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王家大院三日游

燕女侠

<p class="ql-block">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次与古城的相遇,一段不觉得累的时空穿梭。</p> <p class="ql-block">下动车坐108公交车到旧人民医院,步行900米到古城小南门附近,客栈工作人员接站。</p> <p class="ql-block">下榻距小南门600米的东来顺客栈2室2卫,250元/晚。小院很是别致,老板特别热情❤️</p> <p class="ql-block">1.平遥县衙</p><p class="ql-block"> 平遥县衙位于衙门街中段路北,坐北朝南,东西宽131米,南北长203米,占地2.66万平方米。建筑群主从有序,布局对称,前朝后寝,左文右武。</p><p class="ql-block"> 衙门外,左翼有观风楼,右翼有乐楼,前有照壁。</p><p class="ql-block"> 衙门内,沿中轴线自南而北有仪门3间 、牌坊1座 、大堂5间 、宅门3间、二堂5间(明代匾额名" 忠爱堂")、内宅5间、大仙楼3间。仪门外之东西厢窑(房)各7间为赋役房。</p><p class="ql-block"> 大堂前东西厢各11间,为吏、户、礼、兵、刑、工房。大堂两旁设赞政厅、銮驾库各3间 。宅内各层均有东西厢房。衙署东部有彰瘅亭,自南而北又有钏楼 、土地祠 、寅宾馆 、侯祠、粮厅和花园 。西部有申明亭,往北有重狱、女狱、轻狱、洪善驿、督捕厅和“马号”。</p><p class="ql-block"> 这座古县衙的主要建筑均有楹联,如大堂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二堂楹联“与百姓有缘才到此地”;“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p> <p class="ql-block">2.中国镖局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中国镖局博物馆位于平遥古城南大街61号,是明末清初镖局的旧址,主要介绍中国镖局发展史,以及在明清时期,中国有名的十大镖局、十大镖师和走镖过程中的轶事趣闻,尤其为研究形意拳、长拳、弹腿、长枪、套路等武术门派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实物资料,值得一去。</p> <p class="ql-block">3.协同庆(中国钱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协同庆博物馆是在创立于咸丰六年(1856年)的原协同庆票号旧址打造的一座博物馆,明清以来,平遥的商业贸易很发达,一度成为全国商业金融中心,相应地,货币流通量也就非常寻常庞大,从而催生了钱庄的诞生,而协同庆就是当时平遥规模最大的钱庄院落。</p> <p class="ql-block">4.天吉祥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天吉祥博物馆,著名博物馆之一,是平遥古城内唯一的一家跨国贸易商行长盛蔚旧址。长盛蔚成立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歇业于1917年(十月革命),历经21年,共改号两次,前身是长盛裕、长盛庆洋货庄。</p><p class="ql-block">现主要以明清家具为主要藏品的独具特色的一家博物馆。我国著名书法大家徐文达老先生曾为天吉祥题写馆名。这座大院是研究我国北方地区明清古商铺建筑不可多得且保存完好的一处实物标本。</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完整地复原了清代到民国早期 平遥 商家的生活场景,收藏了长盛蔚鼎盛时期的传家珍宝。</p> <p class="ql-block">5.蔚丰厚</p><p class="ql-block">蔚丰厚(平遥古民居博览苑)以前是“蔚”字五联号之一,现被辟为古民居博览苑,里面陈列的都是一些和民居有关的东西,主要是建材和家具。蔚丰厚大门一看就是中西结合的民国建筑,六棱罗马柱,三洞拱形门廊,柱头和柱础用的是中式的石雕;后面的店面也是中式隔扇排门。</p><p class="ql-block">古民居博览苑位于古城西大街18号,是“蔚丰厚”票号旧址。该院面阔五间,为南北两套院串连在一起的大宅院。北院坐南朝北,大门临街,属典型的商号经营性四合院;南院坐北朝南,大门隐于深巷中,是由“一主两跨”带一个后院组成,属标准的民居性四合院,南北院由一条狭窄的过道相连,墙高宅深,布局特殊,建造精良,以“元宝院”而著称。</p><p class="ql-block">该处共三进院落。北京的四合院都是四四方方的,而平遥则都是长方形的,南北长,东西窄,东西之间厢房的距离不宽于正房的通面阔,正房的两端要被厢房挡住一部分,这是因为平遥地处黄土高原,风沙比较大,所以这种长方形的院落空间感紧凑,这样可以防止风沙的直接侵袭。</p><p class="ql-block">而且平遥商业发达,有钱人都好摆个谱讲究一下,所以那时的建筑都是有风水讲头的,比如轴线上的房顶一层会比一层高,到正屋正窑最高,就为取节节高,步步高之意。</p> <p class="ql-block">6.日升昌</p><p class="ql-block">平遥日升昌(中国票号博物馆)简介</p><p class="ql-block">日升昌,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开中国银行业之先河。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分号达35处之多,遍布全国。是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p><p class="ql-block">日升昌票号旧址于1995年开始大规模开发整修,现已被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中国票号博物馆在以日升昌完整批营业务、丰富的珍贵资料及实物作典型展示的同时,还搜集、整理、收藏了平遥票号、山西票号、中国票号百余年间的大量历史资料,专馆布展,对中国票号业兴衰历史作了形象简明的揭示和反映。</p><p class="ql-block">景区亮点</p><p class="ql-block">日升昌票号是我国首家专营银两汇兑,存放款的私人金融机构。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汇通天下”之称,为中国第一票号。</p> <p class="ql-block">7.又见平遥</p><p class="ql-block">情景剧《又见平遥》,这和其他情景剧不一样,看实景演出就像一次“穿越”,可以边走边看,参与其中。90分钟的步行穿过几个不同形态的主题空间,清末的平遥城,镖局、赵家大院、街市、南门广场等,整个演出通过“镖师沐浴出镖” 、“灵魂归故里”、“赵家选妻”、“面秀”等等片段,凸显了平遥人的道德传统,以及这种传统而阐发的悲壮情怀。</p><p class="ql-block">《又见平遥》讲述了清朝末期平遥古城血脉传承,平遥人的道德传统。清朝末期,平遥古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p><p class="ql-block">第一段:镖师魂归故里 一场震撼人心的演绎,七年之后镖师回归,没想到只回来了王家小爷,其他镖师全部客死他乡。王家小爷带着他们的魂魄回到了平遥,带着他们的遗愿,正面地表现镖师的死亡,而用城墙上的鬼魂来表现镖师的精神和灵魂,这些片段不仅冲击了观众的情感,让观众记住了那些人物,更丰富了人物,全身心投入进去,还是有泪点的,看的很感动,他们无畏的牺牲。</p><p class="ql-block">第二段:赵东家穿越与赵家后人的对话 ,后人问牺牲了232人换回了一人,值不值得,那些亡魂也在向我们发出疑问,他们说“他们救回的不是命,是一条血脉.也许现在我们无法体会当代的人仁义,诚信,大义,情谊大过一切,甚至生命。王家之后买了赵家送给了赵家后人,之后王家人回乡祭祖,都要祭拜赵家,还有232名镖师。</p><p class="ql-block">第三段:镖师出镖 赵家在沙俄的分局出了事故,平遥古城镖号东家赵易硕,和兴公镖局的232名镖师,一起去沙俄救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而赵东家和镖师全部遇难,出镖前镖师进行沐浴,祈求菩萨的保佑,由当地选出全城最有福相的女子为他们擦身送行,愿能沾点福气,就算死在了路上也有了最后的安慰。</p><p class="ql-block">第四段:赵家选妻 要量足、映掌、相面、摆腰、扭臀全城选出一人,,赵东家第二天就随镖局去了沙俄.选中的女子难产而死,产下一男婴,临终说“:我生都生了,死就死了吧”.最后入了赵家祠堂,至此赵家没落。这段看的心情很沉重,当时女子地位的卑微,而且明知道要守寡,十六岁就去世了,花样年华的年纪.这样美丽美好的姑娘,却被人挑来挑去,只是为了延续血脉,感觉特别凄凉,选妻表演男士们看的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第五段:面秀 一场别开生面的面秀舞,山西是以面食为主,面粉也是一种乡愁,诉说着面和山西的渊源,也是镖师们的心愿,想再吃一碗面.飞扬的面粉,秀出了山西人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p><p class="ql-block">1.平遥古城墙</p><p class="ql-block">平遥城墙是中国现存较完好的四座古城墙之一。城墙全长约6公里,是国内保存较好的县城城墙。如今的城墙,基本上保持了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墙绕古城一周,共有六座城门,南北各一座,东西各二座。 </p><p class="ql-block"> 目前游客可以通过南门或者北门,登上城墙或者下城墙,需要注意的是,古城的管理方有时会调整登城墙或者下城墙的城门,具体以景区当日的公告为准。古城墙是平遥古城的一道宏伟的风景线,古城墙是由瓮城(东西各两座城门都是瓮城)、城楼、角楼、点将台等建筑设施组成。</p><p class="ql-block"> 登上城墙还可以看到城墙顶上设有的望孔、射孔、垛口、铁炮等御敌设施。有时间可以沿着城墙走一圈,大概需要4小时左右。在几百年的古城墙上行走时,能够看到古城内居民的日常生活场景,有晾晒衣服的,有屋顶上飘出的炊烟袅袅,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世俗混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想在城墙上拍照,建议傍晚时分前往,拍日落和古城老房子的效果会特别好。</p><p class="ql-block"> 温馨提示:冬季天黑的早,应提早去。</p> <p class="ql-block">2.文庙</p><p class="ql-block"> 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古城东南隅城隍庙街120号,始建于唐贞观初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孔庙;文庙大成殿重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是中国各孔庙中唯一的金代建筑。</p><p class="ql-block"> 平遥文庙历来为县学所在,直至清末废除科举后,县学才停,改办为“平遥县实业学校”。到1923年,一些商贾捐资在文庙办起了“平遥励志中学校”,县长郭学谦还题写了校名门额,后改为官办平遥中学校,迁址到察院街。1950年,太岳中学同平遥中学合并,校址又设在文庙,其建筑基本保存着原貌,只拆除了棂星门、西学、省畜所。20世纪50年代末,修建平遥中学教学楼时,拆除了超山书院、敬一亭、尊经阁。</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为文庙主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建在高1米的砖砌台基上,前有宽广的月台,周围施以石栏板。前檐明次间用隔扇门,稍间置窗。</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檐下斗栱七铺作,双抄双下昂重栱偷心造。昂为批竹昂,耍头蚂蚱形。梁架分草栿和明栿两种,草栿隐在天花之下,天花板下露明处用明栿。梁架结构为十架椽,前后槽用搭牵乳栿联接,内柱之间,以复梁拼成的草栿承重,草栿以上,用四椽栿、平梁、叉手、侏儒柱、驼峰等层层支叠,梁枋断面高宽之比大多为三比二,基本采用了宋金时期作法。</p><p class="ql-block"> 明伦堂,明代始建,清乾隆、道光时修缮,面阔五间,进深六椽,七檩硬山前后廊式。“明伦”取“存天时,明人伦”之间。明代时为儒学讲堂,清代时改为儒学教室,现辟为孔子生平展室。</p><p class="ql-block"> 尊经阁,明初建,后废,近年复修。尊经阁其功用既有藏书亦有振兴文运之意,是文庙建筑中的固定配置,其两侧为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创建的古陶书院,后改名超山书院。是清代官民联办学堂。该院60余间房舍,主从有序,为四合院形制。晚清思想家徐继畬曾任书院山长,教书达十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3.城隍庙</p><p class="ql-block"> 平遥城隍庙,总占地面积7302平方米,城隍庙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中轴线上建有牌楼、山门、戏台、献殿、城隍殿、寝宫。另有六曹府、土地祠、财神庙、灶君庙等,“诸神共居一庙,联袂同受香火”。</p><p class="ql-block"> 平遥城隍庙属于道教建筑,是古代官署建筑与寺庙建筑风格相融合的建筑群体,是研究平遥古城建置布局、道教发展以及民俗风情的实物遗存。</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5日,平遥城隍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 王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位于中国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城东12千米的静升镇,是灵石望族静升王氏于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的住宅建筑群。最早拥翠巷形成于康熙三年(1664年),最晚视履堡竣工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是极具传统文化特色和三晋地方风格的建筑住宅博物馆,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开放的红门堡、视履堡、崇宁堡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余平方米。主体院落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布设在有限的空间中,形成了院内套院、门内有门、层楼叠院、错落有致的艺术架构。每院除有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共同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墙院紧围,四门因地制宜,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红门堡建筑群呈规则的矩形,全堡南北有四排宅院,由一条南北向的纵街分为东、西两大区域。</p><p class="ql-block"> 元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王家始祖王实因水灾而搬迁至山西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据史料记载,初居静升,王实只是在村西挖掘了三孔土窑,之后他以佃耕为生,在种地之余还经营豆腐生意,在积攒一些薄田和积蓄后,在村西土窑两侧修建了“值槐”和“拥翠”两座宅院,之后子孙又将其进行扩建。</p><p class="ql-block"> 明代中叶,王家致富后,宅院进一步扩展。到明朝末年,随着政局动荡不安,当地许多富商家破人亡。王氏家族成员为了避免受到波及,便在山梁上修建了凝固堡,俗称“上堡子”。同时,在仅有的院落周围建起了一批能够起到防御作用的巷,每一处巷用来分隔不同的院落。除此之外,还在村西的富足沟建起了里仁巷,在道左沟即静升村中部(日后视履堡围墙外)建起了拱秀巷。</p><p class="ql-block"> 嘉庆元年(1796年),擅长商业的十六世王中极参加皇帝举办的千叟宴,成为世人眼里的通天豪商。同年,始建视履堡(俗称高家崖),并改建了拱秀巷内的宜安院。视履堡由十七世王汝聪、王汝成兄弟利用所任盐运司运同、刑部山东司郎中的职务之便,帮助族人漕运盐茶,从中获利并寄回家,由管家将巨款存入介休票号,每年取用此款利息建设。</p><p class="ql-block"> 嘉庆九年(1804年),王氏合族耗资3200两白银,大兴土木,在宗祠内建造戏台,增设木坊门、马棚等,宗祠占地面积扩大到2100平方米。嘉庆十三年(1808年)补修崇宁堡堡墙,又用资520两白银。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视履堡建成,拥有院落26个、房屋218间。</p><p class="ql-block">走向衰落:清末至民国</p><p class="ql-block"> 从清咸丰年间王家走向衰落,到光绪年间已经败落。光绪十七年(1891年),王嘉言以964两白银的低价,把视履堡1.2万余平方米的宅院卖给田荣祥,恒贞堡也因外姓买、赁后入堡居住。民国十九年(1930年),“孝义坊”被二十二世王惠良凿去名讳,以2000吊钱卖给杨绍全。</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王家大院被分给上百户村民居住,经历了数百年地震、火灾、战争破坏和自然蚀毁,已是千疮百孔。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大量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品被人为拆毁、丢弃、盗卖。但整个住宅群的框架尚好,大部分院落的主要建筑没有遭到太大破坏。</p><p class="ql-block">修复大院:20世纪末起</p><p class="ql-block"> 1995年起,中共灵石县委、县政府开始修复王家大院。同年试修复视履堡建筑群凝瑞居前院。1996年1月,王家大院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省级保护的面积达4.5万平方米,包括视履堡建筑群、恒贞堡建筑群、孝义祠、宜安院、宗祠、当铺院等。同年3月,灵石县政府在全省范围选聘土木建筑、文物修缮、彩绘、雕刻等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正式展开修复工程。1997年8月,视履堡建筑群修复工程竣工,18日以“中国民居艺术馆”正式对游人开放。</p><p class="ql-block"> 1998年3月,恒贞堡建筑群修复工程开工,8月竣工,以“王氏博物馆”正式向游人开放。到1999年11月,全部工程竣工,修复面积21318平方米,修复院落88个、房屋776间和孝义祠堂,修建连接视履堡、恒贞堡的大跨度桥梁1座、花园1个、停车场5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2000年6月,灵石县成立王家大院外围工程修复指挥部,主要修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静升文庙,绿化王家大院后山垣地,整治王家大院的周围环境。8月,工程告竣,静升文庙开始对游人开放。至此,历时5年2个月的王家大院修复工程全部完工。2004年5月,经灵石县政府批准,灵石县联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修复崇宁堡。</p><p class="ql-block"> 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建筑布局</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五巷”包括拥翠巷、钟灵巷、锁瑞巷、拱秀巷、里仁巷,“五堡”包括视履堡、恒贞堡、崇宁堡、拱极堡、和义堡,“五祠堂”包括王氏宗祠、敦本堂、土派家祠、孝义祠、好善乐施祠。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恒贞堡被意象为“青龙升腾”,视履堡被意象为“凤凰翔舞”,和义堡被意象为“龟拉尧车”,拱极堡被意象为“麟吐玉书”,崇宁堡被意象为“虎卧西阙”。</p><p class="ql-block">整体布局</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分成两个院落,中有桥梁连接,东院视履堡规模略小却更为精美,西院恒贞堡巨大,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四合院多是“两进”“三进”的,分着前院和后院。一进院子像个“口”字,两进院像“日”字,三进院像“目”字。前院是管家佣人居住和会客用的,后院是主人的居所。上屋正房长辈居住,多为窑洞。年轻人居住在东西厢房,厢房多为两层,二层是小姐的绣楼。院子前后有三进,台阶左中右有三分,居者上中下有三等。</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处于一面黄土坡上,采用了黄土高原特有的窑洞式建筑,同时又与晋中平川一带的青砖瓦梁柱式木结构建筑相结合,采用“下窑上房”的建房营造技术,体现了“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三要素。大院内的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外墙常常采用黄土夯筑,石砌门楼。院落内房屋分为两种结构形式,一是单层窑洞外罩柱廊;二是二层窑楼,即底层为窑洞,有的外罩柱廊,上层为梁柱式瓦屋。院落内部窑洞式的设计使冬天能躲避寒冷,夏季能躲避酷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