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故宫

果华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南京故宫是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的皇宫,又称明故宫,旧称紫禁城,皇城面积6.53平方千米,宫城面积1.16平方千米,是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南京故宫作为中国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是遵循礼制秩序的典范,其建筑形制为北京故宫所继承,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明清官式建筑的母本。</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南京故宫始建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基本完工,前后历时二十六年,布局依《周礼·考工记》中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为原则。皇城周长10.23千米,宫城周长3.45千米,洪武门至承天门两侧为中央官署区,承天门至午门两侧为太庙、社稷坛;前朝以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为核心,东有文华殿、文楼,西有武英殿、武楼;后廷以乾清宫、坤宁宫为核心,东有春和宫,西有柔仪殿、奉先殿、大善殿、九五飞龙殿、西宫,两侧为东西六宫。</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南京故宫开创了皇宫自南而北中轴线与全城轴线重合的模式,这种宫、城轴线合一的模式,既是南京特殊的地理条件使然,也是遵循礼制、呼应天象、顺应自然建设的杰作。整体布局、建筑形制都成为后来明中都和北京城的设计蓝本,并深远的影响了中国明代王府、韩国首尔景福宫、越南顺化紫禁城、琉球国首里城等宫殿建筑的布局与形制。其建筑风格、装饰风格作为中国明清官式建筑的母版,影响至今。</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1956年10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明故宫遗址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明故宫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简称“二史馆”,是负责收集管理民国时期中央机构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与负责收集管理明清两朝及以前各朝代中央机构形成档案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相对。建成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原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1951年2月命名为南京史料整理处,隶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1964年改隶中国国家档案局,并易现名,集中保管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各个中央政权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档案。</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紧挨着南京第二档案馆西侧的河是玉带河东侧为第六十研究所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西侧为江苏省会议中心、钟山宾馆、黄埔花园小区和黄埔路小区,最终由南向北汇入玉带河北段;东段起于中山东路,西侧为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旧址、清溪花园等,最终由南向北同样汇入玉带河北段。</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