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金秋十月,贵州农学院植保79级部份同学相聚在贵州大学南校区(前身贵州农学院),举办毕业四十周年纪念活动。花甲之年的同学们重返校园,共赴一场热情奔放的“青春之约“。时间:10月9日~11日,地点:贵州大学南校区星博洒店(霞辉路24号)。</p> <p class="ql-block"> 活动场地安排在洒店的苑萃,报到那天阳光正好。记忆中这儿是原来松林坡上来的阶梯教室附近,印象中附近好像40年前是农院的教工宿舍,再往前走约300米左右就是花溪公园后门了。</p> <p class="ql-block"> 参与活动的全体同学在原综合大楼前留影。因各种原因没来的同学咱们后会有期啦!并衷心的遥祝您及家人平安顺遂㊗️㊗️</p> <p class="ql-block"> 非常感谢杨州大学的杜教授同学亲自指挥学生,为我们制作了时间跨度40余年的写真视频。没想到喜欢记录生活的自己,无意之间为此视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p> <p class="ql-block"> 先来报到的同学抓紧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一、报到篇。10月9日下午,同学们来到苑萃会议室逐一签到,然后在欢声笑语中观看杜博士带来的视频。一张张定格在时光中的照片,让我们重温校园的美好时光,以及同学们每一次重逢的岁月往事。</p> <p class="ql-block"> 时光到流至1979年,我们搭乘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三趟列车,来到贵州大学南校区(原贵州农学院),度过了四年的美好时光。相识正芳华,相逢逾花甲;愿岁月不老,花甲青春。</p> <p class="ql-block"> 二、校园篇。签到完毕,我们一行漫步在曾经熟悉的校园,纷纷在墙体斑驳的老教学楼、老图书馆、老学生宿舍等有着岁月痕迹的老建筑前留影纪念,重温着曾经的往日时光。感恩好年华相遇,让我们以生命之缘,用44年的时间,我中有你,用镜头和文字,和这些被列为保护对象的老建筑一道,记录并述说着过往的光阴故事。</p> <p class="ql-block"> 暮色将至,兴致盎然,跟随着我们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昔日的旧时光吧!</p> <p class="ql-block"> 在老图书馆前留影是必须的,它诞生于1953年,是一栋老旧的苏式建筑,其隐匿在松林之中,在低吟浅唱中度过了自己的古稀之年。这栋通体充满着岁月痕迹的老图书馆,𠄘载了我们和老一代农院人的青春记忆(现被列入贵大南校区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再与新图书馆留影,站在历史与现在的分岔口,让脑海重现昨日的青春时光。</p> <p class="ql-block"> 在老综合大楼前留影更是必须的,记得毕业前的课题实验是微生物,微生物教研组的实验室就在这里。记忆中教研组的老师有儒雅的秦京教授、给我们授课的王乃亮和刘爱英教授等,遗憾的是这次一个都没见到。好在去年中元节那天,我、小琼、何余容我们一行6位同时期的农院学生,去养老院看望了刘爱英老师,不久她就被疫情带到天堂了……。</p> <p class="ql-block"> 来到老植保楼前,竟然遇到了当时给我们上体育课的扬老师(C位白色外套绿色内衬那位),师生开心地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毗邻足球场,和老图书馆同期建设的老植保楼最早被称之为同心楼,曾是贵州农院的第一教学楼,和它并肩而立的另一栋苏式老建筑叫同德楼,和同心楼如同胞弟一般,只是小了3岁。如今老图书馆、老礼堂、同心楼、同德楼和我们在校时的医务室那栋老楼,已通过贵州大学申报,列入贵阳市城区第一批历史老建筑加以保护。</p> <p class="ql-block"> 再到刚进校时的那栋老学生宿舍留影。</p> <p class="ql-block"> 哈哈!居中立柱后面二楼窗户,就是我们曾经的寝室。8个床位,共7个女同学住(有一位同学因病休学后就读80级)。</p> <p class="ql-block"> 正值贵州大学南校区放学的时间,看到林阴道上青春洋溢的他们,如同看到了当年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 早起的几位男同学,来到熟悉的足球场晨练。</p> <p class="ql-block"> 晨曦中的他们。</p> <p class="ql-block"> 熟悉的球场。</p> <p class="ql-block"> 运动场上,正值花甲命年的紫勤同学来一个标准的劈叉,展示着自己保持运动习惯的成果,其身体的柔韧度通过持恒训练,已经超过了许多年青人。</p> <p class="ql-block"> 返回苑莘的晚歺时光。</p> <p class="ql-block"> 三、谢师篇。10月10日上午,我们邀请到十位老师前来参加座谈交流活动。由于我们都逾花甲,所以老师们除两位78级具有师哥师姐和老师双重身份的康老师和王老师外,健在的老师们都巳耄耋之年或年近期颐,同学们一路搀扶着老师们入坐。</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签名留念。</p> <p class="ql-block"> 向老师们献花。</p> <p class="ql-block"> 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 再次聆听老师们的教诲。</p> <p class="ql-block"> 78级师哥康老师讲话</p> <p class="ql-block"> 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自己。</p> <p class="ql-block"> 给大家来一个诗朗诵吧!让我们向老之路共勉!</p> <p class="ql-block"> 师生共歺叙继往。</p> <p class="ql-block"> 四、游园篇。10月10日下午,我们来到学生时代常来的花溪公园,漫步在放鸽桥上和黄金大道,追忆着青春华年时曾经在桥上留影,花溪河中戏水和游泳,以及在公园龟山、蛇山和附近采集昆虫标本时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大学时代来到放鸽桥,只关注它的景观,很少关注它背后的历史故事,据说放鸽桥名字朔源有二。一是1943年蒋介石游花溪,途经此桥时遇到一只被枪击的斑鸠,其伤因无大碍于是放生,因斑鸠长得很像鸽子,故而得名放鸽桥。二是1960年周总理入住花溪西舍,并在此放飞和平鸽,象征世界和平。我们一行同学在这座看上去很有岁月感的老桥上合影留念,只为把时光定格在岁月中,承启着我们青春和花甲的光阴故事。</p> <p class="ql-block"> 然后在欢声笑语中,漫步前往著名的黄金大道。</p>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956年的黄金大道,因种植有百余株法国梧桐,入秋之后树叶泛黄,铺满中间的夹道时,犹如一条金色的大道。再配上它周围如黛的青山,澄澈的花溪河水,构成了油画般的绝美秋景。仲秋来此的我们,未能看到它的最佳容颜,要到11月份的暮秋时节,大自然的调色板才会浓墨重彩的给它凃上金灿灿的颜色,使其名符其实。</p> <p class="ql-block"> 珍惜难得的机会,把自己嵌入到黄金大道仲秋如诗般的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 五、致谢篇。特别感谢加林同学8月18日作为吹哨人,召集大家启动筹备工作。鸣谢秦淮同学至始至终的热心张罗,何教授同学的酒水友情赞助,杜教授同学组织学生进行视频编辑,老范同学的场外助力,志弘、潘剑、本愚、小文、吴玲等同学的前期场地考察,使本次活动得以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 毕业40年,弹指一挥间。愿我们余路共勉,“芳华”永驻。</p> <p class="ql-block"> 图文编辑撰写楠同学,校对何教授同学,背景音乐《校园青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