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

翰墨诗情*悠悠我心

<p class="ql-block">《怀念父亲》</p><p class="ql-block">作者:李凤魁</p><p class="ql-block"> 独上高楼对残日,秋风吹落泪千行。夕阳西下,独自站在六楼工作室的窗前,明丽的秋色再也勾不起往日的诗情,与之极度反差的心却因对父亲的思念而更加惆怅惨淡。手机循环播放着《化风行万里》的歌曲,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和旋律都扣击着心中最柔软最敏感最脆弱的神经,听着听着不由得再次悲从心起,泪流直下。</p><p class="ql-block"> 父亲走了,转眼便到了三七的祭日,这些天来,对父亲的思念不绝如缕,有时想起来心口便隐隐作痛,暗自垂泪,有时幻觉父亲还在身边,和我们一起说说笑笑,与生前无二。说父亲走了好像还在,说他没走却再也见不到面,混沌的思维在现实和幻觉中反复的游走切换。</p><p class="ql-block"> 人生无常,在明天和意外之间,命运却把意外给予了父亲和我们,他的突然离去,让我们备受打击,生命仿佛被掏空,内心变得无依无靠,无力的身躯被无边的沉重压迫的喘不过气来,日子变得灰暗无光,不见尽头,从未有过的绝望行将要将人生看破。</p><p class="ql-block"> 父亲出生在一个比较贫困的农村家庭,一路走来极为不易,吃过千般苦受过万般累,最终凭着个人的不懈奋斗跳出农门,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后又进入县教育局直至退休。回顾父亲的一生,我觉得他有两苦和两功:一苦是他出身苦,家里穷,子妹多,他又是长兄,自然负担大,拖累多;二苦是他94年开始生病,后又陆续增加,三高皆备,肝肾心脏尤甚,肾脏和心脏在北京友谊医院还做过手术,29年来备受疾病折磨,身心俱疲,得益于他的顽强乐观和仔细才有幸走到今日;一功是他以一己之力托起了整个大家庭,改变了我们若干人的人生命运,使我们考上了学,有了一份体面正式的工作,虽无大成,但也没有了生活上的劳困;二功是他舞文弄墨的喜好传递给了我,让我在这条路上受益匪浅。父亲的养育之恩,点点滴滴,难以尽言,无尽的思念也将逐步化为更深沉更久远的长情在心中萦绕。</p><p class="ql-block">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再长的生命也要归于虚无,苏东坡说过,世事大梦一场,人生几度秋凉,每每回首过往皆如梦幻泡影。人的生命或许来于偶然,但绝对逝于必然,无不在一呼一吸之间悄然完成转换和定格,想想自己告别人世的那一天,也将瞬间销声匿迹,几十年后便了然无痕,这个世界仿佛从没有来过一样,奈何奈何!悲夫痛哉!父亲的人生在我们的意识当中还不应该走的这么早,猝不及防的别离让痛苦加倍,明知无法改变却依然无法接受和释怀。大家说,生死拉不住,谁的父母都陪不了自己一生,况且父亲走时没有遭受多少痛苦也是他修来的福气,不必太过悲伤,想想也很有道理,我也开始不断的以此来劝慰自己。</p><p class="ql-block"> 人死了是否有灵魂,以前我似信非信,但是在父亲走后我却更倾向于灵魂的存在,为此我还专门咨询了几个专业人士,查阅了一些资料,越发相信父亲的灵魂就在我们的身边,虽然看不见他,他却看得见我们且在默默地陪伴着佑护着我们,每想至此,心中便欣慰踏实了很多,而我们子女儿孙作为父亲生命的延续,我们就是父亲的眼、口、腿和手,我们的所见所言所行所为都是代他或者陪他在去体验去完成,父亲还在,只不过另有去处和换了另外一种形式而已。</p><p class="ql-block"> 予我痴情,赠我伤痛,父亲走后的这些天里,我走到哪就想他到哪,每次去工作室我都以墨寄情,书写着对他的思念和内心的悲伤,并把这些作品叠好放齐,在今天三七的日子一并烧了,让青烟捎去我们对他的缅怀和问候。</p><p class="ql-block"> 一岁一枯荣,父亲在秋天以他的方式走完了他76岁的生命历程,今后母亲还要走,我们也要离孩子而去,思来心中不胜悲戚,而春风吹又生,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又将接次而来,想到此心中又充满了希望。一切向前看吧,向阳而生,心怀希望好好的活着,好好的进取,待得家中有佳讯,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告慰您的在天之灵,我们也相信今生我们在一起,百年之后我们还会在一起,快快乐乐,永不分离。</p><p class="ql-block">----今天是父亲的三七祭日,作此文再以悼念。(202310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