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活动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初中场的活动主要包括评课议课,陈明群老师的讲座。</p> <p class="ql-block">首先<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工作室导师李贤金老师</b>,海口市教研员徐芳老师分别对冯珍,王晨,李媛老师的课进行点评:</p> <p class="ql-block">冯珍老师的课: 一、从教学过程上看:1.教学目标明确,冯老师所设定的五个教学目标具有全体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与学习具体目标相一致。2、教学内容明晰,冯老师整节课堂的活动设计紧紧围绕本课人际交往,自我介绍和介绍朋友这一主题来展开。二、从学生层面上看: 整堂课前后呼应,从一开始的教师自我介绍导入到学生最后介绍同学/朋友的输出,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课堂达成度极高。此外,课堂教学评价贯穿课堂始终,不愧为一堂好课。</p><p class="ql-block">需要探讨之处:1、听中到听后的过渡如何衔接会更流畅?2. be动词引导的一般疑问句作为读后第一活动在这是否合适?3、最后的输出活动,学生表演介绍同学时,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怎样能更符合生活实际?</p> <p class="ql-block">王晨老师的课: 一,从教学目标上看,王老师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全面具体,一一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所设计的每个阅读任务紧紧围绕目标来进行,首先激活老舍的背景知识,从人到作品到人们耳熟能详的代表作; 读中目标清晰,学生达成度高,读后的目标,从学生的应用实践目标到迁移创新目标,做到了完美结合!二,从教材处理上看,王老师对教材内容的组织和处理把握到位,对教材内容问题进行了整合,基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非常棒!三,从教学程序上看,整堂课思路设计清晰,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具有层次性。脉络清晰,各个教学活动思路连贯自然。四,从学生层面上看,整堂课学生精神状态饱满,积极参与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谐且热烈,到最后的输出环节,学生的达成度极高!</p><p class="ql-block">需要探讨之处:1、读中的task1,what,when,where,why指令若是具体化清晰化是否会会更好?2、本文的主线是侧重play or place把握可能需要有所侧重!</p> <p class="ql-block">李媛老师的课</p><p class="ql-block">1.李老师的以读促写课目标明确,切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2.本节课教学内容清晰,以读促写,从文本中分析,提炼句式,以小组合作方式达成学生自己的设计写作。3,李老师个人素养高,课堂组织和把控能力强,李老师的语言指令富有感染力,善于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李老师的课堂评价贯穿课堂始终,从教师的语言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到作文的点评,全面且具体。</p><p class="ql-block">需要探讨之处,课堂时间的把握,设计环节的精细度和准确性若再斟酌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海口市教研员徐芳老师</b>也针对三位老师的课进行整体的评价:</p><p class="ql-block">三位老师的课都上的很好,可圈可点之处很多,略摘几点:</p><p class="ql-block">1. 三位老师授课风格虽然授课风格不同,但是都有很好的课堂管理、驾驭能力,整节课自然、顺畅。</p><p class="ql-block">2. 授课老师教态大方,语音标准,课堂氛围很活跃,师生关系融洽。也看的出,参与上课的这三个班级学生英语基础很好,课堂的参与度很高,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p><p class="ql-block">3. 教学设计严谨,环环相扣,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设计问题,以任务为驱动,逐步推进,较好地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4. 三节课都能够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关注到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以上为由三节课所衍生的几点个人想法:</p><p class="ql-block">1. 年轻教师上课,要敢于放手,不怕出错。鼓励学生,大胆说,勇于做,积极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2. 研读文本,探索开展深度教学。教师要反复研读文本,挖掘文本背后的内涵与深意,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是非判断。</p><p class="ql-block">3. 课堂以“学”和“生”为主,“教”和“师”为辅。教师少说,少做,学生多说,多做。</p><p class="ql-block">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教评融合,注重过程和终结性评价,以评促教,引导、驱动学生学习活动,抵达学习终点。</p> <p class="ql-block">接着<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工作室骨干教师陈明群老师</b>给我们带来讲座“核心素养立意下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中学英语教学”</p><p class="ql-block">陈老师从教学评一体化的背景,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等三个方面来阐述教学评一体化在教学中的指导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陈老师从当前多数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引出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性,当前,多数教师还对教学评一体化存在一定的误解,陈老师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解读:“教以目标为导向,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是为了发展核心素养,与教的内容保持一致;评则是为了促教和促学。因此,教、学,评三者本质一致,共同指向发展学生的学科校心素养。而课堂活动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p><p class="ql-block">为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必须构建与目标一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就是将教学目标和学习结果整合到讦价任务和课堂活动中,确保教学、学习与评价的一致性,即实施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实践范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后陈老师通过案例分析,让老师们在具体课例中体会教学评一体化的六要素是如何落实的:</p><p class="ql-block">① 明确理念:学科育人一—“为什么教”(立德树人)</p><p class="ql-block">②把握内容:文本解读——“款/学什么〞Cwhat, Why, How)</p><p class="ql-block">③分析学情:学习起点—- “谁在学”(总体表现为:学生对所学内容,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以及潜在不足。)</p><p class="ql-block">④制定目标:期待表现一。“学到什么程度”</p><p class="ql-block">- “学到什么程度”(围绕主题,基于语篇,</p><p class="ql-block">明确学生在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既是导向,也是终点。</p><p class="ql-block">⑤选择方法:活动实践观——“如何教/学”(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促进目标达成)</p><p class="ql-block">⑧评价结果:实际表现——“如何评/学会了”(教学中评价学生表现,根据目标达成,发现问题、给出反馈,做出调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