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迢迢,秋风凉。敌急进,军情忙。昼夜行军赶路程,抢占阵地阻虎狼。∽记“抗美援朝”东线首战志愿军42军抢占黄花岭。

青花瓷

<p class="ql-block"><b>  每当我看到肖华将军写的“长征组歌”中的诗句,讲述当年红军将士们长征急行军,突破敌人封锁线的艰苦岁月。就使想起我的父辈在他的回忆录“八千里路云和月~朝鲜战争中的42军〞一书中序述的,他和他的战友们首次出国作战,参加“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在东线抢占朝鲜东部战略要地“黄草岭”的经历。</b></p><p class="ql-block"><b> “红军长征”和“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不同的时期、年代,但他们都有着类似的经历,在此特借用肖华将军的诗句,修改做为此文题目,描述父辈这段亲身经历。</b></p> <p class="ql-block">当年,我的父辈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笫42军124师,是于1950年10月16日由吉林省辑安市(今集安市)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比中央对外公佈的志愿军入朝正式时间,提前了整整三天)。</p><p class="ql-block"> 根据军科院“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42军军史,124师师史。原中国人民志愿军42军124师师长苏克之、付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汤从列的回忆录-“八千里路云和月~朝鲜战争中的42军〞一书,以及多位志愿军42军124师目前还健在的老前辈亲身经历叙述,及多位已不健在的老战士们的回忆文章,现将这段历史过程展现出来,以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1950年,42军吴瑞林军长。</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北朝鲜立体地形图。</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北朝鲜西海岸多为平原,交通方便,四通八达,利于机械化部队行动。而东海岸则多为山区,冬季气候严寒且交通不便。</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1950年9月15日至10月24日,朝鲜战场态势图。</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同时“联合国军”在朝鲜东海岸元山、咸兴地区登陆,企图使用东、西两个方向的钳形攻势,夹击已北撤的朝鲜人民军及朝鲜政府机关临时所在地江界。</i></b></p> <p class="ql-block"><b>  中国人民志愿军42军124师于1950年10月16日提前三天入朝,事出有因。</b></p><p class="ql-block"><b> 1950年10月19日,西线〝联合国军”主力,由于交通通畅,向朝鲜北方推进速度迅速,疯狂北犯。而东线由于是高原山区,交通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部队行动,推进速度比较慢。</b></p><p class="ql-block"><b> 根据敌方的进犯状况,中央军委及志愿军总部决定以志愿军主力,38、39、40军及炮兵第一师、炮兵第二师于西线,伏击北进“联合国军”。而以42军124、126两个师加一个炮兵团,阻击东线北进的“联合国军”。42军125师则负责堵住东、西两线之间近80公里的缺口,以保证西线38军侧翼的安全和志愿军主力在西线歼敌。</b></p> <p class="ql-block"><b>  东线“联合国军”部队共有105000多人,200多架飞机,大量的坦克、大炮和汽车。</b></p><p class="ql-block"><b> 而我42军加上朝鲜人民军部队2500人,共有45000多人,没有飞机,只有少量的炮兵和极少量的汽车。</b></p><p class="ql-block"><b> 在这种准备打以少胜多的阻击战时,对我军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战斗的突然性和有利地形。而在东线,最适合打阻击的地点就是长津湖地区的黄草岭一线。黄草岭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敌、我兵家必爭之地。</b></p><p class="ql-block"><b> 但我军驻地辑安口岸距黄草岭400公里,由于我军是秘密参战,为防止被敌机白天侦察发现,我军只能根据自己的装备条件,采取夜行昼宿,负重徒步行军方式,按每天行军速度60公里计算,需要6~7天方可到达黄草岭地区。</b></p><p class="ql-block"><b> 而美伪军从元山到咸兴再到黄草岭共120公里,并且有汽车,昼夜都能行军,一至两天就可到达。</b></p><p class="ql-block"><b> 为达到出奇不意,乘敌不备,隐蔽出击,迅速占领黄草岭,阻击东线之敌目的,我42军报志司同意,由124师为东线我军前卫师,于1950年10月15日夜集结,至16日晨先期渡过鸭绿江,抢占黄草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我军从辑安口岸至黄草岭行军路线图。(后来该作战方案史称为“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东线42军各师布防图。</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次战役敌、我双方态势图。(图一)</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次战役敌、我双方态势图。(图二)</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1950年辑安(今集安市)横跨鸭绿江上的中、朝边境铁路桥。我志愿军42军124师就是从这座挢上于10月16日入朝参战。</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亲身经历、参与此次行动已93岁还健在的42军124师老前辈许万强回忆这段历史,教育后代,进行红色传承。</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124师付师长兼参谋长肖剑飞率先头部队先行过江。</i></b></p> <p class="ql-block"><b>  1950年10月15日夜至16日晨,42军先头部队在124师付师长兼参谋长肖剑飞的指挥下,军侦察大队由宋宗汉大队长,蔡明林政委率领侦察大队先行过江,紧接着按124师370团及全师各团顺序分三路迅速过江。</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42军124师师领导(左起)汤从列政委、苏克之师长、赵欣然参谋长。</i></b></p> <p class="ql-block"><b>  四十多年后,于1997年渡江亲历者及现场指挥员之一的124师汤从列付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在回忆录中写道:“当夜全师14000多人,与炮车、汽车、马匹组成滚滚洪流,多路大军分别从辑安铁路桥、浮桥、水下桥过江,进入朝鲜。 师所有领导分工到鸭绿江两岸指挥部队过江,我站在江桥西岸边朝鲜一侧的小山坡上,望着静悄悄行军的部队,回眸屹立的长白山和刚刚解放的祖国山河,脚下是波涛滚滚的江水,前方传来夜航敌机的轰炸声,仿佛已置身于即将到达的战场,抑制不住出征前与祖国人民和亲人的情感,同时深感肩负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千斤重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我的父辈汤从列,入朝时任42军124师付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四次战役后任124师政委。</i></b></p> <p class="ql-block"><b>  2020年10月和2023年7月,我与众多志愿军后代多次到丹东市和辑安市,参加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3周年和“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活动,凭吊牺牲在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们。</b></p><p class="ql-block"><b> 每次站在辑安口岸桥头,望着桥对岸,我的父辈当年跨过鸭绿江时,曾经站立过的朝鲜一边桥头旁的小山坡,好象他还站在那边,深情的望着自己伟大的祖国和英雄的部队。</b></p><p class="ql-block"><b> 我的父辈是幸运的,在他的回忆录中,多次提到124师这支英雄部队,有多少他亲爱的战友没有能够回到自己的祖国和家乡。志愿军有十九万多英勇的将士,为了祖国的安危和人民的幸福,将他们的热血和生命洒在朝鲜的土地上。</b></p><p class="ql-block"><b> 每次想到这里,想到我们目前强大的祖国和翻天复地变化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我的心情都无比的沉痛。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前辈们为我们的国家和后代的幸福所做出的贡献,永世难忘。</b></p><p class="ql-block"><b> 放眼朝鲜三千里江山,站在鸭绿江边,我的脑海里不时浮现出父辈当年出征时的悲壮豪迈诗篇:</b></p><p class="ql-block"><b> 风潇潇兮易水寒,</b></p><p class="ql-block"><b> 壮士此去兮不复还。</b></p><p class="ql-block"><b> 疆场杀贼兮搏群寇,</b></p><p class="ql-block"><b> 赴汤蹈火兮挽狂澜。</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站在辑安中∽朝边境铁路桥头,让我怀念、感慨、难忘。</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们永垂不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