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篇,又是一年秋收节!

刘红卫

<p class="ql-block">编辑、摄影:刘红卫</p><p class="ql-block">旅游中国摄影网特约摄影师</p><p class="ql-block">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内蒙古旅游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市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深秋时节,五谷飘香。金黄的谷子、玉米,火红的高粱、陆续成熟的秋粮迎了收获。驱车一百多公里来到了清水河县、和林格尔村庄的地田间地头,看到了一派火热的丰收场景。</p><p class="ql-block"> 各个村庄,玉米晾晒场随处可见,放眼望去金黄一片,农民们趁着晴好天气抓紧脱粒晾晒 。碾场、扬场全家齐上阵又是一派繁忙景象。</p><p class="ql-block">金秋时节结硕果,</p><p class="ql-block">乡村沃野丰收忙。</p><p class="ql-block"> 走进呼和浩特周边旗县的田间地头,人们抢抓农时,忙着收获,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当下,正是小各种谷物喜获丰收的季节。农民们正忙着碾场、扬场。在有风的天气里,农民用铁锹把谷粒逆风高高扬起,在半空中形成一道金色的弧线,风把谷粒中掺杂的草叶、秸杆、干瘪的粮食粒吹走,珍珠一般的颗粒在风中脱颖而出,落回地面的便都是饱满的谷粒。扬场对常年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农民来说,可谓是最富浪漫色彩的一环。</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碾场”这是农民的传统说法,就是给各种谷物脱粒的过程。今天,很幸运又一次看到了农村最传统的碾谷物的过程,那就是赶着毛驴碾场。一位农民大哥将自己家的高粱铺好,然后赶来一只毛驴,套上碌碡,然后开始赶着在场里转圈圈。我看到这样的场景的时候,就问农民大哥咋还用毛驴碾场啊?他说之所以用这种方式,是因为自己种的高粱不多,然后家里又没有三轮车,所以只好以这种方式来碾高粱,他说虽然用毛驴碾场但非常经济实惠,地不多用小拖拉机就不划算了,经过和农民大哥的聊天,才得知,这么些年,他至今还是保持着传统农耕这种方式,每年到春天耕种的时候,还是赶着毛驴进行播种,收割的时候,还是人用镰刀进行收割。</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个人简介</p><p class="ql-block">刘红卫,男,1966年出生,公务员(一级主任科员)</p><p class="ql-block">法律大专毕业</p><p class="ql-block">现内蒙古自治区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工作(隶属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p><p class="ql-block">业余爱好摄影</p><p class="ql-block">2012年开始数码摄影</p><p class="ql-block">擅长风光,民俗,人文、新闻纪实摄影</p><p class="ql-block">旅游中国摄影网特约摄影师</p><p class="ql-block">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内蒙古旅游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市摄影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