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全民健康、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宣传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p><p class="ql-block">为提高学校儿童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围绕“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这一主题,地方医院联手地方二中学校,开展了精神卫生健康进校园宣讲活动。10月6号上午医护人员深入地方二中学校利用课间操时间,给学生们普及青少年心理常见问题的原因和该如何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小课堂。</p> <p class="ql-block">活动现场,健康教育宣讲员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提问互动,向学生们讲解什么是心理健康?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学生、老师、家长可以怎么做等科普知识。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到学校活动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家长、老师能够更加重视心理健康。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呼吁全社会提高认识,重视少年儿童心理健康。</p> <p class="ql-block">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中小学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中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p> <p class="ql-block">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p><p class="ql-block">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1. 狭隘:即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2. 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3. 敏感: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4. 失落:中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失败感。5. 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6. 叛逆: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大人的监护。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学生可以怎么做</p><p class="ql-block">学生可以怎么做?01、呼吸放松法,吸气, 缓慢并深深地吸气,约4秒钟使空气充满胸部。呼吸应均匀、舒适而有节奏;抑制呼吸, 把空气吸入后稍加停顿; 呼气,要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注意放松的节拍和速度。02、思维转换法,没有最糟糕的事情,只有最糟糕的看法,只要改变糟糕的看法,就能改变糟糕的应对方式,从而取得乐观的结果。在面对压力出现焦虑时,要学会时刻提醒自己,把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化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来。心情自然会豁然开朗。03、能量发泄法,不良情绪是一种负能量,不能适当地输泄容易影响心身健康。所以,在不良情绪困扰我们的时候,在适当的时机,该哭时应该大哭一场,心烦时可以找好朋友倾诉和吐槽;情绪低落时,可以唱唱欢快的歌。04、音乐调节法,医学表明:多听音乐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除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消除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p> <p class="ql-block">老师可以怎么做</p><p class="ql-block">老师可以怎么做?01、巧妙暗示,树立自信。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以各种方式: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眼神、鼓励的话语、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卑,树立自信。0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老师应引导学生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让学生明白我们有别人羡慕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学会悦纳自己。03、善于疏导,培养情感。老师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心理现象,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清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质的界限,指导学生通过合理释放、调节升华自己的情感,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胸襟宽广,能容人容事,情感丰富。04、组织实践,锻炼意志。学校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磨炼,通过积极克服活动中不断出现的困难,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锻炼意志,形成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走向成熟。</p> <p class="ql-block">通过宣传讲座活动,希望能够提高学生们对于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通过传播正确的精神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校园的健康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