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雪剪纸艺术

野雪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野雪的剪紙藝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剪纸被冠名以艺术这个概念是近几十年的事。这是从西方引进的一个美学术语。其实在民间,剪纸只不过是老百姓在闲暇节日之时,装饰门窗和自身消遣的一种方法而已。有时候也采用到祭祀和巫术当中。剪纸随着地域和自然环境以及文化的不同而风格各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的人民,大都居住在依山挖掘的窑洞里。洞口只有一个半圆的窗子,窗子上糊上麻纸,遮风雨,避寒暑。窗子是唯一的采光处。老百姓为了增加一点喜庆,好看,就用红绿色的彩纸,用剪布的剪子剪一些花鸟、树木、人和动物的样子,贴在窗子上。光从窗子上透进来,变得五光十色,特别好看。</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我曾经在山西吕梁山下軍渡古鎮黄河岸边的一个村子里,访问过一位八十岁的老人。她孤身一人,窑洞也很简陋,可她的窗子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剪纸。我被她好看的剪纸吸引,便走进了窑洞。他盘腿坐在炕上,正在剪一大张红色的剪纸。我和她聊起了天,我问她:“您这麽大岁数了还剪这些干什麽?”她说:“人老了,睡不着,就起来剪一些花花鸟鸟打发日子。”她打开了一本老杂志,给我看她剪得许多各式各样的剪纸。她还说:有时候村里的年轻女子也都找她要剪纸样子。在农村,女人们把剪纸的样子放在布上或鞋底上,放在油灯上用油烟熏,把图样拷贝在上面,再绣出好看的花。这样,剪纸的作用也扩大了。八十岁老人的朴素观点,也说明了艺术的某种作用是“打发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小的时候,经常看奶奶、妈妈和其他女人们,坐在炕上围成一圈,用剪刀剪各种图样,我也打小学大人的样子剪上几张随手又撕掉。还互相交流,有说有笑。他们一整天边聊天边剪纸,一看太阳落山了,就各自散了,回家给男人们做饭去了。所以,我们小的时候穿的、戴的、玩的都是用剪纸的图形衍生出来的各种布贴、刺绣等等的装饰品。直到今天,我的家乡在过年的时候,家家窗子上贴满了剪纸。</p><p class="ql-block">剪纸是老百姓借此自然宣泄、抒发情感的精神方法。她们把自己的愿望和苦难用这种朴素的方法展现出来。她们并不希望他人的赞美和评价,也更谈不上交易。所以它的质朴和美丽永远打动着人们的心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剪纸是起源于八十年代末,在西安美院读书期间。那时候,可能是精力旺盛,除画画外,我经常用手撕纸,撕出各式各样的面具。正在西安美院读研究生的童立云先生看到了,他很是鼓励。他当时就建议我多剪一些可以出一本书。从此,我就更有信心了。有时候和朋友聊天也信手剪几张。渐渐剪纸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了,也成了我得另一个乐趣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剪纸真正给人们展示是1996年在位于前门大街的“马利朗餐厅”艺术墙上。现在我的剪纸都夹在了一本美术杂志,近幾十年过去了,在一次搬家时,我无意打开,才看到了它的光彩,也勾起了我无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1989年在西安美院我的宿舍剪刻剪纸。</p> <p class="ql-block">2023年在希腊Min艺术中心剪纸。</p> <p class="ql-block">《中国中小学美术》杂志1996年版发表我的剪纸和文章。</p> <p class="ql-block">以上为88年89年剪纸作品。</p> <p class="ql-block">近几年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