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p><p class="ql-block">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p><p class="ql-block"> 在这流光溢彩的金秋,我们在华东师大与“美”相遇。学习是美好的,收获也是美好的。教授们渊博的学识、学员们踏实的学风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恰如李清照词中所描绘的桂花,色淡香浓,馥郁芬芳!</p> <p class="ql-block"> 上午,华东师大教育学部教管系刘竑波老师为我们授课,她授课的主题是《多元期待 多维评价》。</p><p class="ql-block"> 她提前给了我们一些与多元智能有关的资料,让我们初步了解什么是多元智能,以及多元智能理念的产生、发展和影响。</p> <p class="ql-block"> 授课时她从当前这一代孩子缺乏动手能力、社会生存能力谈起,引出了“我们的教学为谁赋能?赋什么能?”的问题。接着,她借助于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及其团队在 1983 年创建的心理学——智能研究成果,和我们聊了教学与教师教育的“道”与“术”。最后,刘老师还特别强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利用许多视频和案例告诉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发展学生智能。确实,多元智能让我们打开心胸,看到了儿童更多成才的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还在授课时向我们推荐了许多适用的书籍和网站。</p> <p class="ql-block"> 她前沿的思想,渊博的学识,犀利的语言,收获了一大批粉丝。下课后学员们热情地与老师交流,纷纷与老师合影留念,去食堂的路上也舍不得放过与老师讨论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下午,由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的依兰老师为我们授课,她授课的主题是《培训者的工具箱》,她从 4 个方面为我们提升培训能力。</p> <p class="ql-block"> 首先,她通过课前问卷调研对我们的研修问题进行了诊断和分析;然后,她又通过《培训者培训能力自测》对我们的培训能力进行诊断和分析;接着,下发了一份有不同学习模型的任务单,让我们先自学、交流,六个小组再分别派代表进行阐述;最后,依兰老师给我们讲了培训能力提升的密钥—道术器用,她不仅给了我们实用性很强的教师研修活动评价表,还让各小组进行了实操与反思。</p> <p class="ql-block"> 依兰老师巧用任务驱动,让学员们进行了沉浸式的体验,学员们在交流、碰撞中实现能力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课后,是第五组两位老师的复盘。</p><p class="ql-block"> 黄冈麻城实验二小的肖芳兰老师对上午的学习进行复盘,她说:“新时代的教育评价应该是多维的,而不是单一的,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多花心力,发现每位孩子的天赋所在,并加以培养,让每个孩子因为我们而更加出彩。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手中去发光发热。”</p> <p class="ql-block"> 襄阳教科院的王中亚老师用三个词对学习进行了盘点。“第一个词:甘心情愿,我们来培训一定要有甘心情愿的态度,回去之后要甘心情愿地把我们的所学用到自己的工作中;第二个词:力所能及,做自己能做的,能影响一个孩子是一个孩子,能影响一个老师是一个老师;第三,鹏程万里,希望在座的老师都能把我们的所学用好用到位,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鹏程万里。”</p> <p class="ql-block"> 日落跌入昭昭星野,人间忽晚,山河已秋。</p><p class="ql-block"> 明天就要分别,将王中亚老师的诗安放在此,以作慰藉。</p><p class="ql-block"> 北风吹异客,</p><p class="ql-block"> 河畔唱离歌。</p><p class="ql-block"> 一别千里后,</p><p class="ql-block"> 辞怀楚天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