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踏进少人的真如寺,似乎便和外面喧闹的市集隔开了。寺院整体黛瓦白墙木构刷清油近原色,静谧而古朴。</p> <p class="ql-block"> 幽幽的寺院沿河长廊旁是长长的放生池,里面有一池欢腾的鱼,大概是锦鲤吧。</p> <p class="ql-block"> 寺里还养着几棚鸽子,白天游客和信众可以买鸽食投喂,鸽子也能离棚在寺里自由飞动,累了可以随意地停在地面、台阶、经幢和栏杆上。</p> <p class="ql-block"> 一天在寺里看到一幅字:“夜静细观鱼吞月,晨起爱听鸽谈天”。我没在寺里宿过,也没有待到过天黑,不知鱼和鸽子在夜晚、清晨的状况。但是读此联甚是欢喜。因为喜欢便想查查出处,没查到,相近的是“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以及“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 ”。</p><p class="ql-block"> 前者是陈定山所撰台北阳明山联,陈定山(1897—1987),字小蝶,号定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现代书画家、美术史论家、文学家、实业家。著有《蝶野画谈》等,1948年赴台。 </p><p class="ql-block"> 后者是苏州石湖余庄楹联,据说是改八指头陀(寄禅和尚)的《访育王心长老作》:“行行不觉远,入谷已残曛。松翠近可掬,泉声咽更闻。水清鱼嚼月,山静鸟眠云。寂寞双林下,烟霞长属君。”中诗句而成。两联都隐藏了“清静”之意,但都属脱化而出是大错不错的。尽管真如寺这联弃了“清”移了“静”,改“鸟”为“鸽”,但是和真如寺的实际还是很相符的,可谓观中有思。</p> <p class="ql-block"> 真如寺还真有点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