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禁区”的绿色动脉: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方舟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命禁区”的绿色动脉: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月新疆印象之十三</div> 19日,我们此次新疆行即将结束前,一位朋友说有的小遗憾,没有去沙漠里看一看,走一走。饶总说:不会遗憾,我们今天就会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上行驶一段,可以看一看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br>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处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中心,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约400千米,整体面积达33万多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占新疆总面积的近20%,平均年降水约50毫米,最低仅有数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以及剧烈的风沙活动严重影响着区域内生态环境,塔克拉玛干沙漠也被称为“死亡之海”“生命禁区”。<br> 塔克拉玛干沙漠除了沙漠,还是沙漠。在这片寸草不生的土地上,有的只是漫天的风沙。千百年前,络绎不绝的商队开辟了沙漠中的丝绸之路。千百年后的今天,平整宽阔的沙漠公路成为了穿越“死亡之海”的生命线。<br> 在这片沙漠腹地蕴藏着海量的油气资源。30多年来,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在这里发现了克拉2、迪那2、哈得、塔中等32个大中型油气田,年油气产量当量达3182余万吨。为方便油气勘探、开发和运输等,1995年9月,轮台至民丰的首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通车。此后,“绿色动脉”在沙漠中延伸,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已建成六条沙漠公路,总里程达1770公里,“死亡之海”里公路已经连接成网,见证着人类技术在挑战自然中的坚韧与智慧。<br> 驾车行驶在沙漠公路上时,便开启了一场穿越死亡之海的神奇之旅。荒无人烟的沙漠上,有的只是零零星星的植物。整个视野都被连绵起伏的沙丘填满。走过一段路程,便会发现窗外沙漠里的胡杨树也渐渐地多了起来,这说明已经快接近胡杨林景区了。作为沙漠中的英雄树,胡杨向来有“千年不腐”的传说。沙漠里的胡杨虽姿态各异,但都十分挺拔。望着窗外的风景,更感叹胡杨强大的生命力。<br> 路途中,除了能见到有与沙漠适配度极高的胡杨树,还能看到波光粼粼的河流。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自东向西蜿蜒在塔里木盆地的北部。在沙漠公路中所见的这段,便是塔里木河的上游。潺潺的河水与广阔的荒漠戈壁结合在一起,造就了这幅让人为之深感震撼的画面。若赶上下午,明媚的阳光照在沙漠上,沙砾就闪耀着金灿灿的颜色。看着眼前的景色,便突然想到了那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br> 沙漠筑路难,养护更难。我更为感慨的是,为了防止公路被流沙侵蚀、湮灭,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通过实施防护林生态工程——在主公路两侧种植70余米宽的林木带,总面积达到3500多公顷,种植2000余万株抗逆性强的柽柳、沙拐枣、梭梭等防风固沙优良植物,有效减缓了公路两侧沙漠的流动速度,阻隔了流沙对公路的反复袭扰。同时,为灌溉防护林,每隔4公里建一口水井,以实现滴灌浇注。截至目前,沙漠公路沿途共打了109口水井。<br> 诗人陈运和曾写《沙漠公路》诗赞“生命禁区”的这条绿色动脉:<br> 穿过塔克拉玛干的针 <br> 绣过塔克拉玛干的景 <br> 公路正延伸 <br><br> 跑过塔克拉玛干的诗 <br> 响过塔克拉玛干的韵 <br> 足迹写雄文 <br><br> 暖过塔克拉玛干的馕 <br> 织过塔克拉干的锦 <br> 荒漠飞轮行 <br><br> 运过塔克拉玛干的情 <br> 载过塔克拉玛干的人 <br> 客车在前进 <br><br> 点过塔克拉玛干的星 <br> 燃过塔克拉玛干的晨 <br> 日夜奔征程<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