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自驾游记7—大石围天坑—布柳河仙人桥

L.Q

<p class="ql-block">10月17日第12天</p><p class="ql-block">乐业的早餐仍是吃不够的粉</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重头戏是大石围天坑,不记得是在哪一期的中国国家地理上看到过广西大石围天坑的介绍,当时就想,有朝一日一定要去这个神奇的地方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  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世界天坑之最,具有稀少、奇特、险峻、恢弘、壮丽、秀美、生态环境独特的旅游观赏价值。在天坑群26个天坑中,列入世界级的有大石围、邓家坨、大坨、穿洞、白洞、神木、拉洞等7个天坑,囊括了世界上天坑之精华。大石围天坑的地下原始森林面积为世界第一,深度约为613米,居世界同类大型岩容漏斗第二,长约为600米,宽约为420米,其容积的0.8亿立方米,也处于世界第二位,有世界“岩溶圣地”之美称。</p> <p class="ql-block">  天坑的外面边缘形如鸭梨,由三座山峰和三个垭口构成。周边至坑底全部为陡峭的岩壁,南、北、西三侧绝壁呈台阶状,向内倾斜,特别险要。观赏大石围天坑景区现在开放的西峰、东峰和马蜂洞三处观赏点。西峰近年修建了玻璃栈道,可以站在栈道上,望向坑底。远处望去是一望无际的群山,万丈悬崖,景色绮丽。恐高的游客建议不游西峰。</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大石围天坑垂直深度约为613米,东西长为600米,南北宽为420米,其容积约0.8亿立方米,有世界“天坑博物馆”之美称。大石围属典型的喀斯特漏斗奇观,集独特奇绝地下溶洞、地下原始森林、珍稀动物及地下暗河于一体的巨型天坑。</p> <p class="ql-block">天坑底部生长着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原始森林。天坑外缘形如鸭梨,周边至坑底全部为陡峭的岩壁,底部呈不对称漏斗,在西峰绝壁下隐伏着一条地下河</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可以露营的悬崖帐篷,睡在山巅之上天幕之下,早上是云海和日出,晚上是漫天星河,浪漫致极,前提是要有胆量!</p> <p class="ql-block">  看见钢丝绳了没有?2006年世界高空王子阿迪力创造了613米无保护高空走钢丝的世界纪录。</p> <p class="ql-block">大石围天坑的神奇,一方面是它的形成、地下河的探秘、地下溶洞的发现,另一方面就是好多无法解释的事情。(资料摘自百度)</p><p class="ql-block">  一神,数字吻合。大石围天坑底部的地下原始森林面积是9.6万平方米,峭壁上的中国地图面积为9600平方米,和中国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都形成了一种科学上无法解释的关系。这也许是数字的一种巧合,但从迷信的角度,好像是冥冥之中上天给的暗示,让人费思不得其解。</p> <p class="ql-block">二神,神秘失踪。在1999年11月9日广西电视台及科考队第二次进入大石围天坑底部考察,1999年11月10日在过天坑底部一条水不足没膝、宽不过5米的地下河时,随同武警少尉覃礼广同志搀扶着电视台摄制组成员及专家一个个过河,就在人们都过了河时,就那么一片地方,就那么一片空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时42分,年仅25岁的武警少尉覃礼广同志刹那间不见了踪影。</p> <p class="ql-block">地面“飞猫”探险队闻讯后,马上组织人员下到坑底开展搜救工作,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搜救,还是不见覃礼广同志的踪影,最后不得不宣告搜救工作失败。</p> <p class="ql-block">一年以后,一对美国探险专家夫妇进入大石围天坑考察,意外地发现了1999年武警少尉覃礼广同志的遗骸,还有散落在旁边的警服、警徽等。这对探险夫妇把这些收集好,用东西包好后,带到洞口,系在一棵树上,作了标记,上了坑后才通知我们的人员。</p> <p class="ql-block">三神,坑顶迎客松。在大石围天坑顶部观景台上方的山顶上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青翠欲滴的迎客松,你可别小看了这棵松树,它在这个山顶上生长了多少年,没有人知道,更没有可考的历史。在大石围天坑开发初期,施工队明令告知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得破坏大石围里的树木</p> <p class="ql-block">一个叫吴明的工人,可能是抱着为了留名千古的心理,在搭建大石围天坑观景台时,一个人爬上顶部,用一把小刀在迎客松上刻,刚刻了一刀,全身一麻,从顶部滚落到了观景台,幸好没滚落天坑。第二天,吴明的右手开始肿胀难忍,第三天,右手开始腐烂。在医院打了近一个月的滴水仍不见好转,后经人提醒,带上供品到迎客松树下祭祀。两天后,吴明的右手痊愈。一时间,吴明的故事传的沸沸扬扬,更增加了大石围天坑的神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四神,大石围天坑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不得带出。说的是2002年5月8日,大石围天坑接待了来自北京的一个科考团,共9人,全部是男性。在没进大石围天坑之前,导游人员已经把这一点讲清楚了。可能是大石围满山遍野的美丽野花和极具观赏价值的奇石的诱惑,出来时多数人的口袋里都鼓鼓的,这时导游人员严励地告诉大家,把东西都放回去。好多人虽然极不情愿,但还是听从了导游的劝诫,只有一位同志最后趁导游不注意,最后还是偷偷地把一块好看的石头带在身上。在车快出大石围的时候,不幸发生了车祸,其余8人都安然无恙,唯有这位姓梁的先生不幸身亡。</p> <p class="ql-block">五神,大石围的天气。据当地人说,只要有人下坑或大的石头滚入坑底,哪怕是晴朗的天气,也会突然间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好像一下子整座大山都摇晃起来。好多人都吓的两腿发颤、面色苍白,而一但骚动和响声停止了,马上就会云消雾散、雨住风停、艳阳高照。对于这神秘的天气速变现象,至今没有定论,只是猜测可能是因为这里特有的地理环境、气压、气流等缘故。</p> <p class="ql-block">六神,大石围的附近还有一个莲花洞,洞中发现了大大小小的岩溶莲花盆200多个,还有为数众多的“穴珠”。莲花盆是一种石钟乳,因其形状酷似舒展于水面的睡莲而得名,专家考察认为,莲花盆是因岩石被水溶蚀后形成的;而穴珠是碳酸钙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附着在某一内核上形成的钟乳石珠,其成因与珍珠相似。莲花洞为什么发育了如此众多的莲花盆和穴珠?其发育的条件是什么?这些问题还有待专家进一步研究。</p> <p class="ql-block">  东峰和马蜂洞是之前就开放的观赏点。东峰的观景台景观位置很好,伸头可以看到坑底,比较方便拍到坑底的照片。为了方便游客近距离观看天坑下面的景色,开放了马蜂洞观景平台。马蜂洞是天坑东峰山体内的天然洞穴,原始地下河河道,后地壳抬升将其抬至半山腰,在马蜂洞的洞口可以看到天坑的中下部的植被。沿着马蜂洞的洞口往下走,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天窗,这里往下望,就可以看到天坑的底部</p> <p class="ql-block">  景区导游介绍,相距60公里的布柳河仙人桥,很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  布柳河仙人桥景区位于乐业县新化镇磨里村,距县城51公里。布柳河发源于田林县境内的岑王老山,流经凌云、乐业、天峨三县,于龙滩库区汇入红水河,全长132公里。布柳河谷两岸为茂密的亚热带雨林,植物种类繁多,呈现出极大的生物多样性。常年绿树成荫,野猴成群,鱼儿穿梭,百鸟争鸣,被专家称为“植物的王国,鸟类的天堂”。两岸山峦重叠,连绵不断,群峰争齐,林木斗翠,水流湍急,清澈见底,尤为奇特的是,布柳河上一座由三座大山塌陷形成的天然石拱桥,当地人称为“仙人桥”,座落于漂流河段下游,仙人桥像一条巨龙横跨在河的两岸,是罕见的天然石拱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仙人桥桥长280米,桥高165米,跨度177米,布柳河两岸山峰标高500-1260米,绝景天成,气势雄伟,被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大、最美的水上天生桥,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有“天堂之旅”的雅号。</p> <p class="ql-block">  布柳河仙人桥地处偏远,整体保持着原始的风貌,要就近欣赏,必须在布柳河边靠近桥体的一个码头边乘船。</p> <p class="ql-block">晚宿南丹县</p> <p class="ql-block">10月18日第13天</p><p class="ql-block">南丹县</p><p class="ql-block">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北地区河池市的南丹县,是白裤瑶族的聚居地,在南丹县的里湖瑶族乡,有一个充分展示白裤瑶族风情文化习俗的景区——歌娅思谷,国家4A级景。</p><p class="ql-block"> 以前的南丹,由于地处大山深处且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十分落后。因此,广西就流传过“广西南丹,有钱难返”的说法。直至2013年兰海高速公路(G75)广西段全线建成通车后,南丹有钱难返就成为了历史。</p> <p class="ql-block">歌娅思谷</p> <p class="ql-block">  歌娅思谷全称为“歌娅思谷•中国白裤瑶民俗风情园”,是广西河池市首家自治区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同时也是南丹白裤瑶民俗文化核心景点。“歌”为地名,“娅思谷”为漂亮瑶妹——阿娅,歌娅思谷就是有漂亮瑶妹的地方,歌娅思谷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洞内也有暗河和瀑布</p> <p class="ql-block">白裤瑶寨</p> <p class="ql-block">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因其男子穿白裤而得名。 白裤瑶总人口约三万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八圩瑶族乡及贵州荔波县等地。 由于历史、传统及地理环境等因素, 南丹里湖怀里白裤瑶成为白裤瑶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  白裤瑶由于历史、传统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仍保存着较为独特、完整和丰富的染织文化、礼仪文化、制度文化、铜鼓文化、丧葬文化、建筑文化等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 白裤瑶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信息。</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前美国学者亲自到南丹考察该民族的生活习性,他们发现南丹的白裤瑶至今还过着刀坑火种,原始狩猎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憨厚、朴实、勤劳、勇敢的白裤瑶山民,在长期求生存的实践中发展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山地民族,以其独特的婚俗、葬礼、服饰等各种浓郁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倍受世人关注。</p> <p class="ql-block">  作别白裤瑶,沿兰海高速一个多小时达到河池小三峡景区。</p> <p class="ql-block">这段高速通车时间不久,车辆极少,服务区特别干净。</p> <p class="ql-block">  路两边绿色的甘蔗林,金黄色的稻田,远山近影够成一幅陆上桂林的美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  河池小三峡,由天门峡、凉风峡、龙门峡、龙江田园风光组成,其山峻、峡幽、水秀、洞奇。它有长江三峡的雄伟壮观,也有漓江的秀美壮丽。一条长达12公里的河道,山水交融,群山叠翠。水是从贵州荔波小七孔流下来,流入龙江河,此河段为龙江河的一段,称为“打狗河”。河道两岸分布大量丰富的植物,有野蕉林、桫椤等,还是探险者和攀岩爱好者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  天门山两座绝壁斧削般的大山直插云霄,拔水而起,兀立于龙江两岸,峭壁绝险,形成了门与天高的雄伟气魄。</p> <p class="ql-block">  船行其中,山峰兀立、绝壁斧削、钟乳倒悬、古藤挂天、曲径通幽,水天一色,让我想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比长江三峡更险峻秀色,素有“南国水上大峡谷“美誉。</p> <p class="ql-block">  江面一尘不染,水天一色,峡比长江三峡险峻,水比桂林漓江深幽……不一而足、神韵天成。</p> <p class="ql-block">  船行三十多分钟,我们来到了小三峡已开发的尾段,“梦古寨”。看到名字,感觉挺梦幻的。寨子也不大。半小时就足够逛逛,看看壮族的土特产,感受一下壮族寨子的氛围,之后上船返程。</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