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岁月,难忘的乡情!

德占

<p class="ql-block">长篇回忆录,(一)朴实的文字收集图片</p> <p class="ql-block">回首60一70年代,故乡的20年辉煌岁月!故乡一髙阳村(髙坪)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石苍公社(乡)是一个偏辟的地方。髙山峻岭。山上资源丰富,世代村民的生活以农田,旱地,付业靠杉竹林为主。交通不便,出售物资靠肩挑到仙游城,永泰县梧桐镇去交易。村民的生活艰辛,苦不堪言。</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从一九六零年人民公社成立了。实行统收统付的政策,伶近两个村(大队)霞湖,老山,由髙阳统辖。61年党的体制下放,食堂解散。以生产队为核心,个人可以开荒扩种。农田由集体耕作,旱地菜园按人口分配。群众的生活有了改善,可以填饱肚子…</p> <p class="ql-block">由于人民公社成立后,髙阳(高坪)的学校建于一九五九年。校址建在温氏宗祠左侧,办公楼靠祠堂这边左边连椄5间敎室,办公楼下层是寄宿生宿舍。当时高阳学校造型没计标准的操场。是全公社有名学校,当时霞湖,老山两个大队学生。四年级以上都要到髙阳学校就学,那时寄宿生有60多人。全校学生人数I80多人,63年授予髙阳完全小学!髙阳大队部(戏院)建于六零年,院内可以容纳一千多人看戏。戏院主体设计是全社(乡)数一数二的戏院,注:那个年代没有照片,无法显示原貌!</p> <p class="ql-block">宗祠左侧就是髙阳(高坪)学校,操场,一九八四年办公楼,敎室全部拆毁了,那时没有照片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張旧照片是六七年髙阳小学少先队员3年级以上学生,在永泰梧桐溪滩夜营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一九五九年,为了方便石苍公社后片三个大队的社员生活所需要的医疗,供销。因为没场所,政府决定把医疗站设在祠堂厅右侧一间正房里。中医邱玉波,西医名郎茹,后来搬迁到大队部下楼就珍。髙阳最早供销部设在青兜(下厝)村温成剑楼上营业。店员温元袍,后来也搬到祠堂厅里营业。当时霞湖村,老山村的社员都要来高坪供销部买东西。</p> <p class="ql-block">↑最早的供销部就设在,这间无瓦片盖毛竹片的楼上营业。</p> <p class="ql-block">对面高坪大队(戏院遗址)</p> <p class="ql-block">对面是仑兜众厅遗址,旁边还留下一栋楼房。外面是下厝,(总称仓兜下厝)</p> <p class="ql-block">隔头山自然村</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零年农历十一月,因为山髙储水量少。船厝寨生产队对面一片农田缺水,大队决定在鲤湖垅建筑一个水库。当时在支部的带领下,社员们白天大干。晚上还点起气灯,昼夜加班。在群众的辛勤努力下,一个月就完工解决了灌溉农田的需要!真是大快人心!也是社员们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这是船厝寨(新厝寨)顶厝原貌七九年留影</p> <p class="ql-block">自人民公社以来,髙阳大队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是温步登担任,文书动清,大队长清产,林业社长清銮。那时候髙阳开始开山造林,地址在栖种山。造林项目,杉木,建柏。松柏,茶籽山(炸油茶籽)。据统计共造面积2060多亩,其中青年林60亩。后来茶籽山分给各个生产队所有。杉林方面分配各队管理,归大队收入。</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一年,髙阳支委讨论组织一支由12人,风华正茂个个都是美貌如花的姑娘一一12姐妹(耕产队)队长温森茂。她们长住栖种自然村,温森茂家里。以方便管理2千多亩山林(锄草)再造林。每当十二姐妹出工时。她们身穿青一色服装,头上带着同款斗笠。干活时一字型排开多么好看。那个年代,髙阳大队被评为仙游全县的典型劳动模范!(标兵)县领导亲自到实地参观并拍摄图片。当时还在城关最繁华的街道,西门兜的宣传栏里贴上十二姐妹干活图片。六五年本人去城关还看到十二姐妹的照片,后来她们每人找的对象都是出社会有工作的。(复员军人)那个年代退伍军人是很青香!有分配工作。当时县领导高度评价石苍公社,有三个大队支部书记最优秀,有能力的。髙阳大队排第一,其次老山,三潭头大队。他们为人民群众做出许多贡献!受到群众的信任,也是全社干群学习的好模样!</p> <p class="ql-block">队长</p> <p class="ql-block">十二姐妹干活</p> <p class="ql-block">在战争年代,髙阳群众为了配合地下党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多次扫荡,先后有20多人牺牲。高阳人民为福建省委地下革命根据地作贡献!所以高阳授予革命老区!解放后党对老区人民的关怀,县府每年冬季都派仙游县鲤声剧团到高坪演戏三天三夜(古装剧)以慰问革命老区人民!</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七年,也就是文革第二年。是学生复课闹革命同时,县,公社党委决定全社师生代表,干群代表贫农代表,要在髙坪召开“学用会"会议主题为“忆苦思甜"。各大队出席代表人数共1200多人,午饭安排在各个自然村户下就餐。先吃野菜,猴子头,后吃猪肉饭。“旧社会于新社会生活对比”,学用会主要回顾。一九四四年,国民党军队配合福建省保安司令率兵进剿。闽中抓人,抡,烧,杀三光政策。髙阳一夜之间烧毁民房400多间,等多种手段,人民生活处在水深火热的日子里。解放后在党的优越政策领导下,人民生活提高。为教育下一代人!</p> <p class="ql-block">走进七十年代,生活在山区离县城遥远没有电照明。一九七四年高坪三个自然村,要在高苍村坑尾自建一个水电站。工程艰巨,铸铁水管,电机,水泥等材料都要去20多公里一一石苍公社那边去运回来。没公路用肩膀抬回来安装,这个工程是高坪有史以来最艰巨工程。在众人的努力下七五年完工发电了,终于解脱了煤油灯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二)提笔心酸下笔愁,原貌难觅满腹优。故乡不见儿时伴,唯有乡音共暮秋。阔别43年今日归,遥望故园泪水垂。满目荒凉随处见,再无笑声迎人回。</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七年,因为高坪学校的校舍拥挤。大队支委决定在学校原办公楼旁边再盖一栋楼房,解决了师生的住宿。当时操场一对篮球架烂坏了,温兆校老师叫我重新再做一对换上。这是最后一次做新的球架了…</p> <p class="ql-block">同年高阳下片,洧潭村为了方便底年级学生上课。也盖一所学校现在还完美无损,现已物是人非…</p> <p class="ql-block">前这张照片83年师生留影</p> <p class="ql-block">现在国庆节师生聚会留影</p> <p class="ql-block">洧潭自然村</p> <p class="ql-block">这座杉木搭建的桥梁建于一九七一年,是青潭溪,美溪仔柴桥。在七四年被一次洪水冲毁再也不见…</p> <p class="ql-block">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一九八一年正月十六日 凌晨髙坪天空上,一群鸿雁在空中一直地徘徊。好像依依不舍地看着自己的巢穴,边飞边回首。后来向闽西方向飞去,再也不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为了生活的无奈未来的向往,就在一九八一年和八二年两年之间相继搬迁异地。一个千年的古老村庄现已荒废,甚至连老房子都不见了…尽管怎么样,当年故乡20年的辉煌岁月!也是高阳人骄傲!对于高坪人来讲。不管迁移到那里,在心底里都是忘不掉故乡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一行深浅的儿时足迹,每个回来寻找故乡足迹的高阳人。回首过去发现一串串深浅足迹,无论当年有多少快乐,伤心,如今有多少惋惜或悲伤。都是烙在心底已成永远的回忆!无时无刻都在脑海里回荡…</p> <p class="ql-block">髙坪的母校,大队戏院,这两个机构都在八四年全部拆毁了。鸟巢没了乌都飞走了,这两个机构都是高坪人几十年心血!毁于一旦让人心痛!它们好像父母一样那么慈祥,那么温暖的感觉!要想再见就在梦里…</p> <p class="ql-block">对面髙阳大队部遗址</p> <p class="ql-block">注:这篇回忆录是真正的回忆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甚至本人有经历过。不过在那个年代没有留下照片,就是如有时间差错还望师友在评论区明示!谢谢!</p> <p class="ql-block">2023,10,18。写于威海羊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