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意渐浓,时光清浅,采一束光阴,拂过心间。在这最美的深秋,我们共赴一场诗意的教研。</p> 活动背景 <p class="ql-block"> 在今年四月初,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下发了《关于开展西宁市义务教育学校指向核心素养的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主题教研》的相关文件,我校积极开展此类培训学习,并且依据这一文件制定了学校的实施方案,并在四至六年级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语文教研活动。</p><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实现“教学评一致”下高效思维课堂的打造,10月18日上午,新宁路小学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齐聚多功能厅,再次回到“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的思维课堂,共同就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是否一致,是否通过活动达成学习目标,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进行专题教研。</p><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了西宁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张艾平老师亲临现场进行指导。</p> 说课 <p class="ql-block"> 栗艳老师代表五年级教研组,就《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从教材解读、目标设定与核心素养、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说课。通过设定“重温革命岁月,传承红色精神”为大情境,以“英雄赞歌我来拍”为大任务驱动,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搭设支架,初识英雄人物;研读场面,聚焦环境和心理描写,体会英雄人物形象;策划拍摄方案,重温革命岁月。最后就评价量化表进行了细致的说明,积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指导意见,引导学生把握评价尺度,在评价中学会评价。</p> <p class="ql-block"> 杨长兰老师代表五年级教研组就《忆读书》通过单元解读、文本解读、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进行了细致说课。尤其整个教学设计侧重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学生对作者书单的评价以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达成学习目标,最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p> 课堂教学 <p class="ql-block"> 郭小宁老师带来的《我的战友邱少云》通过旧知回顾,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的时代背景。通过“英雄档案卡”对文本信息进行梳理,通过多种语文活动任务层层深入,感受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所体现的伟大战士的形象和精神。并在活动中体会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最后以“英雄赞歌我来拍”为任务驱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方案,让学生掌握并运用“点面结合”的场景描写方法,让单元整组教学意识充分体现在语文课堂之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杨长兰老师执教的《忆读书》一课,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用不同符号的圈画学会信息的梳理,同时在信息梳理的过程中把握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同学进行汇报时,及时关注学生的倾听、补充、互评,最终达成学习目标——梳理出冰心读书经历的相关信息。整节课既有生生互评,也有师生评,将评很好的融于学习中。最后,老师把自己的读书感受用一首小诗概括,既起到了范例的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p> 教学反思 <p class="ql-block">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展示课结束后,两位老师分别就自己执教的内容进行了课后反思,组内其他老师也进行了补充。</p> <p class="ql-block"> 郭晓宁老师谈到,在教学中主要围绕两个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整节课的环节相对清晰,教学也很流畅,在任务驱动下开展了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渗透单元主题,感受故事中人物的英雄气概。通过学生掌握并运用“点面结合”的场景描写方法,让单元整组教学意识充分体现在语文课堂之上。但是整个流程中存在评价语单一,语言不够连贯,虽然借助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相应的评价表,让评价有依据、有标准,但是是否使用正确,是否脱离教学本身,做到评价真正为学生服务仍值得思考。</span></p> <p class="ql-block"> 杨长兰老师谈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深刻的理解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她在引导中让学生从整体入手,抓住课文的要点进行学习。整节课从整体阅读,把握课文叙述的脉络,到深入研读文本,体会作者认为的“好书”的标准,再到学生自己谈课外阅读的感受和收获,整个过程顺理成章。<span style="font-size: 18px;">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同意见没有给出时间讨论、交流。</span></p> 团队议课 <p class="ql-block"> 之所以郭老师和杨老师能为大家呈现异彩纷呈的两节课,是因为她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有力的团队,两个教研组的老师们在本次活动前研读教材,反复磨课,给予授课老师很多调整与修改建议。组内其他老师围绕两个观课点进行听评课,一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教学评是否一致,教学内容与评价任务是否一致,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是否匹配。二是是否通过活动达成学习目标,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span>在两位授课教师教学反思之后,组内其他老师也各抒己见,有的围绕单元整体设计谈单元布局;有的紧扣课文的训练点谈落实;有的结合课后习题谈设计……言语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激发了大家的教学智慧,激起了大家浓厚的教研氛围。</p>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以教学评是什么,现在的课堂教学中为什么一再提到教学评这一话题为切入口,展开了今天活动的点评与指导。首先,张老师肯定了两位授课老师能够使用任务群展开教学,并用任务驱动推进整堂课。其次,两节课的学科特点非常明确,关注了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张老师也对每堂课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反馈:授课过程中老师的评价不要过于生硬,要学到哪评到哪,教到哪评到哪,这就是最好的评价,不要为了评价而评价;目标的制定要符合整个单元目标,要注意单篇课文在整个单元中所承载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对所有语文老师提出了几点建议。就“评价”指出,评价是手段,通过使用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实现“学到哪评到哪,教到哪评到哪”,而且要注重评价的时机与评价的频次。除此之外,倡导老师们要勤于研读课标、教参,在课堂教学中对标任务群,构建驱动型任务、主题研究型任务,通过学习活动的串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 <p class="ql-block">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成灵光。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新课标,同时也收获了具体的策略、实用的方法,希望老师们能将这次教研达成的共识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去,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更加精准,这样,我们的教学之花一定会争奇斗艳、绚丽多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