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赋能,演绎教育华章—山西省“国培计划(2022)’—学科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第一组)

skydream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是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的第三天,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天,但是老师们的学习热情依然如火如荼。老师们早早地来到教室,签到并准备好自己的笔记本和笔,准备开始一天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午是陕西师范大学的白浩教授带来的《基于轻量化信息技术的教学环节优化》的讲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持人进行专家介绍:白 浩,陕西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陕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专家库成员,全国教师创客联盟秘书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地平线报告中国专家委员会成员,陕西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成员,陕西省提升工程 2.0专家委员会成员,陕西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制定负责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教育信息化到教育数字化的转变,标志着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成为教育的主要特征。这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可以为个性化、灵活化的教育教学提供可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轻量化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一些简单易用、易于普及的技术,如在线学习平台、交互式学习工具等。这些技术不仅降低了信息技术应用的门槛,还使得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能够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教授介绍了多种轻量化信息技术工具,如MOOC等在线学习平台以及电子白板、互动教学软件,文心一言,星火大模型,通义大模型,讯飞星火,腾讯智影等Ai软件,以及万彩动画大师等视频制作软件。这些工具可以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信息技术下如何进行课程多样化的导入,白老师以化学课Na离子的导入为例向老师们展示了如何利用微课进行信息化的教学。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Na离子的基本概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是葛文双教授带来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的教师教学必备技术工具》的讲座。葛文双: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干部培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教育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智慧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创客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培计划中西部专家组成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葛教授在雨课堂上创建一个班级,并通过二维码邀请教师们加入。利用雨课堂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同步授课,为培训讲座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葛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一:教育信息化发展政策,让我们了解了国家信息之下对教育的运用。二实施数字时代的学习过程变革,让我们了解了课程教学管理中我们可以使用工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研究信息化教学的学术性,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们可以合作学习或协作学习。四,展望数字化转型下的教师,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技术工具来支持我们的工作,这些工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和效率,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上是唐烨伟教授带来的《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慧课堂构建路径研究的》讲座。唐烨伟:东北师范大学信息与软件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数字化学习知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座开始,唐教授给大家充分讲解了此次培训的必要性。一个队伍好不好带,主要是意识形态能不能够往同一个目标去驶进,当往同一个目标驶进的时候,很多方法和思路都可迎刃而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教授从人类时代的变迁讲起,人类社会从原始农耕时代到工业、信息时代再到现在我们所说的智能时代,我们人类经过了历史性的变革。信息技术给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为什么对教育的影响甚微?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思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智能时代学习内容走向了学习能力,设计创造与社会责任。现在所有东西都讲能力,所有东西全部往能力来看,而不是知识,所有的问题全部指向能力,所有的问题全部走向了一种社会责任。智能时代学习方式开始走向了协同建构、正式学习以及个性化学习,学习环境无边界、任意地点、任意时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2022年双减第一年的高考为例说明我国高考命题制度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国家意识到分数高不代表能够帮助中国解决科技攻关的重大问题,这是我们国家考试选拔制度的改革的重要原因,这种考试制度的改革倒逼了我们课程标准的深度变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尽管我们已经连续学习了三天,但是大家的精神依然饱满,活力四溢。每个人都充满了对新知识的渴望。我们知道,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p> <p class="ql-block">审 核:王红喜 姚力</p><p class="ql-block">摄 影:陈娟妮 秦雪</p><p class="ql-block">编 辑:郭睿琳</p>

学习

教育

教学

教师

数字化

信息技术

信息化

教授

讲座

时代