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名师的课堂,或风趣幽默,或激情洋溢,或诗意洒脱,或智慧灵动,让人遐想万千,震撼不已。老师们徜徉于专家们行云流水的教学环节,驻足于专家们润物无声的教学语言,惊叹于专家们简而不凡的教学策略。每节课都深受感染,意犹未尽。会场精彩纷呈,掌声不断。</p> <p class="ql-block"> 贲友林名师教学的《比的认识》一课,从学生收集的生活中的比入手。将抽象的学习内容解构为比有三种类型的关系,分别是相差关系,如“甲比乙多15本书”;倍数关系,如“甲是乙的4倍”;对应关系,如“小军走900米用时30分钟,小伟走900米用时45分钟”。引发学生思考,探究。</p><p class="ql-block"> 课后的讲座《数学课堂,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分享了关于学生学习思考的4个阶段、思考的4个层级。教师应该做到的3个方面:一是还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二是对学生的思考给予指导;三是做好思考的示范与榜样。</p> <p class="ql-block"> 顾亚龙老师执教了《年月日》的示范课,《年月日》课例将“以惑为诱,启思导学”的教学流程娓娓道来。顾老师将“学问学问,有学必问,带着问题学习才是有效学习”贯穿始末。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广度和宽度得到发展,感受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到生活。顾亚龙老师还开展了题为《用结构的力量改进课堂教学》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以结构化的角度对数学课程设计进行了介绍,从结构化学习的缘起、内涵、实施三个方面帮助老师梳理大概念在结构化学习中的重要价值,充分强调了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的思想,引导老师思考从知识掌握转向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让在场的老师从单元设计的本源性进行了一次深度思考。</p> <p class="ql-block"> 浙江省特级教师顾志能老师以“生问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从“什么是生问课堂”、“生问课堂有何价值”、“生问课堂如何实施”三个方面阐述了学生提问对其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生问课堂”是指在课堂上,教师依托一定的材料,把握合适的时机,采用恰当的手段,引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借助学生提出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探究,自主释问。“生问课堂”是学生提出问题的课堂,也是生长问题意识的课堂,教师要“以问引学”。这也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分析教材,深入研究教材,改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回归到学生的学习高度去思考、设计课堂教学。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 许卫兵老师的课堂《周长与面积》将三年级上册所学习的周长和三年级下册所学习的面积融为一体,在一课时中整体呈现。从“观察”开始让学生“思考”,学会“表达”,用一首歌谣,让学生通过说,做,画,唱,算,多种感官参与到概念学习中,让孩子们学的轻松,并且得到了更好的理解,理解的更加透彻。</p><p class="ql-block"> 许老师在《指向素养发展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讲座中立足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统领下的小学数学内容是结构化的,主题要结构化整合,要把复杂的内容结构化,打通各领域之间的联系。应该基于学生基础学力,把学生引入未曾谋面的挑战性情境,为学生提供开放、多元、多样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表达,经历体验、感悟、反思、分享、交流等过程,逐步形成能力、素养的提升,使学生越学越懂数学,越学越爱数学,越学越有智慧。</p> <p class="ql-block"> 高丛林,现任教于南京市芳草园小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曾荣获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高丛林老师带来的精彩课例《无尾熊兄弟的时钟——时分秒练习课》。跟着无尾熊兄弟,孩子们兴致盎然地认识时间、感受时间、绘制表盘。高校让孩子们和老师们一起享受了一节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数学课!紧接着,高老师带来了题为《在儿童大脑深处准备未来》的演讲报告。他紧密结合当下社会变革、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未来教师的发展方向与深度思考。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师需要以热爱教育的初心,坚持变革的决心,终身学习的恒心,培养属于未来的孩子。高校的精彩课堂和前沿解读让每一位听课老师都收获良多。</p> <p class="ql-block">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成长;每一个过程,都是一次锻炼;每一次磨砺,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在未来的教育路上,作为王小的教师,我们将继续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心之所向,素履以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