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摘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世界,生物与环境密切的联系在一起。脱离了环境的生物无法生存,而离开了生物的环境也将失去意义。这是一个生物学观点,更是学生在学校班级内生活成长的概述。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除了他自身以外,周围的其他一切因素都是影响他成长的环境因素。如桌面物品、近身的同桌、小组的目标、班级墙上的标语等,而且影响程度总是取决于可接触的人、物、事的距离、频率和熟悉程度。矩阵小组管理策略便是由此而产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矩阵小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矩阵,是一个数学术语。在数学中,矩阵(Matrix)是一个按照长方阵列排列的复数或实数集合,最早来自于方程组的系数及常熟所构成的方阵。那什么是矩阵小组呢?矩阵小组,是对班级传统行政学习小组的进一步优化。就是根据班级人数,按照一定的分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为五到八个小组,每组人数最好都是双数,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将小组成员分成两排(或列)学生各自座位在确定好小组之后由组长按照一定的原则安排。最后将分好的小组以矩阵形式分布在教室对应位置。其目的在于优化每一个学生的近身环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圈子。最终达到促进班级建设和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效果。分好的矩阵小组既是物态结构小组又是生活学习功能小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矩阵小组组建原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分组原则主要包含优势互补和优势联合两个原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矩阵小组的组建是班级矩阵小组管理策略的第一步,也是最难最关键的一步,它将直接影响后续小组和班级的管理运行。是建立在掌握了一定的学情基础之上的,否则将很难完成合理化分组建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优势互补原则,“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就像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指纹一样,作为初中生,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且掌握一定的学习基础,所以从性格(气质/人格)上来讲都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希波克拉底很早就根据人类体内的四种基本液体将人的气质类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不同类型对应着不同的行为特点。法国心理学家培音和李波也按照理智、情绪、意志三种性格特点将人的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混合型。还有德国克雷奇米尔根据自己的临床观察提出的气质类型体型说,确定了四种基本体型:矮胖型、瘦长型、强壮型、发育异常型,不同的体型特征对应着不同的气质特点。优势互补就是将不同的性格/气质类型的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小组,当然性别也是考虑因素之一,确保各组男女生人数相对均衡。即通过构建彼此近距离的相互影响的环境,以促进全体学生整体稳定性的身心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优势联合原则,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生活、学习经验和习惯、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将能够彼此促进的学生安排在同组或邻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小组成员座位布置遵循动态自由原则和组长制原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小组分组原则分好之后,每组将有六名或八名学生组成,之后一段时间内这六或八名学生将是班级下属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学习成长命运共同体。在确定成员座位之前组内自主推选一名正组长和一名副组长,安排首次座位便是组长上任的第一件工作,以促进小组共同进步为目标。后期组内可以以周为时间单位由组长负责成员学生的座位微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矩阵小组结构及动态管理办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下图为例,是将全班学生分为了五个组的物态分布座位图。结合此图对班级矩阵小组结构及管理做简要说明: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矩阵小组教室内分布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假设全班有40人,根据组建原则分A、B、C、D、E五个组,每组八人,男女生人数保持均衡,分布在教室对应位置。在素养导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中,矩阵小组在课堂上是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在课外可以是生活活动游戏小组。相互协助也相互竞争。各矩阵小组设组长和副组长各一名,总体负责本组一切相关事务的的协调安排和监管,包括组员的日量化、周总结和月考核。班委会成员在建组初期由各矩阵小组提名,集体投票表决产生,协助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统筹班级整体事务,在班务工作上组内班委成员和组长间需相互服从、相互配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矩阵小组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化、自主化、动态化、差异化、和谐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等化主要表现在不以学生已有学习成绩、高矮个等为主要标准安排学生分组或座位,更不能因为少数家长的要求为其孩子搞特殊化,这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教室每一个座位都得有学生坐,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也都有理由坐某一个座位。所以“平等”是班级矩阵小组管理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主化主要指组内事务管理自主,小组在班级的统一引领下,由两名组长负责小组建设。自主确定小组组名,制定小组奋斗目标、行为规范、帮扶结对、奖惩标准等等。初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同时更是认识自我、表现自我、丰富自我的黄金时期,要给他们自我成长的时间与空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动态化是差异化和和谐化的基础和原因之一。如上图,首先学生在教室内的座位位置是动态的,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每两周轮转一次,即A组转到B组位置,B组到C组,以此类推。组内根据需要由组长协调座位。各组成员之间在学期中由班主任征得任课老师意见同班委会成员讨论后统筹调整一次。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鼓励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五个矩阵小组共同构成这个班集体,在团结和谐中相互协助、相互竞争和相互进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矩阵小组管理的优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矩阵小组是对传统行政学习小组的进一步优化。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具化的自我优化的平台。围绕小组目标,成员在学习上可以是互助也可以是竞争;分工上可以更加明确,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所以每一个学生既是班级的一份子更是矩阵小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和竞争。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矩阵小组的结构特点有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学习中的难题,生活中的具体任务。也为老师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易于操作性的便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有利于班主任班级建设和班级目标的达成。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设,离不开所有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班主任是头雁,任课老师和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共同构成雁阵。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确定好班级建设目标,这也是矩阵小组目标的源头。最终矩阵小组的进步也就推进了班级建设的进步。</p> <p class="ql-block">五、矩阵小组管理实践成效</p><p class="ql-block">我所在学校是一所全寄宿制农村学校,上半年刚送完一届我带了四年的初三毕业生,所以在秋季又迎来了一个七年级新班。开学报名时由于口罩问题,我没能参与他们的报名工作,是在开学第二个周才正式接手,成为新七一班班主任。在第一个周内我没有组建班委会、没有安排座位(都是进班时随意坐的),而是利用第一次班会着重强调了初中生一日常规基本要求和班级目标,让所有学生都明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七一班这个新家庭的主人!在此之后,我用了一个周的时间干了一件事,那就是了解学情。</p><p class="ql-block">全班一共39名学生,男生19人女生20人。在开完第一次班会后我利用了一个周的时间和每一名学生展开一次十到二十分钟的见面聊天。聊天中我初步了解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获得了学生第一手资料;也通过聊天沟通初探到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同时也很快拉近了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之后我便很快就建立好了班级学生信息录和家校微信群。根据全员第一次一对一谈心结构,我初步按照矩阵小组组建原则在当周星期五便进行了座位调整、组长推选和班委会组建,一个结构化的班集体初步建成。</p><p class="ql-block">通过近一个学期的运行管理,全体学生的主动性、行为习惯和集体荣誉感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班内小组成员间、小组与小组间既有互助更有竞争。班外团结一致,积极向上,每一张面孔都展现出了一名中学生该有的风采。我坚信在矩阵小组的学习生活模式中我们班将不断进取,收获更多。</p><p class="ql-block">在此我也真诚希望更多的班级都能建立起矩阵小组;更多的任课老师能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矩阵小组,更好的落实素养导向下的学科育人。</p><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