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walk in 榕城:地铁能到的古村落(3)——林浦

霜叶红

<p class="ql-block">地铁带着人们穿越时空到古村落,链接起现代与古代,这恐怕是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有的特色吧!</p> <p class="ql-block">林姓在福州是大姓,素有“陈林半天下”之说。哈!娘家的“老祖宗”确实厉害👍,“两朝宠命,累世翰林”、“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但我更好奇的是,这座明嘉靖年间皇帝赐建的“尚书里”,在动乱年代是如何幸存下来的?又是何时开始被重视、被保护、被修复?林浦古村的林氏往上追溯,是否属于“闽林晋安世系”?晋安世系开创了林姓在东南沿海一带发展的历史,成为闽省林姓最大的支系,堪称林氏第一旺族。</p><p class="ql-block">明世宗朱厚璁专门为其写诗:“林姓富贵胜中华,三状四眼六探花。五会七解八宰府,九尚十世作行家。进士三百金腰带,举人一千帽乌纱。”林浦村的林氏子孙如今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仓山区政府还是蛮重视古村落的保护,古村落的肌理都还完整地保留着。除了村口立着的“尚书里”古石牌坊外,不远处还有古树、古桥、古碑(尽管曾被砍断)、古厝。过桥后村里更有古祠堂、古家庙、古断桥……,比梁厝古村落内容更丰富。</p> <p class="ql-block">村里随处可见古厝门口墙上挂着此类牌子。详细写明了该古厝的建筑年代、建筑风格、样式、用材等等,还具体写明保护单位、安全责任人等。从中看到了区政府在文物保护上的用心,确确实实在为后人、为后代做事。尽管目前尚无力修复所有古厝,有的亦难判断其修复的价值,但不少古厝中还有人住着,标识保护至少能减少人为的破坏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立于明代的木牌坊,因村里出了18个进士、为纪念此殊荣而建。1985年重新上漆。最前面的照片中有关于木牌坊的更多说明。</p> <p class="ql-block">碰到一对戏迷在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前摆拍。</p> <p class="ql-block">我想象力有限,怎么也搭建不起这建于南宋的残桥之全身。作为市级文物保护,能否进一步满足一下人们的这点好奇心?</p> <p class="ql-block">读完这段文字,你就能知道泰山宫的来历及其建筑布局和风格,理解为什么向老人们问路时他们那油然而生的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林浦古村的文化底蕴厚重,你若想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不妨到此细看细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