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到西北,不知天地之宽广;不到西北,不知历史之厚重。在美丽的西北地区,不仅有戈壁沙漠和茫茫沙漠,还有许多风景如画的景点,其中鸣沙山月牙泉是众多自然景观中最好的一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占地面积为76.82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界定为12.79平方公里。</span>1994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获“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等荣誉称号;2015年,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获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称号。</p> <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鸣沙山月牙泉以“山泉相依、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广场矗立的一座牌坊,它是1994年修建的仿唐建筑。</p> <p class="ql-block"> 走过“山奇水秀”的牌坊,来到鸣月广场,只见鸣沙山山体全由细沙聚积而成,形态各异的山峦,沙峰起伏,有的宛如弯弯的月牙,有的好像高耸的金字塔,有的又如虬龙蜿蜒,浑然天成,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五色沙是鸣沙山的“三宝”之一,因为所含的矿物质成分不同,沙粒可分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白色沙粒的成分以石英矿为主,红色沙粒的成分以石为主,绿、黄、黑色沙粒的成分是不同岩石的碎屑,五色沙沙粒颜色斑斓,是辉煌的象征。日光晒热的五色沙更有治疗腰腿疼痛,风湿关节炎的奇效。当地居民每年夏天都会来这里做“沙疗”。</p> <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由于人们不知道奇景的成因,就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据说<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里原来是一块水草丰美的绿洲,汉代一位将军率领大军西征时,</span>在野营之夜遭到敌人的袭击。就在两军你死我活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厮杀之际</span>,突然刮起了大风,<span style="font-size: 18px;">漫天黄沙将两军人马全部埋入沙中,</span>从那时起,就有了鸣沙山。该沙山的沙鸣,就是来自当年两军的喊杀和战马的嘶鸣之声。</p> <p class="ql-block"> 鸣沙山东起莫高窟,西至党河口,东西绵延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山体由红、黄、绿、黑、白、五色细沙堆积而成。<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山峰陡峭,背如刀刃,山麓有翡翠般的月牙泉。</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棵柳树叫夫妻柳、它裁植于1971年,是同根系长出的两株相互依偎的旱柳,被称为“夫妻柳”。它们在鸣沙山月牙泉陪伴下共度无数寒暑岁月,成为游人驻足留恋的大漠一景。1997年,一场沙尘暴袭击了历经劫难的“夫妻柳〞,夫妻柳不幸从根部折断。后在工作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夫妻柳起死回生重现枝繁叶茂,形如一对恋人繁育出了更为强盛的下一代。</p> <p class="ql-block"> 游人在鸣沙山有四种游玩方式:乘直升机或滑翔机、骑骆驼、坐观光车或攀登。由于贫穷的限制,我只能选择攀登鸣沙山,去亲身体验“四周皆为沙垄,背如刀刃,人登即鸣,随足颓落,经宿吹风,辙复如旧”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鸣沙山的登山点在驼队的终点,距离月牙泉不远。为什么大家都选择在这里登山,因为这里可以看到日落,也可以俯瞰月牙泉,还能把"月牙”的形状给拍下来。</p> <p class="ql-block"> 登鸣沙山,可是一件体力活,一种挑战,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是登不上顶的。攀登鸣沙山时,大家都是沿着铺在沙坡上的绳梯,依次向上缓慢前行。想快也快不了,而且走不了几步就累的气喘吁吁,得稍停休息片刻然后继续前行。细细的砂粒如细粉般滑爽,随脚的移去又恢复如初。山虽不高,但每一步都要付出超乎平常的力气,不一会,就汗流浃背了。这是我第二次攀登鸣沙山。</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是这句话也不是绝对的,在敦煌鸣沙山就刚好相反,它是下山容易上山难。</p><p class="ql-block"> 登山本就是个体力活,而且登沙子山更要耗费体力。登山者需要耗费比平时更多的力气和时间。鸣沙山海拔确实不高,但是山势陡峭,攀登只能缓缓而上。因为沙子很软,绵绵细沙使得沙山非常难走。</p> <p class="ql-block"> 如若离开绳梯,直接踏沙而上就会出现滑沙,等于走两步滑一步,或者是进一步,退半步,更为艰难、更加费力。<span style="font-size: 18px;">费劲走了半天发现只走了一点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我第一次攀登就是这样,踩着厚厚的沙子,深一脚浅一脚的往上攀登,感觉非常吃力。到了山顶,回头望去,我的脚印形成了一道长长的弧线,非常奇特。</p><p class="ql-block"> 这次徒步攀登鸣沙山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让我体验到了那种兴奋,紧张和刺激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它考验了我顽强的意志力,我要对自己大声说:挑战鸣沙山,我胜利了!</p> <p class="ql-block"> 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感觉,对我而言,挑战自我的感觉真好。我认为人生中最难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从这次攀登鸣沙山,我深深体会到了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会遇到重重的困难与险阻。只要把困难视为挑战,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困难,坚持到底,你就成功了。挑战自我的感觉真好!。</p> <p class="ql-block"> 远看像逃难的,</p><p class="ql-block"> 近看像要饭的,</p><p class="ql-block"> 仔细一看,</p><p class="ql-block"> 都是吃饱饭没事干的。</p> <p class="ql-block"> 鸣沙山,山峰巍峨,随风而动,随风而鸣。我深一脚浅一脚地爬到鸣沙山山顶,<span style="font-size: 18px;">放眼望去,是一片沙的海洋,好壮观啊!</span>山顶风鸣沙舞,使我很激动很兴奋,身不由己随风随沙而舞起来,并不停地挥舞着双臂,大声喊道:我来啦!我来啦!</p> <p class="ql-block"> 登上山顶,远眺山下,只见古朴的鸣月阁屹立在绿洲之中,湛蓝的泉水,呈现出完美的新月形,在黄沙的包围中显得越发醒目。山、水和楼阁相得益彰,实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有了这样的山,泉才更为秀丽,有了这样的泉,山才更具灵气。</p> <p class="ql-block"> 往远处看,这座山就像一条躺在睛空中的黄龙。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光滑,山脊像一座尖峰,形成一个罕见的流沙景观。令人称奇。</p> <p class="ql-block"> 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最为神奇的是通过风力的作用使鸣沙山“经宿风吹,辙复如旧”,总是保持着一定的高度和不变的形态。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登上去又滑下来,但鸣沙山依旧巍然屹立,沙鸣之声仍然不绝于耳。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敦煌古称沙州即得名于此。</p> <p class="ql-block"> 据我观察下山的游客可谓五花八门,有的一路冲下去,有的坐着滑下去,也有滚下去的。因为沙子会陷脚,反而起了缓冲和保护作用,不但不会伤膝盖,也不怕跌倒。简单的说,你只要不怕鞋里进沙子,下山速度是可以非常快的。</p> <p class="ql-block"> 我在狂奔下山</p> <p class="ql-block"> 鸣沙山最著名的一种游玩方式,就是骑骆驼。走进景区大门不远的地方,就驻扎着景区的所有骆驼,游客可以买票乘坐。景区规定: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不能参与,这是不是歧视老年人的一种行为呢?</p> <p class="ql-block"> 鸣沙山全场共计有2000多头骆驼供游客骑行,而且大多为五峰骆驼由一个牵驼人牵引。这样就大约有400多位牵驼人排成长长的驼队,行进在鸣沙山下,场面非常震撼!</p> <p class="ql-block"> 驼队出发了,朝着大漠深处蹒跚而去,破晓的鸣沙山让声声驼铃渲染得无比动人。微风轻抚,紫晖漫天,风铃一般悦耳的驼铃声由近而远,消逝在沙漠深处。这场面太壮观了,要不是亲眼所见,都不敢相信。每天有两千多骆驼供游客使用,太震撼了!</p> <p class="ql-block"> 骆驼是丝绸之路上的功臣。当年,那些商人千里迢迢来到敦煌做生意,就是靠骆驼运输货物。今天,骆驼虽然不再运输货物,却又运输游客了。从早到晚,每天都重复着简单又劳累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沙漠和骆驼算是鸣沙山的一大特色,看到了没有,鸣沙山骑骆驼都不是放开让你随便骑,而是有一名牵引的人,一般这个人都会带着由5到6个骆驼组成的一个驼队,所以那种电视剧里的感觉还是有的。</p> <p class="ql-block"> 下山后沿着山脊,来到了月牙泉,茫茫沙海中竟有这样清澈见底的泉水,怪不得有这样一首歌谣“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泉水倒映天空的色彩,为沙海增添了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 月牙泉,古称 “沙井”,俗称“药泉”,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它是环抱在鸣沙山中的一湾清泉,形如玄月,因而得名“月牙泉”。</p> <p class="ql-block"> 说到月牙泉,就不得不提其奇特之处:这是一个位于沙漠中的湖泊,却呈现出了一个明显的月牙形状,一半沙浪,一半清水。月牙泉面积仅有0.026 平方公里,却是鸣沙山沙漠中的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 月牙泉因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水质甘冽,澄清如镜,其形酷似一弯新月。</p> <p class="ql-block"> 尽管星转斗移,风啸沙鸣,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宛若明镜。沙水共生,山泉相依,成就了“沙漠第一泉”这一世界奇观。</p> <p class="ql-block">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沙山藏绿洲,洲行沙山动。这里的“绿洲”指的就是月牙泉,“洲行沙山动”则是形容泉水流淌带动沙山震动,形成美妙的音乐。我站在月牙泉边,望着美好的景色,感受到了荒漠中绿洲的伟大。</p> <p class="ql-block"> 月牙泉旁有一奇观,就是这棵活着的“枯柳”。这棵长在沙山上的古柳树。称月泉柳树。伴随着月牙泉,己有200多年的历史。这棵柳树是沙山泉水变化的唯一“目击者”。现在柳树的树干已经腐烂了,但柳芽每年照常萌发柳枝依旧,这是比较罕见的。为保护古树,月牙泉管理处采取措施埋管供水,维持古柳的正常生长。历经几百年的风吹沙打,它能一直顽强地屹立在沙漠之中,还见证月牙泉的古往今昔,堪称奇迹。</p> <p class="ql-block"> 月牙泉边的沙山上,还有一棵古柳树,柳树的树心虽朽,仍然绿意盎然,令人着实惊叹!</p> <p class="ql-block"> 月牙泉旁有一仿唐建筑群,名为月牙泉庙宇群。它包括楼阁、廊道和亭台,结构呈“山”字形,称为“鸣月阁”,整座建筑雄伟壮观。庙宇群分为 “月泉阁〞、“茗香斋”、“月到风来”“山得水趣”等。</p> <p class="ql-block"> 现存的鸣月阁建筑是1991年到1999年间陆续修建的,设计借鉴了敦煌壁画的建筑特征,对称布局,阁檐呈灰黄色,和沙漠浑然一体。明月阁的核心建筑是一座外观为八角形的四层六方仿唐木塔,木塔四周都悬挂着匾额,其中最高的一座是月泉阁。</p> <p class="ql-block"> 鸣月阁整个建筑群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八面玲珑,庄重典雅。慕名而来的游客接踵而至,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月泉阁每层皆有名家题刻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 摘来天上半弯月、</p><p class="ql-block"> 化作沙中一眼泉!</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里,让人顿生“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p> <p class="ql-block"> 此铜像为水月观音,是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之一,因观音静观水中月而得名,源自敦煌莫高窟壁画。在此地供奉水月观音像,泉似月牙、月映泉中,观音静观,相得益彰,不仅消灾去祸,而且风水吉盛。铜像高2.26米,宽1.10米,是由张明生先生出资、杜永卫先生设计创作而成。2010年夏,水月观音铜像捐立于此,张明生先生寻得干枯多年的树墩作为底座。但神奇的是,第二年枯树开始发芽,几年后奇迹般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枯木逢春,枝繁叶茂,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当夜幕降临时,<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远处鸣月阁建筑群和月牙泉畔的彩灯已点亮,</span>在沙丘的衬托下,华灯与月色共赏,格外引人注目,<span style="font-size: 18px;">越发的梦幻迷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夜晚的鸣沙山,人气仍不亚于白天的人声鼎沸。</p> <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鸣沙山月牙泉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它的美丽和神秘吸引着人们前来游玩和探险。<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对于没有来过的人来说,第一次到这里绝对会很开心。</span>在鸣沙山月牙泉,你可以获得深深的体验和灵魂上的愉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