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我的书柜里珍藏着一本小小的笔记本,只有100开,比我手掌还小。由于岁月的沉淀和经常的翻阅,本子的表面都有了一些斑点,但里面的字迹还很清晰。它记录了一首首吟唱了千多年的优雅诗句,也记录了我知青岁月的精神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8年多的插队知青生涯中,繁重的体力劳动都能扛过去,但文化生活的严重匮乏,对于正处于渴望学习渴望知识年龄的我们,确实受不了。于是从小就爱读书的我结识了一些也爱看书的朋友,有好书互相交换着看。有次借到一本《唐诗一百首》,不记得是那个出版社出的普及古代文学版本,但我还是爱不释手,于是找了个本子想抓紧时间抄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鉴于当时的特殊时期和我本人的所谓家庭出身不好,为避免崇尚封建文化的嫌疑,抄诗之前先抄上两段毛泽东主席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遗产的语录:“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 ,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生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时我的字体虽有些稚嫩,但抄写的非常认真,把诗名和作者都用红笔标明。为了抄的更加工整,中间还对折了一下,五十年过去了,这折痕还十分清晰</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因是劳作了一天后在昏暗的灯光下抄写,有时免不了会抄错,于是撕掉再重新抄,这一页是被撕掉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可能是当时书友催着要还书,这100首唐诗抄了一大半,我数了一下到第82首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诗名也没写,诗也没抄完就没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本残缺手抄唐诗保留已50年了,里面的唐诗包括“长恨歌”、“琵琶行”、“将进酒”等长诗致今还能背出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