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苏东坡词传

邓亚娟

<p class="ql-block">人生,似乎是一开始便要在他身上酿就一杯豁达的酒。他深知功名利禄皆是浮云,不过大梦一场;他亦自知身在庙堂,本来就是为黎民百姓谋福。他怀着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在那个富有魅力而又充满苦难的时代沉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他不愿参与党争,但无情的权力斗争还是将他卷入旋涡,让他不得不面对无数的离别与苦难,甚至危及性命。“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是他的态度。“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尘世滔滔,人心叵测,落入他光明的心地皆化为对人间的热爱,更化作一腔敢于为民发声的正气。“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苦难何其多,逆境总是以掩耳不及之势向他袭来,许多的无可奈何皆被他化为超然于物外的洒脱,无所谓短暂与永恒。“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生如梦,何必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不如放手让那些心酸、无奈的过往随风成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轼至今仍在我们心中绽放着耀眼的光芒,不仅是因为那些出自他笔下的华篇,更是因为他那至真至纯的秉性以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苏轼仿佛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奇人。试问有谁像这般精通“诗、词、赋、书、画”?试问又有谁像他这般热爱生活中的一切美好?怪不得林语堂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在他笔下,文字不再是单薄无力,反而充满力量。这股力量借着文字传达给每一位读者,替我们掸掉心里的尘埃。</p> 年少轻狂:应似飞鸿踏雪泥。宋景祐三年,苏轼在眉山苏家诞生。苏轼在父母的陪伴下长大,有了豁达的心性。父亲苏洵虽科考失意,但深知两个儿子是可塑之才,便在苏轼二十岁那年,带他们离开蜀地,进京赶考。苏轼初涉仕途得欧阳修青睐,进士及第,尽显年少轻狂。<br><br>京华一梦:我思君处君思我。苏轼初入仕途,凤翔签判是他最好的历练,在他三年期满,得意返京时,发妻王弗和父亲苏洵相继离世,使他备受打击。守父丧期满回到京城时,正值大宋王朝变革之际。面对王安石新法的推进,新旧势力的斗争渐渐白热化,处于政治旋涡中心的苏轼与苏辙,自然也无法置身事外。<br><br>收之桑榆:故乡无此好湖山。苏轼意识到京城乃是是非之地,于是主动提出外调为官。远赴杭州,成了他人生的另一个起点。杭州百姓的热情,使他度过了一生之中最快活的时光。在这里,他尽情地游山玩水,挥洒自己的才华,还结交了挚友陈襄。杭州就像苏轼的第二个故乡。 明月几时:老夫聊发少年狂。宋熙宁七年,苏轼在杭州的任期届满,他为了与弟弟苏辙离得近一些,主动请调密州。当苏轼怀着美好的愿望来到密州时,映入眼帘的却是遍野桑麻,荒山连绵。杭州的湖光山色、精美的雕梁画栋,仿佛成了一个梦,他再也无心醉酒,那些深陷愁苦的贫苦百姓投来的怀疑目光占据了他的脑海。千里孤坟——佳偶天成的同乡女子——王弗,结缘于唤鱼池,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但两人的婚姻只维持了十年,王弗不仅勤俭持家,还帮助苏轼辨人识事,处理官场上的人际关系。王弗的突然撒手人寰,对苏轼的打击可想而知。十多年后的一个梦,轻易地打开了他埋藏最深的记忆,以及那个锁在心底的女子。陈师道评价:“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br><br>生死一念:是处青山可埋骨。多年的游宦生涯让苏轼疲惫,但也让他找到了自己的精神财富。杭州期满,苏轼调任徐州。他在徐州抗洪有功,但仕途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改善,他感到无言的孤寂。苏轼反对新政,在《山村五绝》中写尽了新政的弊端。言为心声,祸从口出,这些诗成为他人攻击苏轼的利器,令其身陷囹圄。尽管他在政治上备受排挤,但是他心怀天下苍生,福泽一方百姓,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深深根植于他的心底。他的内心是如此沉重,却又是那样的通透明澈。事实上,无论他在哪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在凤翔,他初次体验与家人离别之苦,但是他广交朋友,寄情于山水之间,缓解了内心的孤寂。在杭州,他流连湖光山色,尽情体验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密州,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依然保持快乐的本性,创造了生命的可能。来到徐州,他还开不及伤怀,便投身到一场又一场抗灾之中,忘记了自身的愁苦,沉浸在战胜天灾的喜悦之中。四个多月的牢狱之灾,走出御史台监狱后,他被贬到黄州。<br><br>青山难留:事如春梦了无痕。乌台诗案是苏轼一生中经历的最黑暗时刻。离开御史台监狱,对苏轼无异于新生。出狱后,已过不惑之年的苏轼被押送到黄州,渡过了一生中最艰苦的日子。因仕途不顺,他只能在山水间寻找乐趣。苏轼在黄州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个挚友马正卿,马正卿帮他盖了新房“东坡雪堂”。苏轼开始以“东坡居士”自称,过起了普通的农家生活。赤壁是黄州最壮丽的景色,当他置身其中,很难不被感染。《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心中的浩瀚之气,一举改变了宋词的格局。从《念奴娇.赤壁怀古》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苏轼更加从容坦然,无论生活有多苦,多艰难,他都将勇往直前,向明媚的未来走去。在东坡一隅,他自得其乐,亲自耕种,丰衣足食。被贬到黄州的第三年,他写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举家前往常州,路过江宁时,他特意去拜访了王安石。虽然他们曾因政见不和在朝廷上激烈争执,甚至数次罢黜对方,但并不影响他们的友情。早前乌台诗案,苏轼差点被处死,远在江宁的王安石得知后,立即上书宋神宗,请求赦免苏轼。王安石来到渡口迎接苏轼,王安石已是花甲之年,不复当年的风采;苏轼也年近五十,不再意气用事。他们同游钟山,谈诗论道,交换心得。再多的恩怨,再多的误会与偏见,这一刻都可以放下,可以真心实意地对待彼此。 <p class="ql-block">茫茫天涯:此心安处是吾乡。在被贬到黄州五年后,苏轼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宋元丰七年三月,宋神宗下诏将苏轼调任汝州团练副使,后又调任京城,多次高升。然而,京城的政治旋涡仍不能让苏轼安心为官,造福百姓。他再次陷入蜀洛党争之中,卷入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是非恩怨。苏轼两年三州,仕途在惠州走到了尽头。宋元祐元年,苏轼再次升职,同年九月,一直提携苏轼的司马光在京城病逝,随后苏轼升为翰林学士,行使着内相的权力。苏轼由一个外放官员一举升为翰林学士,只用了十七个月,可谓一步登天。与王巩把酒言欢,作词《定风波》“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在经历人生的苦难之后,他深知,只有乐观旷达的情怀才能化解生活中的苦难,才能在苦难中体会世间的乐趣。这是他的处世哲学,也是他一直追寻的生存之道。居于高位,随时可能登上相位,保守党人都不想让苏轼成为宰相,于是联合起来反抗苏轼,最后演化成一场无休无止的口水之争。面对这种局势,苏轼再次感到疲惫。他始终牢记自己回京的目的不是谋求高位,而是造福天下百姓。于是,他再次自请出京,以逃离这个是非之地。苏轼做到了,他初心不改,只为守住心中的那片净土。在杭州,苏轼特意与钱穆父相会,写下“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然而,他接下来的人生之路却更加漂泊不定。“两年阅三州”是苏轼动荡生涯的开始,也是他在失败的权力斗争中尝到的苦果。人生最可怕的是生离死别,最难受的是奔波不定。漂泊不定的生活让苏轼深受其累,与他一同受累的还有他的家人,尤其是妻子王闰之,这个陪了他二十六年的女子,终是去了,将他一个人留在世上。高太皇太后病逝后,宋哲宗亲政,他便收到朝廷的调令,外放为定州知州。苏轼曾经的同窗好友章惇当上宰相后,欲置苏轼于死地。苏轼在定州呆了八个月后,等来的不是回京复命,而是发配岭南的诏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垂老投荒:无限春风在海上。五十九岁的苏轼失去官职,被贬到惠州。惠州的生活远比他预想中的要艰苦。在这里,苏轼的处境十分尴尬,既不是官又不是百姓,且南方燥热的天气让他十分不适,终日疾病缠身。生性豁达的苏轼在如此艰难的日子里也找到了一丝安乐与快意,可这样的心胸对章惇而言却如眼中刺,他请求宋哲宗将苏轼贬至儋州。儋州不是苏轼生命的结束地,却是他游宦生涯的最后一站。“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就在苏轼渐渐体会到岭南生活的乐趣时,一场瘟疫悄无声息地到来,带走了他生命中给另一个重要之人,她就是王朝云。歌女,侍女,小妾,知己。她最懂苏轼的词,最能体会苏轼词中所隐含的意蕴。她愿意陪他尝尽世间一切,不离不弃,至死方休。章惇再次出招,请求将苏轼贬到儋州。还下了三条禁令:无权吃官粮、无权住官舍、无权签署公文。章惇一心想让苏轼死在海南。但是苏轼生性豁达,随遇而安,再多的苦难也不能将他打倒。无论走到哪里,苏轼总能释放出自己的人格魅力,让自己融入当地的生活。在杭州时,他愿作杭州人;在徐州时,他成为徐州人;在惠州时,他愿作岭南人;在海南,他同样将自己当作海南人。苏轼遇赦后,不愿再遭受人生大难,只想安静地度过最后的日子。他一生为官,走过很多路,去过很多地方,吃过很多苦,就像一只无法系住的小船,永远不会在一个地方停下来。在每一个地方,他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说起平生最大的功业,他想到的不是杭州、密州和徐州,也不是在京城时的得意风光,而恰恰是他被贬的三个地方:黄州、惠州和儋州。他从仕途的失意悲伤中走出来,体悟到人生的奥秘。所以他拒绝了苏辙的邀请,选择去常州。到常州后,他突然一病不起,感到大限将至,临终前留下遗言:“吾生不恶,死必不坠。”世间生死,他早已看透。他微笑着,脸上浮现幸福的光芒,然后魂环地闭上了眼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带走了一个时代,却留下了最绚烂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