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天堂,我的甘荫塘(13):少年情怀学钓鱼

苍鹭捕鱼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初期,受文化革命影响,工厂生产不正常,学校也差不多,下午很少上课。柴油机厂是三线建设内迁厂,厂里有不少上海职工。下江人爱鱼虾,时常去小车河捕捞。那时生活艰难,去河里捕捞点天然食材,改善一下餐桌菜肴结构,对许多家庭来说何乐不为呢?顺带还享受绿水青山的闲情逸致,尤其那种慢生活的节奏,<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因此去的就不限于上海员工了。</span></p><p class="ql-block"> 我们邻居很多是钓鱼高手,家里有好多鱼竿,平时爱拿出来摆弄,看他们甩竿的姿势潇洒极了。我家也有高手,住四方河的小姨爹,几乎每天去河边垂钓,侃起钓鱼故事眉飞色舞。舅舅说小姨爹的钓鱼是他教的,小姨爹没有还嘴,应该属实。受此影响,我也开始喜欢起钓鱼来,要亲自去钓的愿望越来越强烈。</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七岁,上小学一年级。</p><p class="ql-block"> 钓鱼要置办钓具,鱼钩和鱼线好办些,鱼钩用大头针,鱼线用母亲缝被子的棉线,浮漂是芦苇杆替代,坠坨用保险丝,最难办的是鱼竿。</p><p class="ql-block"> 贵阳简称筑,筑和竹同音,据说古代盛产竹子,现在各公园里都种了很多。古代的事情难以考证,可能只是美丽的传说,七十年代的贵阳却很少见到竹子。</p><p class="ql-block"> 七二年春天,父亲邀约厂里几个好朋友的家庭,一起去花溪公园春游,看三月桃花,那是当时贵阳人的时尚。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每家一辆,拖儿带崽,在花溪大道上一浪一浪的追逐前行。</p><p class="ql-block"> 到了公园,小孩们都很兴奋,到处撒欢,我却提不起兴趣。来到东舍憩园附近,西边有一块草坝,草坝上种了很多水杉、雪松和香樟树,大树间有一蓬蓬的竹子,足有四米多高。一见竹子我顿时来了精神,早忘了是在公园里游玩。趁大人们往前走没注意,我拿出小水果刀开始割竹子。竹子韧性太好,割了十几分钟才将它放倒,剔除边枝叶后,拖着竹竿一路小跑欢快的追上大队人马。父亲看到竹竿问哪来的,我一下傻了,情知不妙,只能如实相告。父亲立马翻脸,捡起路边的树枝就是一阵猛抽。那顿揍记忆太深刻,屁股和大腿都抽红肿了,完了还让把竹竿丢进树丛里。我死劲的嚎哭,只能眼巴巴看着,不敢反抗,心里的疼比屁股上的更甚。</p><p class="ql-block"> 找不到竹子只能另想办法。某天爬家属区后山玩耍,半山腰有一枯水池,水池旁边有一丛冬青树,几根指拇粗的冬青枝条长得笔直,高不过两米,正好用来做鱼竿,就砍了一根带回家。</p><p class="ql-block"> 做好钓鱼竿,再到堡坎脚的烂泥里,挖了十几条蚯蚓作鱼饵。一切准备停当,我要试竿了。</p><p class="ql-block"> 某天母亲下班回家,我壮着胆告诉她,想去小车河钓鱼,要蒸几个馒头带着。母亲愣了一下,就答应了。父亲什么态度忘了,应该也没反对,那时的大人不太管小孩。</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下午,我在书包里放进去几个馒头,还有装蚯蚓的小玻璃瓶。把军用水壶装满开水,一左一右挎在肩上,提着冬青枝鱼竿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  小车河是南明河上游支流,两岸有许多稻田,布衣人家沿河安放水车,车水灌田,得名小车河。</p><p class="ql-block"> 当年王阳明先生由修文来贵阳讲学,初春闲暇到小车河游玩,见两岸柳树垂阴,山鸟飞鸣,被此景色深深迷住,趁兴吟诗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乍寒乍暖早春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随意寻芳到水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树里茅亭藏小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竹间石溜引清泉。</p><p class="ql-block"> 阳明先生的诗文,让我们领略了五百年前小车河树里茅亭,竹石清流,汀花含雨,岸柳垂阴的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  小车河现已改建成国家湿地公园,河边土路铺上石材,河岸补种了大量的林木,山坡上的桃林和苹果林已移走,改种了其它树木。</p><p class="ql-block"> 公园刚建好时,我从花果园方向进来,已认不得这是小时候玩耍的地方。怎么形容呢?村姑化妆后变妩媚了,但少了几分野性,而我总想起她天然无饰的模样,我的小车河记忆停留在过去。</p><p class="ql-block"> 来到小车河,先在杨柳湾一带下竿垂钓,由于水太深,加上没有实战经验,半天都没有鱼来咬饵。我很纳闷,失望的收起鱼竿,漫无目的往上游走。</p><p class="ql-block"> 到水磨房附近,这段河面的水浅多了,可看清河底,挽起裤脚还能淌过去。我选了河中间的一块石头,站在石上下竿垂钓。河水清澈,鱼儿游来游去,就是不来咬钩,不知道是怎么回事。</p> <p class="ql-block">  过了很久,河对面走来两个小孩,见我在钓鱼,也不答话,捡起一块石头砸进河水中,溅起好大的水花,然后立马跑了。我愤怒之极,叫骂了几声,无可奈何,收起鱼竿坐在河边发呆。</p><p class="ql-block"> 蓝天白云下,绿树畔小河流淌,遥望远方,倍感孤独。钓鱼实在没意思,无聊极了,还是和小伙伴一起好玩。想到这里,摸出书包里的馒头,有滋有味慢慢嚼着,军用水壶的开水早凉了,喝上几口,来了精神,打道回府。</p><p class="ql-block"> 回家后父母没问什么,也不关心钓着鱼没有,像没发生事一样。我实现了钓鱼的愿望,去了趟小车河,顺带郊游了一回,对小伙伴有钓鱼谈资了。多年后看到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我当年的行为和书里小孩像极了。</p><p class="ql-block"> 没过多久,我把冬青枝鱼竿扔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