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走 马 山 西》(下)(副本)

蓑衣翁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半,一行来到晋祠。晋祠原名晋王祠,始建年代不祥,本为纪念周武王的次子叔虞兴修农田水利有功而建。位于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因临晋水,又称晋祠。有数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艺中心。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誉为“晋祠三绝”。</p><p class="ql-block"> 晋祠是著名的古迹胜地,当年李世民就从这里起兵反隋,得了天下。宋太宗赵光义,曾于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在这里消灭了北汉政权,从而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p><p class="ql-block"> 晋祠之美在山美,树美,水美。这里的山巍巍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出的双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迹拥在怀中。时处秋日,草木郁郁,天高水清。这里的树,古老苍劲,遮天蔽日。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园内信步,潭渠溪井,细流潺潺,碧波荡漾。却不知水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找不到一处泉眼。山光水色,如诗如画。三天来所到之处,除五台山风景区,触目所见巉岩怪石,光山秃岭。这里却风光旖旎,奇葩独秀。李白当年至此曾赞美“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范仲俺一首《题晋祠》,道尽这山光水色之神韵:神哉叔虞庙,地圣出佳泉。一泽甚澄澈,数步忽潺溪。此意谁可穷,观者增恭虔。锦鳞无敢约,长生如水仙。</p><p class="ql-block"> 晋祠以山光水色,古木葱郁,虫鸟啼鸣的自然情趣;连甍盖日,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古建群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成为三晋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  这座雕刻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群臣的青铜群雕,展示了唐王朝与晋祠的历史渊源。</p> <p class="ql-block">  时间已近下午五点半,驱车抵达乔家大院。乔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囍字形,分六个大院,内套二十个小院,三百一十三间房,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四周是高达十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的古宅。</p><p class="ql-block"> 乔家大院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设计精巧,工艺精细,体现了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掦三晋,誉满海内外。2014年评为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乔家豆作起家,涉足行业之多,经营范围之广,活跃时间之长,晋商史上堪称奇迹,跻身全省富户前列。乔超五父子由儒入仕,勤政为民,崇义重教,诗书继世,儒者典范。</p><p class="ql-block"> 乔家注重家规家训。家规完善于成就最大者乔致庸,为乔氏族内口口相传,世代铭记。</p><p class="ql-block"> 1873年,乔家复盛公等晋商出资出力建成包头城垣,随商业贸易的兴盛,至使包头地理位置日竟优越,逐渐成为西北皮毛,粮食集散重镇。乔家复字号对包头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流传“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民谚。</p><p class="ql-block"> 乔家仁心崇善。1891年,包头大旱成灾,直至次年六月。七八月又逢霜冻,粮食颗粒无收。乔家复盛公捐粮一千石助赈,解黎民于危难之中。1928.1929年包头两年大旱,乔家倡议,“复"字号带头捐资,在转龙藏设粥厂救灾,救百姓于水火。</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诚信立身循根本,家规家训理成章。</p><p class="ql-block">豆作弘源青云路,百业兴盛冠晋商。</p><p class="ql-block">倾囊捐资解皇忧,扶危济困勇担当。</p><p class="ql-block">岁月沧桑主沉浮,一代鸿儒永流芳。</p><p class="ql-block"> 游乔家大院感怀</p> <p class="ql-block">  乔家大院游毕,历经一个多小时车程,晚八点半到达平遥古城。城内交通管制,司机路况不熟,等候住宿接站近一小时,待城内交通电瓶车送至住宿地点马家大院,已是晚十点。旅途劳顿,胃肠空空,咕咕作响。旅游真是苦中作乐,木匠戴枷一一自作自受!适逢小城改造,道路挖得稀烂,一行众人,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餐馆,狼吞虎咽,面条饺子充饥,方平胃腸造反。原计划的游览古城夜市无奈泡汤流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晋中市平遥县,始建于周朝,至今有2700多年历史。现在所保留的古城区域均为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整座古城依旧保持着民居与商业并存的状态。与丽江古城,阆中古城,徽州古城并称中国四大古城,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善的古城区之一。更为罕见的是平遥古城整个城区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古城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明朝初年,为防外敌南扰,始建城墙。城墙总周长6163米,高约12米。城墙现存6座城门,4座角楼,72座敌楼。1997年12月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明代韩邦奇,巜平遥夜坐》</p><p class="ql-block"> 漠漠荒城暮,飘飘旅笛哀。</p><p class="ql-block"> 坐看寒烛尽,愁绝夜更摧。</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车轮滚滚,时过境迁,当年诗人笔下古城的荒凉寂寞之夜景与现今车水马龙,灯火辉煌的闹市浑然是两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夜宿的马家大院集雅堂是一座单层的四合院民居。虽略显简陋,却收拾得干净别致,洗浴居用齐全。</p> <p class="ql-block">  两位同伴入住砖砌炕铺,对于我们这些南方居士此乃大姑娘上轿第一回。灯笼帘帐红衾枕,春梦遐飞觉温馨。大家打闹嘻戏,双双拍照留影。重温昔日情怀,亦属趣事一桩!</p> <p>  娘子不在,同窗权且伴照。</p> <p class="ql-block">  次日早晨七点半,乘电瓶车来到古城城门口,原计划八点离开平遥,导游恩准,推迟半小时,登城墙游览。</p> <p class="ql-block">  城墙完好巍巍,城堡飞檐傲立。仿佛时光倒流,触摸着那远古时代的脉搏,欣赏着先贤那不朽的杰作,心灵震憾,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匆匆掠过,游览夜市和有关景点,因前日的大雾阻滞均为画饼充饥而望洋兴叹!千里迢迢,夙愿未了,岂非憾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午十点抵达王家大院。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距平遥古城35公里。大院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大院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同时隐含“龙”的造型。堡內88座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p><p class="ql-block"> 大院建筑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特征。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乡土气息浓郁。</p> <p class="ql-block">  静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一1313)先祖王实迁至静升村后,王氏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在此前提下,大兴土木,营造全第。王家从十三世进入清朝,鼎盛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大院内再无人居住。</p><p class="ql-block"> 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游感:</p><p class="ql-block">画栋高低次第通,六堡重楼承紫东。</p><p class="ql-block">呈王隐龙喻意境,高墙深锁似廷宫。</p><p class="ql-block">农耕及商官宦家,康乾嘉庆鼎成峰。</p><p class="ql-block">沉戟磨洗沧桑事,广宇千间叹为空!</p> <p class="ql-block">  二十五日下午四点多,来到壶口瀑布。壶口瀑布西临陕西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是中国弟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犹如壶口,故名。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三百至四百米,在不到五百米长的距离内,被压缩到二十至三十米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二十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慨。明代诗人惠世掦“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正是对壶口这一景象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只有身临其境,你才真正感受到“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p><p class="ql-block"> 山呼谷应声贯耳,冲天浪花雨缤纷。</p><p class="ql-block"> 骇浪惊心千里去,滋润神州遍地春。</p> <p class="ql-block">  夜宿太原,游览已近尾声,明日无需起早。</p><p class="ql-block"> 二十六日上午九点到达大槐树景区。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临汾市唯一五A级景区,也是全球华人唯一一个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圣地。位于洪洞县城内,景区第一代大槐树距今己有1800余年历史,二代槐树是一代同根孳生出来的,己经有400多年,三代近百年。祭祖堂是景区核心,供奉已证实的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是全国最大的平民祭祖祠堂,故称“天下民祭第一堂”。</p><p class="ql-block"> 移民究因,当从元末历史讲起。由于残酷的剝削压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农民反元起义频繁,天灾不断,民不聊生。山东,河南,河北皖中等中原地区人烟断绝,民十亡七八,村庄城邑多成荒墟。而这时期的山西相对却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大量难民入山西,使山西成人口稠密地区。明朝推翻元朝之后,为巩固新政,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朱元璋根据当时国家现状作出了一个大的决策:“移民屯田,开垦荒地”。于是,一埸大规模的历经数朝50余年的移民高潮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据文献记载,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在洪洞大槐树下就发生了十八次大规模的官方移民活动,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十八省,五百多县市。经六百年辗转迁徏,繁衍生息,而今全球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后裔。并从1991年起每年4月1日至10日主办“洪洞大槐树文化节",以清明节为主祭日,每届都有数以万计的大槐树移民后裔云集于此,表达对大槐树老家浓浓的爱,深深的情。</p> <p class="ql-block">  国庆中秋在即,适逢当地组织的“家国情槐”演出活动正在排练进行中。</p> <p class="ql-block">  移民表演重现了当年大移民活动时,百姓抛根别离,难以割舍的故土情怀。</p> <p class="ql-block">  朝廷强制移民,为防百姓逃离,绳索捆绑强迁。途中如厕,方得松解缚手绳索,流传至今当地上厕所俗称解手。我们老家如厕方言也称解手,是否异曲同工,未予祥情考证。当年大移民,湖南似未入列。</p> <p class="ql-block">  第六日上午九时,从容返程,中巴车将我等一行送达五台山机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留个影吧!定格此次山西之行的最后时刻。</p> <p class="ql-block">  厚重的历史,千古的文明,无数的传奇,美丽的风光,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在山西这片土地上留下了黄土高坡般千沟万壑的印记。早出晚归,风雨兼程,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六天短暂时光所览虽仅是美丽山西的冰山一角,却令人震撼,铭记于心。三晋大地,留下了我们匆匆的足跡。有幸此行,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导游小刘,感谢你数天的相伴解说,食宿操劳。有缘我们下次再相逢!</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风光秀雅,如诗如画的美丽山西!</p><p class="ql-block"> 历一路风尘,携满程快乐,六天句号圆满,我们平安归来!</p><p class="ql-block"> 2020.10.17.于平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