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记者旁白】</p><p class="ql-block"> 沙田军歌震天响,第一军规定乾坤。毛洚东两下桂东,已成永久传奇。他第一次来桂东,就震惊了世界。</p><p class="ql-block">央媒两名记者来到沙田采访。他们来寻找军歌发源地。</p><p class="ql-block"> 军歌响起一一</p><p class="ql-block">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p><p class="ql-block">三大纪律八项要注意……</p><p class="ql-block">【字幕】</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大革命失败后,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有两个根本性问题,就是要不要坚持革命?如何坚持革命?</p><p class="ql-block"> 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国民党的屠杀政策所吓倒。毛泽东在参加了“八七”会议后,放弃留在中央工作的机会,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到湘鄂赣粤边四省领导秋收起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记者旁白】在毛泽东领导下,秋收起义爆发了。工农革命军指战员们高喊着“暴动!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暴动!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高举镰刀、斧头、五星旗,分别向萍乡、醴陵、平江、浏阳猛攻,吓得长沙的大豪绅地主纷纷跑到乡下去。但是由于敌强我弱,加之起义军缺乏作战经验,几仗打下来,部队受到很大损失。部队何去何从?生死存亡之际,毛泽东决定去井冈山当红色的“山大王″。【用唱词高度概括一下即可】</span></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字幕】</p><p class="ql-block"> 湘赣边秋收起义之后的湖南桂东沙田。</p><p class="ql-block">【人物】毛委员 湘赣边游击队长陈奇 红军若干 老百姓若干</p><p class="ql-block"> 陈奇出现在沙田戏台。他正在书写一幅对联:</p><p class="ql-block"> 旧的打它个落花流水</p><p class="ql-block"> 新的建设得灿烂光明</p><p class="ql-block">【记者旁白】沙田戏台位于桂东沙田万寿宫门前的圩坪上。台柱上有副对联“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新社会建设灿烂光明”。事实上,这副对联背后还有一段特殊历史。</p><p class="ql-block"> 【字幕】1928年3月31日,老百姓听到毛泽东率部来桂东策应湘南起义,浩浩荡荡的队伍开进了沙田。</p><p class="ql-block"> 消息传开后,老百姓奔走相告,大家都想来看个究竟,</p><p class="ql-block"> 恰逢这天赶圩的人特别多。圩坪里有个戏台,毛泽东决定利用赶圩的机会登台讲演,向群众宣传工农革命军为工农谋利益的革命宗旨,号召劳苦大众起来打土豪分田地。</p><p class="ql-block"> 早饭前,毛泽东带领陈奇等几个营、连干部到戏台上来看如何布置讲台,当他看到戏台两边各立着一根油漆的柱子时,便对陈奇说:“两边柱子上要是贴幅对联就好了,你是个秀才,看写什么好?”</p><p class="ql-block"> 陈奇来回踱步,豁然高兴地说:“有了,上联是‘旧的打它个落花流水’;下联是‘新的建设得灿烂光明!”’</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听后说:“好!不愧是个秀才,对仗工稳,气势不错!不过,依余之见,‘旧的’改为‘旧世界’,‘新的’改为‘新社会’更贴切。”</p><p class="ql-block"> 大家齐赞改得好,陈奇于是就这样改写:</p><p class="ql-block">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p><p class="ql-block"> 新社会建设灿烂光明。</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即1928年1月至4月,朱德、陈毅、王尔琢等人领导了湘南暴动,建立了十个县的红色政权,部队也扩大到了1万多人。湘南暴动强烈地震撼了反动当局。4月中旬,国民党调集大军围攻,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朱德、陈毅等人率部向井冈山靠拢。在毛泽东的接应下,于4月下旬来到了井冈山地区的砻市。毛泽东和朱德握手。这是朱毛首次会师。</p><p class="ql-block"> 这历史性的一握,握出了威震全国的“朱毛红军”。</p><p class="ql-block"> 在此,正式成立的红四军整编为三个师九个团,朱德兼第十师师长,毛泽东代理第十一师师长,陈毅任第十二师师长。全军有一万多人。红军的声势和实力都大大增强了。毛泽东与朱德会师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革命人民看到了希望。</p><p class="ql-block"> 1928年3月28日,毛泽东应湘南特委要求,亲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策应湘南起义。</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率队经炎陵县中村、双奎进入桂东四都。往沙田进发时,在大岭坳击溃县挨户团。</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沙田万寿宫召开工农革命军第一团负责人会议,他指出: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就要把桂东拿到手,把桂东作为井冈山根据地的一个前哨。</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趁沙田逢墟, 工农革命军在此召开群众大会,毛泽东登上沙田戏台,发表演说,号召农民反对压迫,打土豪,分田地。</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桂东沙田万寿宫召开工农兵代表会,成立桂东县工农兵政府,同时成立中共桂东县委。</p><p class="ql-block"> 应代表们要求,毛泽东决定将工农革命军第三营的党代表陈奇留下,任工农兵政府主席和中共桂东县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此后全县相继成立19个工农兵政府,组织乡赤卫队,插牌分田运动轰轰烈烈。</p><p class="ql-block">毛泽东正式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向井冈山进发。</p><p class="ql-block"> 当时正是红薯收获的季节,行军路上的战士们又累又饿,有人看见红薯,扒出来就吃,有红军在百姓家门口洗露澡。有的还在街上抢东西吃,到饭店吃白饭不付钱。老乡对此颇有意见。针对部队出现的新问题,毛泽东制定了“三大纪律”。</p><p class="ql-block"> 军事科学研究院军史专家翟清华说:毛泽东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当即给部队规定,“不准拿老百姓的一个红薯”。部队占了茶陵县城以后,有的军官把打土豪所得到的银元和黄金首饰占为己有,毛泽东知道了,又给部队规定了一条纪律,“打土豪要归公”。</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1928年3月30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从井冈山初到沙田,准备接应湘南起义部队,并迎还桂东的红军大队。但往日繁华的镇上却空寂无人。</p><p class="ql-block"> 原来,曾深受兵匪之害的老百姓,误信反动派污蔑工农革命军“见屋就烧、见人就杀、见物就抢”的谣言,纷纷躲进山里。</p><p class="ql-block"> 在万寿宫一间简朴小厢房里,毛泽东夜不能寐。刚创建不久的工农革命军像碗“大杂烩”,有不少不良习气。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军队,必须与旧军队区别开来!</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反复思考,捻亮油灯,奋笔疾书写下——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沙田来了一支兵,说话和气讲公平,世上哪种军队好,要数工农革命军。”一首人们争相传颂的民谣,至今仍让我们强烈感受到当年的豪迈与激情。</p><p class="ql-block"> 在桂东县城红军路上的“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陈列着的一床棉絮、一床毯子,这就是当年工农革命军送给沙田南边村贫苦农民郭大洪的棉絮、毯子。在村民郭国齐的家中,他向我们讲述了几块门板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1928年,工农革命军来到沙田的时候,10多名战士就住在他家的老屋门外屋檐下,睡在铺了一点稻草的地上或是借来的门板上。郭国齐的爷爷告诉他,每天借来睡觉的门板,战士们第二天都会重新上进门框,稻草也扎起来放回原处。小郭说:“战士们离开时,还给我们家留下一床棉被、一条毛毯,我就是裹着这条毛毯出生的。” </p><p class="ql-block"> 1928年4月,毛泽东在桂东的沙田,他又规定了一条纪律,是“一切行动听指挥”。</p><p class="ql-block"> “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三大纪律奠定了中国工农红军统一纪律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1928年4月3日,这是个后来震惊世界的日子。毛泽东在湖南省桂东县的沙田村正式向部队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p><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指出:“只有如此,才能抑止党走向非无产阶级的道路。消灭机会主义分子,洗刷不斗争的腐化分子,只有如此,才能集中革命先进分子的力量团集在党的周围,使党壁堡森严、步伐整齐地成为强健的斗争组织,只有如此,才能增加无产阶级的领导力量。”(这是1928年10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二大上说的。)</p><p class="ql-block"> 在沙田,毛泽东还将桂东赤卫队改编为湘赣边区游击队,陈奇任兼大队长,该游击队于1930年秋编入红军某部。</p><p class="ql-block"> 4月6日,毛泽东亲自指挥工农革命军和湘赣边区游击队,在沙田寒岭界击溃汝城地主武装何其朗部的阻击,顺利向汝城进发。</p><p class="ql-block"> 这是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以后,第一个大胜仗。毛主席率部进入汝城后,直接担负宜章起义军后卫,掩护湘南起义余部撤向赣南。</p><p class="ql-block"> 返回江西宁冈,同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分直属部队会合。在砻市广场举行会师大会,正式宣布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建立,后改称红四军。</p><p class="ql-block"> 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改编为第28团;湘南宜章农军,改编为第29团。接着在宁冈召开了中共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上选举产生了第四军军委,毛泽东任书记。</p><p class="ql-block"> 井冈山会师将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的精英汇集在一起,组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椐地最坚强有力的红军主力部队,这是中国建军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 震惊中外的《军歌》诞生的重大意义</p><p class="ql-block"> 一年即1929年后,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部队的实践经验,毛泽东又将三大纪律改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六项注意也逐步修改补充为八项注意。红军老战士张星点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红军的一部“宪法”。</p><p class="ql-block"> 就是管你的行动,管每一个官兵的行动,每一个官兵都不敢违反这个纪律。不管走到哪里,老百姓的反映就是说,这个军队和国民党完全不一样,这个军队是一个文明的军队,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军队。</p><p class="ql-block"> 为方便战士们牢记军纪条文,1935年10月,红15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程坦与时任宣传科科长刘华清商量,最终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填入鄂豫皖苏区流行的民歌《土地革命已经成功了》的曲调,并模仿九字一句的写法,将纪律条文改编成朗朗上口的九字节歌词。</p><p class="ql-block"> 由于歌词好记,旋律明快,这支严明纪律的军歌很快就在部队中传唱开来,成为人民军队胜利之师、文明之师的生动写照,人民军队的好作风也随着清脆嘹亮的歌声代代相传,历久弥新。</p><p class="ql-block"> 《军歌》的诞生不仅是人民军队致胜的法宝,也是保护人民为人民打天下的铁律。毛泽东的军队,为何能战胜一切敌人,就是因为他们有铁律,一切为人民谋幸福。代表人民就能胜利,这一说法,其实来自毛泽东原话。</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好友询问毛泽东胜利的奥秘,毛泽东说,因为我们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由于以往所有的胜利者都将成功归于自己或天命,而毛泽东颠覆了历史。</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这虽然是正确答案之一,不过我们得承认,能理解这一层面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如果没有铁的纪律,这支军队还能代表人民吗?对比蒋军,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八</p><p class="ql-block"> 军欹精神,闪耀光芒,永照千秋</p><p class="ql-block"> 沙田当地还有一幅画在墙上的工农革命军军旗画,被沙田镇“文明旅店”的郭力君老人一家几代人守护80多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军旗画画幅约1.2平方米,黑色笔迹,简笔画成,上面题写“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政治部”字样。为了保护这幅军旗画,郭力君老人一家把房间做了改造,在军旗画的墙上贴满了年画,旁边架起床铺,挂上蚊帐,并砌出一个小房间,把军旗画掩藏起来。</p><p class="ql-block"> 军爱民、民拥军,这是怎样的鱼水深情!如今,军旗画的墙皮被整体切割下来,由文物部门珍藏,成为当年浓浓鱼水情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革命战争时期,桂东人民牢记军规,高唱军歌,前仆后继,投身革命斗争,有3000多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p><p class="ql-block"> 在桂东这片红土地上,成长了如红十五军军政委陈奇烈士,党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长邓力群,还有从沙田龙头起义的郭名善,担任了桂东县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桂东县人民政府县长、县委书记等等一代英才。</p><p class="ql-block"> 如今放眼桂东,红色土地正加快绿色崛起,全力建设“红色桂东、美丽桂东、开放桂东、幸福桂东”,不仅连续16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县”,现代农业、生态工业、全域旅游等更是日新月异。踏着时代的节拍,“军歌精神”正放出更耀眼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