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浔真的是一处聚财的风水宝地,一个小镇竟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数量众多、声名显赫的富商群体。</p><p class="ql-block">所以,南浔第二个必去的景点,就是南浔富商群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南浔“四象”排名第二的江南巨富张颂贤之孙张钧衡(号石铭)建造的“张石铭旧宅”,也是一处闻名遐迩的“国保”建筑。</p> <p class="ql-block">查了地图,张石铭旧宅离小莲庄(<a href="https://www.meipian.cn/4x0hyi07?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411177"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慢游南浔(一)</a>)不远。顺着鹧鸪溪,在南西街拐弯,大约走100米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张石铭旧宅,前临古浔溪(今南市河),对岸就是“生记粮栈”。当年的米行店招仍清晰可见,屋主刘铸为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长兄。</p> <p class="ql-block">张石铭(1871~1927年),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堂兄。1903年张家分家后,叔父张宝善(张静江之父)搬到东大街祖宅尊德堂,而张石铭与母亲桂老夫人,则在古浔溪畔买下两座旧宅并大兴土木建造了这个深宅豪院——懿德堂。</p> <p class="ql-block">懿德堂,是江南罕见的基本保持明清历史旧貌的豪门巨宅之一,更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经典之作。别看它外表是普通的白墙黑瓦石库门,但走进去就会感觉别有洞天,其风格之奇特、气势之恢宏、建筑之精华,均令人瞠目结舌,被誉为“江南第一民宅”。</p> <p class="ql-block">这所豪宅到底有多豪,可用“屋大人少”四字形容。</p><p class="ql-block">张石铭旧宅占地面积4792平方米,坐西朝东,有五落四进及中、西各式楼房244间,可谓“大”吧;可惜这样一座豪宅,却只有张石铭母亲住(因生意上的需要,张石铭在此只住了几年便携家眷移居上海),人是真“少”。</p> <p class="ql-block">这所豪宅到底有多豪,后人还用“四绝”来形容它。</p><p class="ql-block">第一绝,便是遍布旧宅内的东阳木雕。东阳木雕,古代一般只用在故宫等皇家场所,而在张石铭旧宅内,即便是一扇窗,也会用上东阳木雕。</p> <p class="ql-block">第二和第三绝就是江南深宅大院中常见的砖雕和石雕。</p><p class="ql-block">在张石铭旧宅,门楼、花窗均用精美的砖雕来装饰,砖雕的图案有民间神话、吉祥图案等,每一块砖雕都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石雕因受材料限制,加工难度大,雕刻工艺更复杂,因而张石铭旧宅的石雕作品更加体现出豪宅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以上三绝在江南地区并不算稀奇的话,那么这第四绝一定是独一无二的了。就是装饰在内厅二楼的从法国进口的刻花蓝晶玻璃(玻璃雕),这是产自法国阿尔萨斯地区斯拉斯堡的纯手工制作的玻璃,现在不仅不生产,而且技术也失传了,因此这玻璃成为了绝世孤品。</p> <p class="ql-block">进入张石铭旧宅第一进,背面的砖雕如意门楼上刻有吴昌硕所书“世德作永”四字,意在世世代代以德为求。</p><p class="ql-block">仔细观察,门楼四周雕有“群仙祝寿”等图案,镂雕精细,层次分明。</p> <p class="ql-block">与门楼相对的是正厅懿德堂,“懿德堂”匾额由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所书。</p><p class="ql-block">为何称“懿德堂”?只因张石铭幼年丧父,家中事务皆由母亲桂老夫人操持,遵循古训“女子多德日懿”而取此名,表示对母亲的尊敬和孝心。</p> <p class="ql-block">中堂上有幅水墨《梅竹图》,也是颂扬桂老夫人如梅、竹般的高尚品质的。两旁的楹联:“进德修业,要个木石的念头,若一有欣羡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著,便是危机”,很有点警世格言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正厅上有一副抱柱联,上联是“罗浮括仓神仙所宅”,意指房子豪华富丽,像瑶池仙境一般;下联是“图书金石作述之林”,赞许张石铭的人生爱好,藏书、金石、碑刻、书画,无所不能。</p> <p class="ql-block">花厅系主人日常生活和接待宾朋之处,花厅上悬康有为所书“以适其志”的匾额,下为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所书“酒德颂”银杏雕刻字屏。</p> <p class="ql-block">花厅的抱柱楹联:“经济博通,言达于行;家庭和乐,质有其文”。体现了主人的处世哲学和为人境界。</p> <p class="ql-block">这间会客大厅的梁柱、斗拱、门窗裙板之上,珍贵的东阳木雕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东阳木雕是浙江东阳的传统工艺,唐宋时期成为高官宅邸的“标配”。明清时期,东阳木雕技艺已相当成熟,且成品的工艺越精湛则价值越高,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花厅前后院门裙板和窗棂上的东阳木雕以各类品质高洁的花卉、戏文、吉祥图案为主。这样的配饰在江南大宅中是常见的,但是精工则不易。</p> <p class="ql-block">花厅南侧摆放有山水画屏风,而北侧陈列的是落地自鸣钟,寓意时时顺利、岁岁平安。</p> <p class="ql-block">“择是居”系张石铭书斋,匾额由吴昌硕题写。</p> <p class="ql-block">作为光绪年间的举人,张石铭颇有才学。他喜好收藏字画、奇石、书籍(超过10万卷),为南浔清末民初三大藏书家之一;他生平好石,故字取“石铭”;他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发起人和赞助人,并与吴昌硕、毛福庵等文人名士过从甚密。</p> <p class="ql-block">第二进为内厅,俗称“堂楼”,一楼是女眷接待客人之处,楼上为女眷居住之所。</p> <p class="ql-block">第二进院落一厅二厢,建筑精美,装饰华丽。</p> <p class="ql-block">中间天井,与内厅连接处也建有砖雕门楼,上刻晚清书法家吴淦所题“竹苞松茂”,意味着家族兴旺,四周附有精美的人物及花卉砖雕。</p> <p class="ql-block">整幢建筑似乎就是一座木雕博物馆,精美的木雕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厅及厢楼的落地长窗、门窗裙板上均刻有“渔樵耕读”或“四季花卉”等精美图案。</p> <p class="ql-block">最夺人眼球的是二楼窗格上镶嵌的菱形蓝晶手绘刻花玻璃,而且这些玻璃上百年不擦依然不沾灰尘,高科技吧!</p><p class="ql-block">每块玻璃上的图案各不相同,系国内画师画好后送法国定制,所以每一块都是独一无二的。现存72块,如今全世界也仅有法国一家博物馆还有十几块,更显出这些玻璃的无比珍贵。</p> <p class="ql-block">内厅后是第三进芭蕉厅,是家人用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因廊庑和漏窗上都有木雕芭蕉图案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厅前走廊的落地罩和扶栏均是芭蕉木雕,形态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门前轩廊的地面铺设法国印花彩色釉画地砖。</p> <p class="ql-block">天井中有一傲立如鹰的英德石,称“鹰石”或“英石”,为江南罕见的石中珍品。“鹰石”为南浔三块奇石之一,充分体现了太湖石的“皱、漏、瘦、透”四大特点。</p> <p class="ql-block">天井两侧廊壁上还有四个木雕芭蕉漏窗,一百多年前能设计出如此写实风格的芭蕉叶造型,确实很厉害。</p> <p class="ql-block">第二进内厅和第三进芭蕉厅两座楼房的布置色彩明快,雍雅华丽。张石铭旧宅的建筑风格,从第一进正厅的纯中式逐渐向第四进的西式建筑变化,而中间两厅的“匠心”设计就为整体建筑构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p> <p class="ql-block">张石铭旧宅的第四进——“西洋楼”完全掩藏在花园碑廊之后,稍一疏忽就会错过。</p> <p class="ql-block">张石铭旧宅中,西洋建筑风格占了很大比重,这与张石铭早年在大上海与外国人打交道有关。据说在上世纪末,一位法国建筑师曾来到张石铭旧宅,让他惊掉了下巴。他说这完全是标准法式建筑,想不到在遥远的东方,一个江南水乡能见识到,真是奇迹。</p> <p class="ql-block">赫然出现在眼前的是红色砖瓦砌筑的西洋门楼,巴洛克风格的廊柱。</p> <p class="ql-block">而旁边的山墙,则完全是中式风格。</p> <p class="ql-block">法国路易时期的铁艺阳台、拱形欧式窗户,就这么微妙地结合在这中式园林之中。</p> <p class="ql-block">想当年落成时,必定轰动南浔全境吧。如今,一个多世纪过去了,站在它面前,依然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时尚气息。</p> <p class="ql-block">这幢西洋楼不仅外立面精彩,内装饰同样超出你的想象。整个一层大厅就是一个颇具欧洲色彩的豪华舞厅,石膏天花板、欧式水晶吊灯,引领时尚吧!</p> <p class="ql-block">还有,地面铺设的是彩色瓷画地砖,墙壁内嵌有欧式壁炉,无不体现出欧洲十八世纪的建筑装饰风格。</p> <p class="ql-block">张石铭旧宅是江南传统建筑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洋建筑群碰撞而成的“江南第一豪宅”,是南浔走向世界又回归故里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不幸的是,这个在清末和民国时期辉煌无比的大家族,传承到第五、六代时还是家道中落了。即便这豪宅当年是如何如何的雍容华贵,如今也只余空荡荡的天井和孤零零的厅堂,令人无限唏嘘。</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江南一带流传着一句谚语:“湖州一座城,不及南浔半个镇”,形容了南浔的富庶繁荣。可是,您知道南浔人是如何发家致富的呢?</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去南浔辑里湖丝馆,您就会找到答案。</p> <p class="ql-block">辑里湖丝馆,位于南西街79号,与张石铭旧宅(南西街104—105号)相隔不远。</p> <p class="ql-block">南西街也是南浔的主街,一路走来,但见“白墙黛瓦,杨柳依依”;</p> <p class="ql-block">“乌篷小船,烟火人家”。</p> <p class="ql-block">南浔辑里湖丝馆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外观呈西式,而内部则属于传统的四合院。历史上这里是南浔商会的所在地,由南浔商会会长梅屐中等人于1926年发起建造,2010年改建为南浔辑里湖丝馆。</p> <p class="ql-block">四合院里,古木参天,环境幽雅。</p> <p class="ql-block">辑里湖丝馆以“携手百年世博,再现湖丝辉煌”为主题,分别设置了五个展厅,主要展示南浔人引以为傲的辑里湖丝文化。</p> <p class="ql-block">从清朝开始,辑里湖丝就闻名遐迩,其质地明显优于他地所产蚕丝,成为独一无二的丝中极品和优质中国蚕丝的代名词。清廷还特别规定,皇帝的黄袍、皇后的凤衣,都必须用揖里湖丝,可见辑里湖丝的江湖地位之高。</p> <p class="ql-block">近代,南浔更早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以上海开市为契机,南浔丝商把握住了这一历史机遇,辑里湖丝开始走向世界。当时南浔通过上海出口的生丝总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成为我国近代丝绸工业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1851年,“荣记湖丝”在第一届伦敦万国博览会上斩获金奖,其原产地浙江湖州南浔镇辑里村成为中国首个世博会金奖诞生地。</p> <p class="ql-block">辑里湖丝名牌迭出,屡屡在国际大展中获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梅恒裕丝经行”。</p> <p class="ql-block">此后,辑里湖丝又在1911年意大利都灵世博会、1915年美国巴拿马世博会、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上频频亮相。</p> <p class="ql-block">此为“针神”沈寿(南浔菱湖人)的作品《意大利皇后爱莉娜像》,获都灵世博会卓绝大奖。</p> <p class="ql-block">南浔人除了让本地的丝织品频频在世博会上亮相外,还学会了“走出去”和“引进来”,与国外市场和丝商建立紧密联系。</p><p class="ql-block">1921年,南浔丝商张鹤卿、梅宗泩作为辑里丝代表出席纽约万国丝博会。</p> <p class="ql-block">正是由于蚕丝业的兴起,才造就了南浔经济的空前繁荣,南浔逐渐成为全国蚕丝贸易中心,因经营蚕丝贸易而成为富豪者达数百家,南浔由此而一跃成为江浙雄镇,在江南各镇中首屈一指。</p> <p class="ql-block">广惠桥紧邻辑里湖丝馆,因桥在广惠宫前,故得名“广惠桥”。其始建年代已失考,清嘉庆五年(1800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广惠桥也是南浔三座著名古桥之一,桥旁有一对清光绪年间的石狮,系南浔丝商重金聘请著名青田石雕匠,用三年时间才雕琢而成。</p><p class="ql-block">桥西侧还有“紫气东来”的照壁,现已成网红打卡点,应该是“紫气东来”这四个字吸引人吧。</p> <p class="ql-block">哈哈……今天的游览及“导游”两大任务业已完成,该回酒店休息啦。</p> <p class="ql-block">站在泰安桥上北望,望得见十字交叉的宝善河和頔塘古道(大运河支流),那片区域,就是我们明天要游览的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很期待哟!</p> <p class="ql-block">穿过西门,就能抵达“巨人君澜度假酒店”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选择的酒店位置极佳,位于哑铃状南浔古镇景区的正中间,到景区内的任一景点距离都不算远,且闹中取静,环境不错吧。</p><p class="ql-block">晚安,做个好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