的生命,活出无限的可能。教学上的造诣,亦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谈谈这些课。赛场上,选手们及背后的团队各显神通,那是自然——多样的识字方法、新鲜的情境创设、层次分明的环节设计,十八般武艺,雨露均沾。纵观这11节课,也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大部分老师都有作者意识。有这样的强调,才能让学生生发更多问题,比如:这个作者写爬山虎是这样,那他笔下的其他植物又是怎样的呢?其他名作家和他写的爬山虎一样吗?这样潜移默化之下,无形中给时下特别流行的整本书阅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再比如,识字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把字典搬上屏幕。这个原始而又实用的工具确实不应该遗忘。老师不一定随叫随到,但字典却可以克服这样的时空限制。课堂上的无形嵌入,无疑在提醒孩子们:有问题,可以找字典这个“无声的老师”!我们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我想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做人做事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是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班中心小学 张燕珊</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非常荣幸参与这场为时两天的福建小学语文优质课堂的评选活动。从各个选手的课堂当中,我收获了许多关于语文教学过程的新的体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对优质课堂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是对刘冰老师课堂把控的佩服,在第一次见面的课堂当中不仅对孩子们的回答给予恰到好处的点评,还调动课堂积极性,而学生也是沉浸在教师的课堂当中真正的教者引导下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是对王慧敏老师跨学科融合课堂的思考,在古诗的学习当中融入了美术,音乐等学科内容,让学生从诗句当中读出诗的美,画出诗的美,听出诗的韵律。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情感体会更深入把语文学科的教学不单单只是教更有学生的学而这种学是主动的。更在跨学科的融合当中自然的生成与学习。还从其他的老师身上看到了对多元作业的思考,如何进行作业设计?设计有选择性的作业,设计表格式的作业,设计具有创意想象的作业,更把作业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展现作业的多元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这11位老师的课堂从大方向来说。都离不开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以文化人,用课文内容来育人,用课堂教学来启发。都离不开课程标准以人为本,课堂环节设置,课堂作业布置都离不开学生学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对自身课堂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应多加强学习,进步思想,与时俱进。多思考课堂环节的设置如何做到让学生,敢思考,会思考,勤思考。如何在课堂中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让教师的角色充分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过程。环节的设置怎样富有创意,怎样让学生融入语文课堂情境当中,这些都需要作为教师的我进行精心的设计,更应了解到我们的语文课堂离不开育人,语文课堂也离不开教学评的活动,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如何把控这些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水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阳光小学 曾婵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月17至18日,我有幸聆听了2023年福建省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获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这次活动,我理解和明白了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真实、扎实和朴实;同时也对“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和高效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赛课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多才多艺也深深打动了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对新课标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本次活动,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持久发展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对课堂教学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本次听课活动中,我认真聆听了11位教师的示范课例。几位教师都能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人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反思自己的课堂,今后还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大胆实践,构建一个灵活开放与生成的语文课堂,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