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你的QQ号吗?QQ是我们80后使用网络的印记,快到不惑之年的我,提起QQ,内心竟闪过一丝悸动,因为那是我青春的印记啊。</p><p class="ql-block"> 时代飞速发展。犹记得家里买上第一台电视机时是我念初二那年,在我对它的喜爱还正浓郁时,电脑悄然上市。高中住校时期,在同学的启蒙带领下,我认识了电脑并近距离接触了它,还拥有了当时风谜校园的个人专属QQ号。那串号码啊,至今仍倒背如流,它成为了我们那一代人友情维稳的桥梁,也是我们那一代人课余生活的乐趣,我们在网络上宣泄情感,插空又浏览世界,享受着足不出户感知外界的快乐。那时,网络的天是明媚的天!</p><p class="ql-block"> 后来,当电脑像电视机般成为每家每户的常用电器时,它的弊端也随之暴露。电脑织就的那张巨大的隐形的互联网,因撒网面积广,上至耄耋之士,下至学前幼儿,无不被这张网牵制着。众人受益的同时也暴露了过多个人信息,而信息的泄露给了吃瓜之士空隙以肆意探讨他人,给了不怀好意者空隙以不明真相随意污蔑他人,给了不法分子空隙以获取不义之财!网民们声誉被损,钱财被骗,甚者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网络的天成了灰暗的天!</p><p class="ql-block"> 犹记得三年前的那个暑假,刚陪同本班孩子参加完六年级统考的我,正欲在家中安排即将到来的暑假生活,突然接到了校长的电话。原来是班上的周同学,在偷玩父母手机时因点开了他人发来的不知源头的“红包”而失足,为了获取红包金额一步步踏入陷阱,泄露了父母个人信息,后又被诈骗者谎称其父母已涉嫌犯案,惊慌不已的他害怕受到父母的责骂,顺着诈骗者套路利用父母手机下载贷款软件,被诈骗近三万元,那是他父母在菜市场杀鱼卖鱼所得的汗水之薪啊。</p><p class="ql-block"> 我一度将此事归咎于是我教育上的疏忽,内心愧疚不已。那个暑假,全国诈骗案例似星星点点,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 九月开学后,防诈骗紧跟步伐,在教师群体的带领下,先以小手牵大手的形式督促家长们人人下载“国家反诈骗app”,给手机上一道防护锁。再开展各种形式的防诈骗教育,“防诈骗”三字成了班会课、教室文化布置、学生手抄报、校园放学后铃声提醒、周末班级群安全提醒等重要内容之一,且是炒冷饭般地不时重复着。这期间,虽也仍从网络上看过被诈骗的案子,好在,“周同学”成了我身边第一个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被诈骗过的人,希望记录不被打破!</p><p class="ql-block"> 请绷紧神经,在触碰互联网这张“大网”时,不随意泄露身份信息,不贪小便宜,不着急转账,不办看似优惠的贷款,警惕网购陷阱,谨慎网络交友!面对网络请谨言慎行!别被这张“大网”的粘液粘去了你的声誉,粘走了你的钱财!</p><p class="ql-block"> 也想告知那群躲在网络背后的操纵者,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请还网络一片明媚的天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