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行发现周总理名下有笔巨款,调查后结果令人感动

老兵

<p class="ql-block">1997年,中行在例行查账时发现了一个神秘的信封,工作人员将其打开之后不禁惊得目瞪口呆。原来信封中装的是一笔数额巨大的存款,收件人赫然写着“代周总理存”。</p><p class="ql-block">周总理是廉洁奉公的典范,一生始终秉承勤俭节约的原则,他的工资大多数都捐献给了烈士遗属。那么奉行节俭的周总理,怎么会有一笔巨款呢?</p><p class="ql-block">1955年,全军第一次授衔之后,按照当时中央的有关规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军队高级将领,都有严格的工资标准。</p><p class="ql-block">按照行政级别划分,军委主席应该拿一级工资,副主席和总理可以拿二级工资。但在毛主席的号召下,朱德、刘少奇和周恩来都主动降低工资级别。</p><p class="ql-block">当时,一级工资是600元,二级工资比一级工资少50元,以此类推。所以周总理每个月原本可以拿到550元工资,但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削减后的工资大约为400元左右。</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每个月的工资只有347.5元,算下来他们一个月的收入大约有750元。按照当时的经济水平和购买力来看,他们本应该过得很轻松。</p><p class="ql-block">但周总理和邓大姐一直都心系革命烈士遗属,所以他们的收入大部分都以捐赠的形式,接济给了烈士的子女和遗孀。</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周总理还经常接济亲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据统计,单这一项花销就多达4.6万余元,如果按照这个算法来看,这笔巨款至少需要周总理夫妇五年的工资。</p><p class="ql-block">周总理还有一项特别的花销,那就是他身为一个党员的党费。据邓大姐讲述,周总理曾给自己定下过一条铁律,个人存款数额不能超过五千元,其余全部交党费。</p><p class="ql-block">据一些资料显示,周总理一共交了1.4万元党费,直到他去世之后,家里的存款也仅有5000元左右。</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如果按照这种说法推算,无论如何周总理也不可能有一笔高达1.2万英镑的存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二战时期,因为战争的影响伦敦的失业人数激增,多利就是其中之一。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四处找工作,最终被中行伦敦支行录取。</p><p class="ql-block">她曾多次帮助过中国海员,尤其是在了解到中国正在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残害时,曾主动在她工作的银行设立募捐箱,为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募集抗日善款。</p><p class="ql-block">但募捐而来的大部分善款都进入了银行高官的腰包,为此多利经过慎重考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要将一部分善款偷偷地藏起来,然后再寄往中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不过她的行为很快就被发现了,银行官员决定开除多利。后来,在一个名叫刘本昆的中国小伙子的帮助下,多利才没有被开除。</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事后多利对刘本昆一见钟情,二人于1949年结为夫妻,多利改了一个中国名字“刘道蕊”。新中国成立后,刘本昆为了将中行伦敦支行的外汇转回中国,做出了很多努力。</p><p class="ql-block">后来,刘本昆决定带刘道蕊回到中国,但一直到1967年才成行。此前,刘道蕊已经将国籍改为中国国籍。</p><p class="ql-block">夫妻二人回国之前,卖掉了英国的所有家产,其中房子卖了1.2万英镑。1967年6月,刘本昆夫妇将这笔巨款寄给了周总理,希望能为国家建设出一点力。</p><p class="ql-block">即使周总理认为国家不能接受个人存款,想要找到捐款人将这笔款项退回去,但却因时局动荡查无此人。1997年,中行的工作人员经过多方调查,终于在一个老旧小区找到了刘本昆夫妇。最终在他们的建议下成立了一个基金会,用以奖励中行优秀员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